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深度學習》99/100 📌全與對抗樣本 🛡 AI 也需要防駭機制!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AI時代系列(2) 機器學習三部曲: 🔹 第二部:《深度學習 —— 神經網路的革命》

99/100 第十週:📌 部署、壓縮與邊緣 AI 應用(Edge AI & Deployment)📦

99.全與對抗樣本 🛡 AI 也需要防駭機制!

關鍵字: 對抗樣本(Adversarial Examples)、模型安全(Model Robustness)、攻擊與防禦、AI 防駭

適用對象: 想進一步強化 AI 模型安全性、避免被惡意操控的工程師與研究人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問題核心:模型也會「被騙」!

在你以為 AI 模型已經非常準確時,攻擊者卻能製造一些「對抗樣本」,只改變一點點輸入資料,就能讓模型產生嚴重錯誤的判斷。

例子:

一張正常的「熊貓」圖片加入人眼看不出的雜訊,模型竟然判成「長臂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對抗樣本是什麼?

對抗樣本(Adversarial Example)是指在人眼幾乎無法察覺的情況下,對原始輸入進行微小、精心設計的干擾,使得 AI 模型做出錯誤判斷的一種資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簡單例子:

假設你有一張圖片,是一隻貓 🐱,模型正確分類為「cat」。

現在加入一個看不見的對抗擾動後,圖片在我們眼中看起來完全一樣,但模型卻將它判斷為「狗」或「烤地瓜」:

原圖像:貓 🐱 ➡ 模型判斷:cat ✅

加入對抗擾動後:貓 🐱(幾乎一樣)➡ 模型判斷:guacamole ❌

這樣的錯誤並不是模型隨機猜錯,而是 刻意被設計出來的錯誤,透過數學方式找到模型最脆弱的地方進行攻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對抗樣本顯示了即便是最先進的深度學習模型,也可能因極小的輸入變化而被誤導,這對 AI 的安全性與穩定性提出了嚴峻挑戰。

EX:

FGSM(Fast Gradient Sign Method)是一種經典的對抗攻擊方法,其核心公式為:

x adv=x+ε⋅sign(∇ xLoss(model(x),y))

它透過計算損失函數對輸入的梯度方向,在每個像素上加入微小擾動,誘使模型做出錯誤判斷。由於深度學習模型在高維空間中對輸入變化極為敏感,這種基於梯度的攻擊方式,即使人眼難以察覺差異,也能有效讓模型誤判,是目前最常見、也最基礎的對抗樣本生成技術之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對抗攻擊的類型

在 AI 安全領域中,常見的攻擊方式可分為 白盒攻擊、黑盒攻擊 與 對抗樣本轉移性。

其中,白盒攻擊 是指攻擊者對模型的架構與參數完全知情,例如透過開放模型 API 進行操作,易於設計針對性的對抗樣本;

而 黑盒攻擊 則僅透過觀察輸入與輸出結果來反推模型行為,常見於公開服務或商業化 AI 模型;此外,對抗樣本轉移性 指一個對抗樣本若能成功欺騙某個模型,往往也能對其他架構的模型造成誤判,造成跨平台的安全風險。這些風險提醒我們,在部署 AI 模型時,需考慮資料遮蔽、模型防禦與訪問控制等多重保護策略,以強化模型的整體安全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常見攻擊方法

方法 全名 特點

FGSM Fast Gradient Sign Method 快速、有效

PGD Projected Gradient Descent 迭代攻擊、威力更強

CW Attack Carlini & Wagner 擾動小、隱蔽性強

DeepFool 幾何視角逼近邊界 理論性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如何防禦對抗樣本?

面對 AI 模型可能遭受的對抗攻擊,常見的防禦策略包括:對抗訓練,即在訓練過程中加入對抗樣本,強化模型的抗干擾能力;輸入正則化,透過降噪、圖像壓縮或降維等預處理方式減少對抗樣本的影響;模型結構優化,選用更穩定的激活函數或更具魯棒性的損失函數,提升模型本身的耐受度;異常檢測機制,能即時辨識輸入是否異常或可疑,作為防禦前線;最後是防火牆與 API 控管,在對外提供服務時設計請求頻率限制與身份驗證,以降低黑盒攻擊風險。這些手段相互配合,有助於提升 AI 模型在實際應用中的安全防護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延伸:為什麼 AI 這麼容易被騙?

