印度大不同|《印度:最大民主國家的榮耀與掙扎》不負責閱讀心得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raw-image

印度應該是一個臺灣人都很熟悉的國家,歷史課本很常提到,四大古文明,佛教發源地,玄奘取經的地方,東印度公司,印度阿三,瑜珈咖哩的發源地,印巴分治,非暴力抗爭的甘地,還有印度教的梵天、濕婆、婆羅門,以及種姓制度等等,都是從小聽到大,耳熟能詳的東西,最近國際新聞也很常會看到印度的身影,金磚四國,喀什米爾恐攻,中印邊界戰爭,全球供應鍊轉移等等。

然而,對我而言,印度其實也是一個很陌生的國家,特別是作為一個現代民主國家,其實我很不瞭解,我所知道的印度主要是過去歷史文化的象徵與遺產,我相信很多臺灣人應該也是,對於當代印度現實的認識非常不足。《印度:最大民主國家的榮耀與掙扎》提供了一個讓人快速掌握印當當代政治經濟社會運作的入門歷史課本。

其實本書還滿厚的,readmoo閱讀紀錄顯示我看了二十幾個小時才看完本書,通常一本書看超過十個小時就算厚了。本書紙本書售價超過一千元,電子書賣八百元,就可以想見本書多厚了。

作者是印度人,撰寫本書主要原因之一是研究印度當代史的歷史書幾乎沒有,大多數印度歷史書都是寫到1947年印巴分治,對於當代的印度研究的書籍,就屬於其他學科的領域,如政治學,經濟學,這還真是一個奇特的現象。

作者寫本書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要說明印度是一個當代民主國家的奇蹟,看完本書還真得還滿認同。

印度獨立後,一直被看衰,不只歐美學者官員,連印度人本身都認為印度隨時都可能會分裂成許多國家,或是變成軍事獨裁國家,如隔壁的巴基斯坦,但他的民主選舉還是不斷舉辦,雖然政府貪腐嚴重,但還是會有政黨輪替,長年在中央執政的國大黨還是會下野,共產黨也會參與選舉,甚至成為某些邦的執政黨,中央與地方的政權順利輪替好幾次。不過看本書的歷史敘述,這些看衰印度的預測其實是很有事實依據,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在其他國家就發生過。

我們都習慣把印度看成歷史上一個單一國家,如中國那樣,只是不同朝代輪替,疆域有大有小,但其實印度的組成比較像歐洲,印度本身非常異質多元。

在英國東印度統治前,這裡就有很多國家或政治實體並存,蒙兀兒只是其中勢力比較大的國家,勢力主要在北部。所以19世紀中,英國正式接手統治的不是一個印度國家,而是很多印度諸國家與各種地方勢力並存的龐大地區。即使是蒙兀兒帝國本身也像民國初年的軍閥割據,或唐朝中後期的藩鎮割據,印度次大陸並沒有所謂大一統的王朝。

raw-image

除了英國直接統治的地區,印度次大陸還有各種間接統治的地區,當代印度國土在當時存在大大小小獨立邦國。印度獨立後,印度政府花了很多心力讓這些邦國君主放棄君主統治權力,加入印度聯邦,不少邦國加入印度是透過利誘、武力戰爭,有一些邊境邦國一直都有各種反抗中央的獨立反抗運動,其中最有名的一個邦國就是喀什米爾。

這些邦國除了傳統地域上的差異,也交織著種族,宗教,語言,種姓各種差異。單單語言的差異就很大,除了印歐語系,還有漢藏語系,南亞語系、達羅毗荼語系等,語言差異堪比歐洲地區各國的語言差異,雖然最多人使用的是印歐語系之一的印地語,但要將印地語當成印度單一官方語言還是遭到其他語言使用者的強大反彈,最終也沒成功,英語的官方語言地位被保留下來,反而成各語系菁英溝通通用的語言。各語言的使用者為了捍衛自己的語言地位,如成立單一語言邦,邦級政府要使自己語言,也是會大打出手。

宗教上,除了印度教與伊斯蘭教,還有錫克教,以及一些古老的基督教派系。雖然現在都叫做印度教,其實印度教並沒有像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那麼完整統一的信仰體系,而是各種傳統信仰草根發展,充滿各種不同信仰流派,各宗教之間互打,各流派之間也會互打。因宗教而發生的流血衝突可以在各個層面爆發,總之從印巴分治開始,宗教的流血衝突與大規模暴動就綿延不絕。

種姓之間的衝突矛盾更不用說,幾乎是印度日常生活的家常便飯,曾有一個低階種姓村莊為了逃避高階種姓壓迫,改信了伊斯蘭教,然後就被滅村了。

另外一個大衝突就是部落民,很多獨立抗爭運動或追求更大自治權的衝突都與部落民有關,這些部落民居住於山區或過著游牧生活,與印度民眾的生活風俗語言信仰有很大不同。

這些衝突有些慢慢平息,但有些到現在還在炎燒,一些邊疆部落武力抗爭,在中央政府協調成立邊疆邦後,也開始參與民主選舉為自己爭取權力。但喀什米爾問題依舊未解,因為牽涉到中國與巴基斯坦,印度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衝突反而比早期更為嚴重。尼赫魯等國大黨早期政治人物苦心經營的世俗主義,政教分離,強調各宗教平等的國家治理模式,現在已逐步讓位給獨尊印度教,仇視穆斯林的印度人民黨模式,現任總理莫迪就是透過煽動宗教衝突而發跡,他當上總理推行的一些充滿印度教色彩濃厚的政策,是印度獨立後早期政治人物無法想像的。

