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勝九敗》這本書不僅是Uniqlo創辦人柳井正的商業智慧結晶,更是一部充滿挫折、轉折與永不放棄精神的勵志篇章,其中最能感動人心的內容,莫過於他將失敗視為常態、持續學習、並永保挑戰心態的人生哲學。
以下是從該書內容中,提煉出最能激勵人心的部分編輯:
《一勝九敗》:柳井正淬煉出的成功哲學,獻給每一個追求卓越的你Uniqlo的創辦人柳井正先生,其著作《一勝九敗》揭示的不僅是其龐大商業帝國的成功秘訣,更是一段從平凡到卓越、從無數失敗中淬煉而成的奮鬥史,其精神足以激勵每一位追求夢想的人。柳井正先生的親身經歷與獨到見解,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戰勝挫折、不斷創新的商業藍圖,其中蘊含的強大感染力,無疑是激勵人心的源泉。
一、 柳井正的傳奇開端與「一勝九敗」的真諦:從尼特族到全球巨擘
柳井正先生的創業歷程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可謂是崎嶇不平。他大學畢業後未曾積極求職,曾短暫於日本永旺集團(Aeon)工作九個月後便離職,隨後長達半年過著無所事事的「尼特族」生活,心情一度低落。最終,他回到家鄉接手父親僅有六名員工的男裝店(Ogōri Shōji),這便是Uniqlo的前身。從一個不被看好的小店,他憑藉著不斷的摸索與嘗試,將其打造為營收高達三兆日圓的全球性大企業。
書名「一勝九敗」並非虛言,它正是柳井正先生對挑戰新事物的深刻體悟:十次嘗試中,九次失敗是常態。這並非鼓勵盲目失敗,而是強調:「失敗了,就深思其原因,制定對策,然後再次挑戰」。每一次失敗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並將其轉化為下一次成功的啟示」。
他區分了「好失敗」與「壞失敗」:
「好失敗」能清楚找出失敗原因,為下一步行動提供明確方向;而「壞失敗」則原因不明,易導致重複犯錯。此外,他亦提醒應避免如日本史克威爾(Square)製作《最終幻想》電影導致巨額虧損般,可能導致公司倒閉的致命性失敗。最深刻的學習,往往來自於承擔風險、勇敢挑戰、經歷失敗並從中汲取痛徹心扉的教訓。
二、 擁抱「非常識」的思維與行動:突破框架,創造新局
柳井正先生強調,要實現卓越,必須跳脫既有框架,勇於擁抱「非常識」的思維。
- 借鑒他業,跨界創新:Uniqlo的「自助式」銷售模式,靈感來自於柳井正先生在美國一家文具店的經歷——店內商品齊全,店員卻不主動推銷,顧客可以像逛書店或唱片行一樣,自由選擇,不買也能輕鬆離開。他將這種「他業種的常識」引入服裝零售,從而創造了獨特的購物體驗。
- 引入異業人才,打破陳規:柳井正先生大力歡迎來自商社、電腦製造商、服務業等不同背景的人才加入優衣庫。他認為,這些人不受服裝行業既有常識和偏見的束縛,更容易提出「為何如此?」「這是否多餘?」的獨特想法。
- 設定「高不可攀」的目標:柳井正先生強調,人一旦滿足於低目標,成長就會停滯。他主張應設定「高到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目標,例如「現狀的三倍」。這樣的目標會迫使人們從根本上改變思考方式和行動模式,而非僅僅在現有基礎上微調。他建議,即使目標看似遙不可及,也要仔細規劃,將其寫下,並不斷與執行情況對比修正,如此方能成就大事。
三、 迅速行動,果斷捨棄:商場速度為王
柳井正先生認為:「所有計劃都只是紙上談兵」。無論多麼努力地規劃,在實際執行之前,都無法預知成敗。因此,他主張:「與其猶豫不決,不如盡快行動,驗證自己的假設,即使失敗也要快速進行」。一旦判斷某個事業前景不佳,就應當機立斷,迅速撤退,避免拖泥帶水。Uniqlo母公司「迅銷」(Fast Retailing)之名,正蘊含著「快速判斷,快速執行」的理念。這種「速度為王」的原則,是商場成功不可或缺的基石。
四、 「成功投入垃圾桶」:永保飢餓感,持續進化
《一勝九敗》中最發人深省的理念之一,便是「成功投入垃圾桶」。Uniqlo曾因「搖粒絨(Fleece)」的巨大成功而迅速發展,但在2000年代初期卻陷入停滯。其原因正是因為成功後產生的「這樣就好」的惰性,導致墨守成規,未能持續創新。
柳井正先生指出,商業的本質在於當現狀不佳時,能夠徹底思考「如何才能做得更好」;而一旦認為自己已經成功,往往就是失敗的開始。他強調,即使是成功者,也必須將過去的榮耀視為垃圾,永遠保持飢餓感,持續投入工作。這如同日本古諺「勝って兜の緒を締めよ」(贏了也要繫緊頭盔)所言,成功之後更應謹慎小心,永不停歇地追求進步。
柳井正先生的人生哲學和商業智慧,無疑是給所有希望突破現狀、實現卓越的人們最深刻的感動與啟迪。它告訴我們,失敗是成功的常態,而真正的智慧,在於從每一次跌倒中站起來,並以永不滿足的心態,持續向前邁進。這本書鼓勵我們,不論起點如何,只要抱持著堅韌不拔的意志、開放創新的思維、快速果斷的執行力,以及永不自滿的謙遜態度,便能不斷超越自我,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