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2025 年 9 月 20 日,預計在今天完成書籍中的 APA 參考資料 部分。當 APA 整理完成後,代表全書 12 個章節與最後尾聲的參考文獻,都能夠完整彙整出來。這算是一個相當重要的里程碑。
在這個過程中,我很感謝 ChatGPT AI 的協助。它讓我能夠快速搜尋並整理出相關資料,包含引用到的書籍、理論、演講與其他資源。這樣的輔助方式不僅提升了效率,也讓整體的創作過程變得特別而獨特。
接下來的重點,仍然是持續推進書籍的完成度。除了內容編輯外,我也需要把 schedule 安排妥當,包括與哪些人見面、哪些聚會要參加,以及線上的會議與會談。這些規劃與行程,都是接下來需要持續執行的重要事項。如果一個人長時間只專注在自己的專案上,而沒有與他人交流,對我來說,這並不是我真正喜歡的狀態。因為實際上,我認為 面對面的交流、線上會議的互動,甚至是一通電話的對話,都是充滿能量的。不論對象是熟悉的朋友,還是剛認識的陌生人,只要有機會交流,彼此之間就能產生一種能量的傳遞。這是非常重要的。
特別是在做業務或經營生意時,交流更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因為只有透過交談與連結,才能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與機會。這也是接下來我需要更加重視並實踐的方向。
我記得在前面的文章中曾提到過,曾經有一段時間,我白天忙著看房子,晚上則花時間研究股票。而現在,我需要為自己的時間做更清晰的區隔:
- 在某個時段之前,除了必要的工作外,其他時間將專注於書籍的推進,包含編排、修飾、優化與細節確認。
- 在某個時段之後,則將時間保留給「人的連結」,透過交流與互動,持續累積能量,並開拓新的機會。
人的連結、互動與交流,本質上就是創造機會的起點。 透過這些連結,不僅能拓展人脈,更能藉由一個合適的平台或生意模式,去建立自己的第二份收入來源。若進一步發展,甚至能夠規模化,成為具有資產性的收入來源。對我來說,這樣的定義非常明確,那就是 Network Marketing 組織行銷。
在時間規劃上,我決定將下午三點作為一個明確的分界點。三點之前,專注於書籍相關的工作,包括編輯、優化與細節修正;而三點之後,就不再處理書籍,轉而投入到交流互動,以及發展 Network Marketing 這項事業。這樣的安排,能確保我擁有充分的時間與他人建立連結,避免陷入「只顧著工作,卻忽略交流」的狀態。
至於事業的發展方向,我會依循之前提到的 四個步驟,持續推進。這個過程本身其實相當有趣。無論是在錄製 podcast,還是在進行寫作,我都能從中獲得一種明確的指示。這些過程同時也是一種 自我對話,幫助我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該如何調整,以及如何一步一步推進接下來的事項、任務與專案。
這樣的循環,既是事業的推進,也是個人成長的過程。
當然,這是我個人的觀點。我認為 男人多賺一點錢,其實是最好的策略。因為當你有更多收入之後,就能擁有更多資源,給家人與自己更好的生活。這不僅包括生活品質的提升,也包括如何把賺到的錢再投資在自己身上——無論是健康、生產力、效率,還是夢想。甚至將這些資源投入在家人身上,我認為這都是非常有價值的事情。
我記得曾經有一位財經博主提到一個思維,我覺得非常值得內化。他說:「老婆的錢就是老婆的錢,而我的錢就是我們的錢。」這句話讓我很有共鳴。因為所謂的「我們」,就是我和我的伴侶。當伴侶想在食衣住行或娛樂上花錢,這本來就是我們共同的責任。而作為男人,應該承擔起這樣的角色,讓伴侶過得安心與舒心。
因此,提升自己,讓自己的能力更好,讓財富的實力更強,對我來說,就是一個需要持續 focus 的重要任務與長期 project。這不只是關於金錢,更是關於責任、價值與成就感。
事實上,你專注在哪裡,能量就會在哪裡放大。我覺得這是一個很特別的過程。對我來說,自我成長、改變與學習,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這些學習包含財商、投資、銷售、行銷與培訓等等。而在後期,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創業思維與創業家精神對我的影響非常巨大。
回到起點,其實一開始是從投資領域開始的。那時候選擇進入美股,這對我來說是一個相當特別的契機與轉折。當我回顧這一路走來的歷程時,發現自己有許多值得整理與記錄的經驗。
因此,我決定把自己的 時間軸 快速記錄下來。因為這真的很有趣,不僅能幫助我更清楚地看見自己過去發生的事情,也能回顧那些有趣而充滿故事性的經歷。
我快速整理一下自己的時間軸:
- 2014 年 3 月、6 月與 10 月,我分別參加了美股交易的初階、中階與高階課程。這三個課程,算是我踏入美股世界的起點,一個真正的 START。
- 2014 年 7 月,我正式開始進行股票買賣。這個月份特別重要,因為我第一次進行了選擇權交易,下單的標的是 AAPL(蘋果公司)。那時候我做了一個 Sell Put 的操作,這筆交易帶來了一萬多元的收益。當下的感受,就像是體驗到了一種「淚盡漲」的快樂,甚至有點類似被動收入的感覺。
