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潮之下,會與你我無關嗎?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一、前言

最近看到一篇新聞,標題寫著「台灣2波退休大潮,少掉667萬工作人口」,裡面結論有寫道這算是經濟最大的國安危機,新聞重點摘要如下:

資料來源:台灣2波退休大潮 少掉667萬工作人口

  • 第一波(已開始): 1958年至1966年出生的人口(378萬人)。這波史上最大的退休潮已從 2023 年開始。由於新增工作人口遠少於退休人口,目前工作人口已短缺超過 200萬人
  • 第二波(將至): 1976年至1982年出生的人口(289萬人)。這群中高齡勞動力預計將在 16年後 進入第二波退休潮。
  • 銀髮族勞參率低: 我國 65 歲以上勞動參與率僅約 10%,遠低於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 25% 至 35% 的水平 。
  • 青年「躺平」疑慮: 15 到 29 歲青年勞參率約 38%,低於歐美國家標準 。此外,近五學年有高達 19.6萬人 的學士畢業生處於未投保狀態,被推測可能待業在家或處於「躺平」狀態 。
但我想要討論的是,除了國安危機外,這件事情對你我這些就業勞工的退休生活也是危機。

二、勞保制度面臨的兩大嚴峻挑戰

這些人口結構的變動,對於我們這些具有勞工身份且有投保勞保的人來說,將對未來的退休生活產生重大的問題點。我們從上圖勞工保險精算後的結果可以看,最快到民國120年在沒有政府撥補的情況下,勞保可能就會面臨破產的情況。而我們退休金的三大支柱中,第一層的勞保(勞工保險)正面臨嚴峻的挑戰,這意味著我們未來可能真的領不到應該領取的老年給付。

而新聞當中提到的這「退休潮」以及「青年躺平」得這雙重因素下,可能會加速勞保財務惡化:

1. 退休人數增加導致的收支失衡:退休人數變多,代表勞保的繳納人數變少,使得勞保的收入隨之減少。同時,退休人士都會去領取老年年金,導致勞保的支出增加。在「一增一減」的情況下,勞保制度將變得越來越險峻

2. 青年躺平導致的收入減少:由於青年「躺平」現象存在,許多人並沒有進入投保狀態。這使得勞保的收入又少了一層來源。

三、未來勞保制度可能實施的改革方向

面對勞保體系可能破產的危機,我猜想制度上勢必會實行一定程度的改革。這些改革方向主要包括三種可能性:

1. 增加勞保繳納金額:未來可能會提高勞保繳納的金額。

2. 延後請領老年年金:制度可能會要求延後拿取這筆勞保年金。目前請領的退休年齡(如 60 或 65 歲)未來有可能修法到 70 歲或 75 歲,目的是讓勞工在職場上待得更久才能請領年金,減少老年年金支出金額,增加勞保投保金額。

3. 減少老年年金給付金額:另一種修法方向是減少勞工能領取的年金金額

無論是延後請領或是領取金額變少,這些改革都會使得勞工個人的退休保障變得非常不穩定

四、結論與個人退休準備的必要性

這則新聞和勞保精算報告的警訊提醒我們一件事情,【勞保這個問題正在漸漸的崩壞】。在未來退休的制度下,我們不應該過度依賴勞保這件事或這個制度所提供的退休金。我們應該將勞保視為未來不一定能領到的錢,甚至當作是沒有的。

