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南海。高層戰略會議如同巨大的棋盤,紅色激光劃過地圖,每一個動作都代表著可能的衝突。
「盟軍已經穩住台海第一波攻勢,但我們不能退縮。」中方參謀長低聲說。
習近平點頭:「我們要升級施壓,結合海空封鎖、電子干擾與心理戰,迫使台灣屈服。」
同一時間,莫斯科也在克里姆林宮內召開戰略會議。普京冷靜地說:
「北約東翼防線穩固,我們必須調整策略,用非對稱手段製造裂縫。」 一名情報將領補充:「我們可以增加資訊戰滲透,假消息、金融操控,同時提供北京在台海的心理壓力。」
然而,在中南海的一角,一位資深外交官偷偷寫下密件,遞交給總統幕僚。
密件內容: 「如果我們在台海強硬過度,國際制裁將全面啟動。建議以有限施壓配合談判,避免全面衝突。」
這個意外決定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面,引起連鎖波動。部分中方幕僚開始討論「階段性施壓策略」,不再盲目全線升級。
華盛頓,賀錦麗得知此情報,眉頭微皺卻露出一絲微笑:
「這可能是我們破局的機會。」她立刻指示幕僚: —加強情報滲透,確認北京是否真有內部分歧。 —保持台灣與日美菲聯合防線穩定,並準備針對可能出現的分裂策略做快速反應。 —利用國際媒體與社群平台,放大北京內部的意見分歧,形成心理戰優勢。
台北,黑熊青年與民間聯盟收到最新情資。
「對方內部出現矛盾,我們可以透過資訊共享與民防行動,爭取更多時間與民心。」隊長說。
東歐前線,俄軍察覺北約防線堅固,內部也有部分將領建議保守推進,避免損失過大。這使得北約得以重新部署部分兵力,支援亞太方向。
夜色中,台海、東海、南海的聯合防線仍然運作。無人偵察機、巡邏艦隊、電子防禦網絡與民間情報平台交織,形成密不透風的立體防禦。
賀錦麗站在戰情室的窗前,凝視遠方的夜空:
「裂縫存在,但我們不能掉以輕心。任何意外決定都可能改變戰局,但同時,也可能給我們第一個真正的突破口。」
此刻,戰爭的棋盤上,多線壓力、心理戰、民間力量與盟軍協作,正交織成一場複雜且危險的博弈。曙光之後,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