- 2014 年 11 月,我開始撰寫「美股日誌」這個 Blog,並在其中記錄投資的歷程與心得。這個過程對我來說價值非常高。因為它不只是單純的記錄,更是一種「學習 → 輸出 → 再學習 → 再輸出」的循環。雖然當時的內容多數來自網路資訊,再加上我自己的心得整理,但並沒有設置任何盈利模式,純粹是為了學習與方便自己回顧。文字與圖片的結合,讓知識的沉澱更加深刻。
回顧起來,更特別的是,今年我又重新開始了 Blog 的旅程。這讓我覺得既有趣又不可思議,彷彿走了一個圓,讓自己再一次站在新的起點。
時間很快就來到 2015 年 11 月。那時候對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點,因為 羅伯特·清崎來台灣演講。當時我幾乎是他的超級粉絲,他的書籍、課程與影片,我幾乎全部都看過、聽過,也非常相信他所分享的理念。
在這場演講中,除了羅伯特本人,還有其他不同領域的講師參與。我因此同時購買了兩個課程:一個是 價值投資課程,另一個是 網路行銷課程。其中,價值投資課程特別值得一提,它並不是 Warren Buffett 親自的內容,而是 瑪麗·巴菲特授權認證的課程。
透過這堂課,我學到了一些關鍵概念,例如:
- 如何分析與評估一間公司的價值。
- 如何計算合理的買進價格。
- 如何進行資金配置:多少比例放在股息(dividend),多少比例放在成長型股票,以及多少比例放在選擇權(options)。
課程中強調,選擇權僅應佔整體資金的 20% 左右。這讓我驚覺,自己在此之前的資金配置完全不平衡,大部分資金都投入在選擇權上。這樣的學習,讓我意識到自己需要做出調整,也開始建立更清晰的資產配置觀念。
在投資的過程中,2016 年 2 月的經歷對我影響極大。當時因為持有相當多的 UCO —— 這是一檔兩倍多頭的原油 ETF —— 而遭遇了 Margin Call。當時原油價格大幅下跌,直接導致帳面虧損急速擴大。偏偏那時正逢過年,台灣的銀行全面休息,但美國市場仍在交易,即使手中有現金,也無法及時匯款到海外帳戶應對。結果就是,我被迫承受了一筆相當大的虧損。具體數字雖然已經不記得,但印象中,那是一筆令人心痛的金額。
接下來的另一個重大轉折點發生在 2020 年 6 月。那時候,我決定 準備全面平倉,不再打算繼續操作股票或選擇權。這個決定的背後,其實源自於對整個操作流程的重新思考。
因為要參與美股投資,必須經過一連串的程序:
- 先把資金透過台灣銀行匯入美國券商。
- 填寫各種相關表格,確保資金能成功進入帳戶。
- 進入券商後,還需要熟悉各種操作,從下單、平倉,到資金轉換,才能真正完成投資的循環。
這些流程看似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卻相當繁瑣。經過多年的嘗試與經驗累積,我逐漸理解自己在這條路上要承受的壓力與限制。因此,2020 年的全面平倉,對我來說不只是一次操作上的決定,更是一次心態上的轉折。
我那時候想過,其實家人對這些操作並不理解,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再加上當時我採用了許多技術分析和選擇權策略,他們根本沒有能力,也沒有心力去參與。
因此,我當時的一個很簡單的想法是:如果有一天我突然離開了,他們將完全無法運作這些投資,也不知道如何使用相關工具。基於這樣的念頭,我覺得應該要把部位結束、全部平倉。這樣做,才是比較好、也比較正確的選擇。
這段經歷很特別,它就像是一個歷程。在這個過程裡,我有許多發現與體悟。值得感恩的是,我一直有寫部落格,過去也會在 Facebook 上發文。透過這些時間軸的紀錄,我能夠回頭大致掌握脈絡,清楚知道在什麼時間點做了哪些決策,以及在那個時空背景下,我是因為什麼樣的想法與念頭,才做出那些決定。
這其實是一個人生成長的過程。
現在的我,如果被問到「你會投資嗎?」或者「你會關注投資嗎?」我會回答:關注當然會,但不會特別去跟進。我只會大致了解行情,例如大盤走勢、相關 ETF 的價格,以及市場運作的一些基本情況。但如果問我是否會投入大量資金,答案是不會。
因為我很清楚自己的方向,也明白金錢是一種工具,它的目的是幫助我們變得更好,並為家人帶來更高的生活品質。對我來說,投資更偏向防守,這與我曾學習過的業務老師所傳授的價值觀相似。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理念,因此投資主要用來保護資產,而不是作為主要的進攻手段。
我的主要精力仍然放在事業上:如何開拓客戶、讓事業逐步成長、倍增,甚至規模化。這是一條不同的旅程,不同的發現,也是一個重要的轉變。回頭看,我對這一切都心存感恩。
最後,我想表達的一點是:無論過去的高低起伏,無論賺錢或賠錢,或是過程中情緒的起伏與調整,這些都是人生中非常正常的經歷。人生本就高低起伏,而透過這些經驗與自我調整,我們會更清楚知道自己要去哪裡,也能一步步改變、修正自己,讓自己的價值與能力不斷提升。
其中,健康永遠是最重要的基礎。沒有健康,其他一切都無從談起。所以,首先要把健康的地基打穩。
在此基礎上,才能充分發揮你的價值、影響力與潛力。當你持續努力,三年後的你會感謝現在的自己,五年後的你會感謝現在的自己,甚至十年後的你,也會因此感謝當下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