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
(不曉得為啥拖了這麼久才動筆)(更恐怖的是,其實還有一個六月看的展還沒寫捏 🫠🫠)
挑了人潮較少的平日,花長長時間仔細欣賞作品,也看了介紹影片......
一言以蔽之,最直接的感想是非常「自由」,再來才是自然 + 真實感。
撲面而來,不是叛逆突破、不是形而上的詩意,純度100%的自由。
♡(主觀獨斷版)
■ 序曲:黑暗的房間
據說,當透納邀請賓客前往他位於倫敦的家和畫廊時,都會先請賓客在暗室中等待片刻,隨後再進入畫廊。
他主張,在黑暗中的短暫停留可以清除先前留在腦海中的印象,增強視覺感官,以及強化在畫作中看到光與色彩時的體驗感。
■ 《阿波羅與巨蟒培冬》
和大多數同主題的的畫作不同,透納筆下的阿波羅,並不是以碾壓式勝利的偉岸英雄姿態站在屍體(註:為什麼巨蟒會有爪子呢? ---- 在當時歐洲藝術中,龍/蛇概念是相近的,多數畫作中的培冬都好手好腳,有時也長了翅膀)旁。
他半屈半跪,左手持弓,右手捏著一隻羽箭。
您能夠輕易從畫面中感受到戰鬥場面拉滿的戲劇張力,以及緊繃、筋疲力盡、少許軟弱等等豐沛情緒。
古典
魔幻&光輝時分:威尼斯の水
山川
透納曾多次造訪琉森湖,將同一視角、不同時段中瑞吉山的面貌以水彩記錄。
這幅畫巧妙調和了冷暖色,描繪出黎明時黑夜初褪,太陽剛剛破曉,那種寧靜而奇妙的靜謐氛圍。彷彿偶然提早清醒的一天,而世界將醒未醒......
他刮去丁點顏料,以粉筆淡淡補上一抹白色,畫出了高懸天空的金星。
海天之間
也有一些相對殘酷的現實題材,如奴隸船、船難、海上風暴......
More...
從石板雕塑、收藏的畫布襯裡、攝影到版畫......展場也佈置了少量其他作者的相關主題作品。
用心是用心,但也在想假如在展場中成立一小個單獨區塊會不會更好...? 而不是直接跟透納原作交錯混雜展出🤔🤔
後記:
■ 完美捕捉光影和色彩變幻。
越晚期越傾向概念化而模糊,但即便如此,透納作品神奇的點在於,觀看者依舊能夠透過自身看畫中世界,一眼看出作者想表達的氛圍。
有些油畫作品細節特別吸引人(之前展覽文也分享過,包括珠寶和肢體末梢,我很愛畫中那些局部「抓近」);有些則需要在適當距離,退一步,稍稍拉遠地觀賞整體更妙。
透納偏向後者多一些。
■ 自由
橫跨時間與空間兩種維度,雙重意義上的自由。
既存在古典風格的神話作品,也有對於奴隸船一類議題的記錄及探討(他畢竟是250年前的人哪,思想完全超脫時代侷限,簡直不可思議)
會場介紹片裡提到,透納大概是旅行得最頻繁的畫家。
或許正因如此,他筆下的山景從視角到細節極度真實,偶爾爬山的友人說:「有幾張基本上就是你在山上會看到什麼,他畫出來就是那個樣子。」
■ 周邊

周邊商品整體偏普(拍謝。。。好沒禮貌的感想。。。)
淺逛一圈,唯一有點點心動的是這個筆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