本書其實滿有故事性,主軸清楚,易讀易懂,沒有太瑣碎的歷史事件,看完後大概就理解印度政府為何無法像中國共產黨那樣大刀闊斧,大破大立,展現超強行政效率,因為印度政府運作就像歐盟一樣,內部充滿各種抗衡的勢力,沒有一個獨大控制全國,可以呼風喚雨的權力中心,各勢力之間要不停折衷協調,威嚇利誘才能邁出下一步,早期的國大黨一樣要與各種地方勢力合作,平衡各種衝突才能順利在中央執政。即使現在莫迪利用的印度教民粹主義一開始鋒頭很盛,但現在看起來也有點力衰,這次大選勉強過半執政。

其實看書中國大黨的興衰,很有感,回想臺灣某個黨,即使國大黨早期政治人物為國家民主憲政制度立下很大汗馬功勞,受到人民支持,但也無法一直吃老本,人心易變,民意如流水,這就是民主政治的本質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菜有蟲的沙龍
95會員
149內容數
對日常生活所看所聽之事的不負責任隨想
菜有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6/18
看書名主標大概可以猜到本書主要在講啥,有錢人與其小孩的神秘生活,如何讓我們想像不到,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但副標的”底層”在本書其實也滿佔分量,本書主軸就是作者從底層向上爬的過程,保母經驗只是這力爭上游的一段過程。作者書寫策略呈現出一種高底反差對比,一邊描寫了他看到有錢人與小孩生活的某個面向,
Thumbnail
2025/06/18
看書名主標大概可以猜到本書主要在講啥,有錢人與其小孩的神秘生活,如何讓我們想像不到,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 但副標的”底層”在本書其實也滿佔分量,本書主軸就是作者從底層向上爬的過程,保母經驗只是這力爭上游的一段過程。作者書寫策略呈現出一種高底反差對比,一邊描寫了他看到有錢人與小孩生活的某個面向,
Thumbnail
2025/06/11
利用臺灣的博物館來講臺灣史可以談很多面向,也可以從各種不同角度切入去談,本書書名的副標:『博物館與紀念場址如何建構臺灣人身分認同、形塑歷史記憶,定調「臺灣的故事」』,清楚點出本書聚焦的面相就是臺灣人vs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問題,一個在臺灣政治上一直相當有爭議的課題
Thumbnail
2025/06/11
利用臺灣的博物館來講臺灣史可以談很多面向,也可以從各種不同角度切入去談,本書書名的副標:『博物館與紀念場址如何建構臺灣人身分認同、形塑歷史記憶,定調「臺灣的故事」』,清楚點出本書聚焦的面相就是臺灣人vs中國人的身份認同問題,一個在臺灣政治上一直相當有爭議的課題
Thumbnail
2025/05/19
若林正丈在本書用有意思涵蓋了他的台灣政治研究歷程與學術生涯發展,有意思的不只是台灣政治本身很有意思,他研究台灣政治的經歷也很有意思。 因此書分成兩部分,第一部份是他如何與台灣結緣,如何從研究台灣日治歷史轉為研究台灣當代政治,更精確的說是研究台灣民主轉型,第二部分則是若林對他三十多年的台灣政治研究
Thumbnail
2025/05/19
若林正丈在本書用有意思涵蓋了他的台灣政治研究歷程與學術生涯發展,有意思的不只是台灣政治本身很有意思,他研究台灣政治的經歷也很有意思。 因此書分成兩部分,第一部份是他如何與台灣結緣,如何從研究台灣日治歷史轉為研究台灣當代政治,更精確的說是研究台灣民主轉型,第二部分則是若林對他三十多年的台灣政治研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接著到來的是繁華的時代,到了闍耶跋摩七世時代(在位期間一一八一~一二一九年),國家的目標就是將佛恩傳布各地。這樣的根本策略影響原來的印度教傳統主義,並帶來了從根本開始的變革。促使變革的佛教思想,著重內在的精神生活,此時的雕像脫去了衣裳,樣貌轉變成明朗的表情又帶有神秘微笑…
Thumbnail
接著到來的是繁華的時代,到了闍耶跋摩七世時代(在位期間一一八一~一二一九年),國家的目標就是將佛恩傳布各地。這樣的根本策略影響原來的印度教傳統主義,並帶來了從根本開始的變革。促使變革的佛教思想,著重內在的精神生活,此時的雕像脫去了衣裳,樣貌轉變成明朗的表情又帶有神秘微笑…
Thumbnail
很久以前介紹了第一卷,今天來介紹第二卷(好多年前就看完,其實第三卷也看完了)。 第一卷的內容,歷史期程大概從遠史時期到3500~4000年前左右,因為宗教理念不是一刀切斷的東西,而是不斷傳承演化的,所以時間大概是這樣。 第二卷占比較大篇幅的,就是印度地區的發展跟中東地區的演變……其實就地區而言跟
Thumbnail
很久以前介紹了第一卷,今天來介紹第二卷(好多年前就看完,其實第三卷也看完了)。 第一卷的內容,歷史期程大概從遠史時期到3500~4000年前左右,因為宗教理念不是一刀切斷的東西,而是不斷傳承演化的,所以時間大概是這樣。 第二卷占比較大篇幅的,就是印度地區的發展跟中東地區的演變……其實就地區而言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