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克薩斯 RX 350(基於 FF 前驅平台)與馬自達 CX-60(基於 FR 後驅平台)的對決,完美凸顯了日本國產 SUV 在「何謂豪華車」這個根本問題上,所採取的兩種天差地遠的設計哲學。前日産工程設師水野和敏揭露兩者之間的致命設計差距。

1. 雷克薩斯 RX 350:FF 平台上的「豪華氛圍營造」大師級技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N2AtghF9AURX 350 以 Camry/ES 系列的 FF 平台為基礎,卻在「營造豪華感」方面展現了極高的完成度。水野先生對其工程技術表示讚賞,認為它巧妙地掩蓋了前驅平台的限制。
工程的勝利:平衡感與優越的舒適性
水野先生高度評價 RX 350 的底盤調校,稱之為「味道調得很好」。
- 絕妙的懸吊平衡: 無論是車身前後側傾的剛性匹配,還是懸吊行程的取用量,前後都達到了非常精妙的平衡。
- 「無擔憂的寬鬆感」: 雖然車身動態可能被某些駕駛者視為「寬鬆(Loose)」,但這種寬鬆感並不會給人帶來不安或恐懼。相反地,它轉化為一種前後平衡的、優雅的餘裕感,成功消除了 FF 車的感覺,實現了豪華車應有的設定。
- 引擎與品牌的和諧: 2.4 升四缸渦輪增壓引擎並非追求最大馬力,而是專注於從 2000 轉到 3500 轉之間平穩地輸出扭矩。無論在何處踩下油門,它都能「平穩且高質感地」輸出所需的扭矩,完美地詮釋了雷克薩斯品牌所追求的豪華感。
唯一的「可惜」之處:古老的煞車標準
儘管底盤調校得出色,RX 350 卻在煞車系統上留下了一個技術上的遺憾:
- 過時的 FF 煞車設計基準: 煞車的標準仍停留在傳統 FF 車型的設計,導致前輪煞車力道過強。水野先生指出,底盤做得這麼好,這點非常可惜。如果能將煞車力道稍微多分配給後輪,就能實現更均衡的制動。由於這點調整起來相對容易,他建議應進行改進。
車身佈局的挑戰
由於可能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PHEV)預留了電池空間,導致後排座椅位置偏高。乘客上下車時,需要相當程度地墊起腳尖。此外,後行李廂的地板也偏高,使得載物容量略顯不足。

2. 馬自達 CX-60:認真的技術與「匠人技藝」的對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CHU4e6V6_k
CX-60 採用了 FR 後驅平台,並搭載六缸柴油引擎,其位置甚至比 BMW 的設計更靠後,強烈追求「前中置引擎(Front Mid-ship)」的佈局。其基礎技術非常紮實,從徹底的空氣動力學分析到單體式結構設計,都體現了工程師們對「紙面上已知技術」的嚴謹追求。
引擎:讓歐洲都驚嘆的傑作柴油機
CX-60 最大的亮點是其全新開發的六缸柴油引擎:
- 目標差異化: 歐洲柴油機在超過 1500 轉時會爆發出強勁的扭矩衝擊力。但馬自達的柴油機則刻意抑制了這種突兀感。
- 高質感的銜接: 在 1500 轉到 3000 轉之間,無論何時踩油門,扭矩輸出都平滑且高質感地銜接,沒有任何遲滯或間隙。由於輕型混合動力電機在踩踏瞬間就會介入輔助,因此感受不到柴油機特有的延遲。水野先生斷言,這顆引擎「拿到歐洲去也是傑作」。
- 優異的燃油效率: 由於只需要最小限度的油門深度就能獲得所需扭矩,因此燃油效率極高。
懸吊系統:缺乏「匠人技藝」的最終調校
儘管工程設計嚴謹,但 CX-60 的底盤在最終的「職人調校(Tuning)」上,卻被認為有所欠缺。
- 前後不協調: 前懸吊設計得非常柔軟,甚至讓人感受不到六缸柴油引擎的重量。然而,為了穩定車身,後懸吊被「沉重地壓住」,導致在後座乘坐時,減震筒的回彈被過度抑制,容易發生觸底(Bottoming out)現象。
- 衝擊處理的技術缺陷: 跨越路面突起物(如減速帶)時,輪胎在受到衝擊的瞬間,其懸吊連桿(五連桿)未能利用前後方向的「容許性」(遊玩空間/Compliance),而是立即向上衝程。這導致一種名為「角館」(尖銳衝擊)的強烈震動直接傳遞給乘員。水野先生指出,這正是缺乏職人憑藉感覺調整連桿細微動作的證明,也是豪華品牌與通用產品製造商的區別所在。
- 設計帶來的犧牲: 前懸過於柔軟,使得車身激烈側傾時,輪胎的接地角度(外傾角)發生變化,導致輪胎外側承受過大負荷(外側磨損)。
車身佈局的代價
採用前中置引擎佈局,將引擎向後移動,其代價是變速箱和引擎的傳動通道大幅侵入座艙內部。這使得中控台周圍區域變得巨大,連帶縮小了座椅尺寸,並使得腿部空間變得狹窄。

結論:富有魅力的挑戰與卓越的性價比
- RX 350: 擅長將既有的 FF 平台推向極致,運用技術「營造」出豪華感。儘管價格較高,但對於追求高質感體驗的消費者來說,其完成度足以回應期待。
- CX-60: 具備歐洲級傑作的柴油引擎,以及認真追求 FR 「理想佈局」的車身。這款車在 500 萬日圓的價位區間,實現了如此高的技術水準和內裝質感,可謂是極具性價比(對新式豪華的提案)。
然而,兩者都帶有遺憾:CX-60 雖然基礎設計優異,但缺乏最終「乘坐舒適度的調校與完善」;而 RX 350 擁有完美的底盤,卻受限於「古老的 FF 煞車設計思維」,這使得兩款車都未能達到完美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