這是因為 深度學習模型本質上是高維空間中的線性近似組合。在這樣的空間中,即使只是輸入資料上的微小擾動(對抗樣本),也可能讓模型的輸出結果產生劇烈變化。

📌 關鍵原因有兩點:

1. 高維空間的特性:

在高維度中,資料點之間的距離與分類邊界的距離變得非常微妙。只要稍作調整,就可能讓輸入越過邊界,導致錯誤分類。

2. 模型的局部線性結構:

即使模型本身是非線性的(如使用 ReLU、softmax 等),很多深度網路的局部行為仍類似線性組合,因此對某些方向的小擾動特別敏感。

📉 結果是:

模型對人眼無法察覺的變化(如一張圖片多了些微雜訊),卻可能信心滿滿地做出錯誤判斷。

這也使得 AI 系統面臨**對抗攻擊(Adversarial Attack)**的現實威脅。

✅ 總結:

AI 容易被騙,是因為其內部結構對輸入的細微變化極度敏感,這是高維空間與線性近似共同導致的結果。要提高安全性,必須從模型訓練、防禦機制與部署策略多方著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實戰:如何用 Python 做對抗樣本測試

python

import tensorflow as tf

from cleverhans.tf2.attacks.fast_gradient_method import fast_gradient_method

# 載入模型與資料

model = tf.keras.models.load_model('your_model.h5')

x_test, y_test = ...

# FGSM 攻擊

x_adv = fast_gradient_method(model, x_test, eps=0.1, norm=np.inf)

loss, acc = model.evaluate(x_adv, y_test)

print("對抗樣本準確率:", acc)

在進行對抗樣本實驗時,常使用如 CleverHans、Foolbox、IBM ART 等工具來模擬 AI 模型在遭受攻擊下的表現。以 CleverHans 為例,可透過 fast_gradient_method 實作 FGSM(Fast Gradient Sign Method)攻擊,對輸入資料進行微小擾動,生成對抗樣本。例如:先載入訓練好的模型與測試資料後,設定 eps=0.1 表示每個像素可擾動的最大幅度,再利用模型的梯度計算干擾方向產生新的輸入,最後觀察模型在這些對抗樣本上的表現。若準確率顯著下降,即代表模型在安全性方面存在風險。這類實驗有助於評估模型對對抗攻擊的防禦能力,並指引後續的防禦強化方向。

✅ 工具推薦:CleverHans、Foolbox、IBM ART (Adversarial Robustness Toolbo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結語:AI 模型不是鐵板一塊