因此,我們需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退休準備上。對於未來的退休金規劃,方向應該是尋找一些可以孳息的資產產品。無論是投資股票、債券或房地產,關鍵在於所選擇的資產要能夠高於通膨的水準。唯有讓自己的資產持續往上生長,才能確保未來能無虞地拿到退休後的生活所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三十而立
15會員
22內容數
職場大小事 投資與理財心得 隨便看看,喜歡就分享
三十而立的其他內容
2025/09/03
許多人嚮往 FIRE,但過早退休若規劃不足,可能帶來焦慮與財務崩壞。在本篇的新聞案例中,因換屋賣資產失去被動收入,被迫重返職場。這提醒我們 FIRE 不能只看當下,更要納入長壽、通膨、醫療與投資風險,並定義理想生活、預留財務緩衝,且保有主動收入。真正的 FIRE 不是不工作,而是能選擇想要的生活。
Thumbnail
2025/09/03
許多人嚮往 FIRE,但過早退休若規劃不足,可能帶來焦慮與財務崩壞。在本篇的新聞案例中,因換屋賣資產失去被動收入,被迫重返職場。這提醒我們 FIRE 不能只看當下,更要納入長壽、通膨、醫療與投資風險,並定義理想生活、預留財務緩衝,且保有主動收入。真正的 FIRE 不是不工作,而是能選擇想要的生活。
Thumbnail
2025/08/23
通膨侵蝕資金價值,僅靠省錢難以達成財務自由。本文提出財務系統四大模組:收入、支出、投資、槓桿,彼此協調才能推動資產成長。合理化管理支出並提升收入,唯有同時管理慾望與擴大收入,才能打造專屬財務引擎,逐步邁向FIRE。
Thumbnail
2025/08/23
通膨侵蝕資金價值,僅靠省錢難以達成財務自由。本文提出財務系統四大模組:收入、支出、投資、槓桿,彼此協調才能推動資產成長。合理化管理支出並提升收入,唯有同時管理慾望與擴大收入,才能打造專屬財務引擎,逐步邁向FIRE。
Thumbnail
2025/08/02
在追求財務自由或規劃退休生活的路上,「通膨」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變數。通膨代表物價持續上漲、貨幣購買力減弱,對生活成本與退休資產需求產生重大影響。本文將深入探討通膨的定義、對購買力的實際影響、政府為何希望維持適度通膨,以及在退休規劃中該如何妥善考量通膨因素,確保未來的財務安全與生活品質。
Thumbnail
2025/08/02
在追求財務自由或規劃退休生活的路上,「通膨」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變數。通膨代表物價持續上漲、貨幣購買力減弱,對生活成本與退休資產需求產生重大影響。本文將深入探討通膨的定義、對購買力的實際影響、政府為何希望維持適度通膨,以及在退休規劃中該如何妥善考量通膨因素,確保未來的財務安全與生活品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先來看看以下新聞: 下半年AI需求持績擴大 星展銀行上調台灣今年GDP從3.5%到4.2%
Thumbnail
先來看看以下新聞: 下半年AI需求持績擴大 星展銀行上調台灣今年GDP從3.5%到4.2%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臺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已經超過70萬人,其中東南亞移工佔了絕大多數。然而,這些移工面臨著歧視和不公待遇的挑戰。本文將著重探討東南亞移工在臺灣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NGO組織。閱讀本文可以讓你更瞭解臺灣重要的勞動市場。
Thumbnail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臺灣的外籍勞工人數已經超過70萬人,其中東南亞移工佔了絕大多數。然而,這些移工面臨著歧視和不公待遇的挑戰。本文將著重探討東南亞移工在臺灣面臨的問題,以及相關的NGO組織。閱讀本文可以讓你更瞭解臺灣重要的勞動市場。
Thumbnail
根據多家媒體的報導,台灣主計總處近日公布了2024年1月至4月全體受僱員工的薪資數據,引發了社會廣泛討論和關注。
Thumbnail
根據多家媒體的報導,台灣主計總處近日公布了2024年1月至4月全體受僱員工的薪資數據,引發了社會廣泛討論和關注。
Thumbnail
根據勞動部勞動統計查詢網最新的資料顯示,台灣的產業與社福移工人數已來到768,360人,已佔台灣人口的3.2%。全國移工數衝破75萬大關,為歷年來移工人數最多的一年,且這個數字,仍然會持續成長下去,由於國內人口老化導致缺工問題嚴重,預期移工人數未來仍會緩步上升,尤其日前已傳出政府與印度簽署合作備
Thumbnail
根據勞動部勞動統計查詢網最新的資料顯示,台灣的產業與社福移工人數已來到768,360人,已佔台灣人口的3.2%。全國移工數衝破75萬大關,為歷年來移工人數最多的一年,且這個數字,仍然會持續成長下去,由於國內人口老化導致缺工問題嚴重,預期移工人數未來仍會緩步上升,尤其日前已傳出政府與印度簽署合作備
Thumbnail
「壽險業投資國外22兆元,投資國內公建卻僅1,300億元...金管會保險局長指出,若將國外投資總額上限降至25%,壽險會有9.26兆元要被迫移回國內,且不說國內債市無法吸納龐大的資金…現在強迫匯回,可能要實現虧損,間接導致保險公司無法提供適足的保單」 讓我們來研究一下,保險局長說的有道理嗎?
Thumbnail
「壽險業投資國外22兆元,投資國內公建卻僅1,300億元...金管會保險局長指出,若將國外投資總額上限降至25%,壽險會有9.26兆元要被迫移回國內,且不說國內債市無法吸納龐大的資金…現在強迫匯回,可能要實現虧損,間接導致保險公司無法提供適足的保單」 讓我們來研究一下,保險局長說的有道理嗎?
Thumbnail
臺灣自去年初脫離疫情影響後,經濟持續成長並超越疫情前表現。文章分析了臺灣的GDP、消費、出口、通膨、薪資、失業率、股市表現和各項隱憂因素,並提出對臺灣下半年股市發展的投資建議。
Thumbnail
臺灣自去年初脫離疫情影響後,經濟持續成長並超越疫情前表現。文章分析了臺灣的GDP、消費、出口、通膨、薪資、失業率、股市表現和各項隱憂因素,並提出對臺灣下半年股市發展的投資建議。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