AI 要實用,安全性與防駭能力必須內建考量。

特別是在金融、醫療、自駕車、監控系統等領域,對抗樣本可能成為災難性漏洞。

AI 不只是「能猜對」,還要「不被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Hansen W的沙龍
16會員
338內容數
AIHANS沙龍是一個結合AI技術實戰、產業策略與自我成長的知識平台,主題涵蓋機器學習、生成式AI、創業經驗、財務規劃及哲學思辨。這裡不只提供系統化學習資源與實作案例,更強調理性思維與行動力的結合。無論你是AI初學者、創業者,還是追求人生升維的行者,都能在這裡找到前進的方向與志同道合的夥伴。
Hansen W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2
模型部署後需持續更新,以應對資料漂移與效能下降。A/B 測試能比較新舊版本,透過滾動更新、藍綠部署等策略控管風險。結合 MLOps 自動化與版本控管,確保 AI 系統長期穩定運行。
2025/09/22
模型部署後需持續更新,以應對資料漂移與效能下降。A/B 測試能比較新舊版本,透過滾動更新、藍綠部署等策略控管風險。結合 MLOps 自動化與版本控管,確保 AI 系統長期穩定運行。
2025/09/22
TensorFlow Lite 將訓練模型轉為 .tflite 格式,適用於 Android/iOS 與 IoT 裝置,具備小巧、快速、省電特性。搭配量化、Delegate 與 Edge TPU,可實現高效即時推論,推動 AI 普及至行動與邊緣端。
2025/09/22
TensorFlow Lite 將訓練模型轉為 .tflite 格式,適用於 Android/iOS 與 IoT 裝置,具備小巧、快速、省電特性。搭配量化、Delegate 與 Edge TPU,可實現高效即時推論,推動 AI 普及至行動與邊緣端。
2025/09/22
Flask 可建立 RESTful API 讓模型支援外部呼叫,Gradio 則能快速生成互動網頁介面。兩者結合能將本地模型轉化為可共享的雲端智慧服務,方便展示與應用。
2025/09/22
Flask 可建立 RESTful API 讓模型支援外部呼叫,Gradio 則能快速生成互動網頁介面。兩者結合能將本地模型轉化為可共享的雲端智慧服務,方便展示與應用。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人工智能:革命性技術的崛起與挑戰 1. 什麼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是指由人類創造的機器或系統,能夠模仿人類智能,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務。這包括學習、問題解決、語言理解、視覺感知等能力。AI系統可以處理大量數據,識別模式,並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決策或預測。 2.
Thumbnail
人工智能:革命性技術的崛起與挑戰 1. 什麼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I)是指由人類創造的機器或系統,能夠模仿人類智能,執行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務。這包括學習、問題解決、語言理解、視覺感知等能力。AI系統可以處理大量數據,識別模式,並根據這些信息做出決策或預測。 2.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人工智慧(AI)及機器學習(ML)的基本概念和關係,探討了數據在機器學習中的重要性,以及深度學習和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應用。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人工智慧(AI)及機器學習(ML)的基本概念和關係,探討了數據在機器學習中的重要性,以及深度學習和生成式人工智慧的應用。
Thumbnail
本文要探討AI的任務與實戰場景。AI技術已深入生活各層面,從違約預測到都市交通管理。AI任務主要有三類:數值型資料處理、自然語言處理(NLP)和電腦影像辨識。時間序列資料和強化學習方法(如AlphaGo)也引起廣泛關注。AI演算法和方法因應不同學派和技術發展而多樣化,了解這些基礎有助選擇適合研究方向
Thumbnail
本文要探討AI的任務與實戰場景。AI技術已深入生活各層面,從違約預測到都市交通管理。AI任務主要有三類:數值型資料處理、自然語言處理(NLP)和電腦影像辨識。時間序列資料和強化學習方法(如AlphaGo)也引起廣泛關注。AI演算法和方法因應不同學派和技術發展而多樣化,了解這些基礎有助選擇適合研究方向
Thumbnail
科技發達,AI智能也越來越發達。 蠢孩子,我每篇小說的圖片都是用AI製作的唷!!
Thumbnail
科技發達,AI智能也越來越發達。 蠢孩子,我每篇小說的圖片都是用AI製作的唷!!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77 ,我們在給定句子 「 Transformers possess surprising emerging features 」的情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77 ,我們在給定句子 「 Transformers possess surprising emerging features 」的情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76 ,我們在給定句子 「 Transformers possess surprising emerging features 」的情
Thumbnail
我想要一天分享一點「LLM從底層堆疊的技術」,並且每篇文章長度控制在三分鐘以內,讓大家不會壓力太大,但是又能夠每天成長一點。 回顧 AI說書 - 從0開始 - 76 ,我們在給定句子 「 Transformers possess surprising emerging features 」的情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 11 月 30 日 ChatGPT 推出後,引發了一場狂熱,世界也就改變了。生成式 AI 在企業中的應用迅速擴展,帶來新的效率與商機。由於企業內部安裝設罝必要安控護欄的速度,遠不及生成式 AI 的使用擴展速度,因此增加企業潛在的風險,並產生巨大的隱憂。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 11 月 30 日 ChatGPT 推出後,引發了一場狂熱,世界也就改變了。生成式 AI 在企業中的應用迅速擴展,帶來新的效率與商機。由於企業內部安裝設罝必要安控護欄的速度,遠不及生成式 AI 的使用擴展速度,因此增加企業潛在的風險,並產生巨大的隱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