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設計商業應用嚟到第五集,如果之前嘅內容專注於本能與弱點,今次我哋將深入探討人類嘅決策模式,並學習點樣設計出令客戶更傾向選擇你嘅選項。
喺商業世界中,你嘅任務唔單止係提供產品,更係要設計一個令客戶「輕鬆做決策」嘅環境。當客戶面對太多選擇或者選擇太複雜時,佢哋嘅大腦會感到疲勞,最終可能選擇放棄。呢個就係選擇癱瘓 (Choice Paralysis)。
以下,我哋會拆解三種常見嘅人類決策模式,並教你點樣喺日常生意中應用,為客戶打造一個無法抗拒嘅選擇旅程。第一大模式:決策惰性 (Decision Inertia)
人類傾向維持現狀,因為改變需要付出額外努力。當你將客戶嘅決策「預設」為你想要嘅選項時,佢哋就更傾向維持呢個選擇。
商業應用:
預設推薦: 喺網站或 App 上,將你最希望客戶選擇嘅方案設為「預設選項」,例如「推薦方案」或「最受歡迎」。大部分客戶因為唔想花時間思考會接受呢個預設。
自動續訂: 訂閱服務通常將「自動續訂」設為預設開啟。如果客戶唔想續訂,佢哋需要主動關閉,而呢個「額外嘅努力」會阻止大部分客戶去做呢個行為。
預先填寫資料: 喺結帳時,如果客戶曾經填寫過資料,就自動預先填寫。呢個可以大大減少客戶嘅「努力」,令佢哋更快完成交易。
實用貼士: 決策惰性嘅應用,在於精準嘅預設。你所預設嘅選項應該對客戶都有利,避免造成客戶反感。
第二大模式:相對性原則 (Relativity Principle)
人類嘅大腦唔擅長做「絕對」判斷,而係更擅長做「相對」判斷。當你嘅產品有一個「參照物」作比較時,佢嘅價值就更容易被判斷。
商業應用:
建立對比: 喺產品頁面,唔好只係展示你嘅產品。將你嘅產品同「市場上其他同類產品」作比較,用圖表、數據等方式展示你嘅優勢。
設計誘餌選項 (Decoy Effect): 推出三個價格方案,而其中一個方案係用嚟做「誘餌」。例如:方案 A:$500(線上課程)方案 B:$600(線上課程 + 實體工作坊)方案 C:$700(實體工作坊)喺呢個例子中,方案 C 就係一個誘餌。佢嘅存在令客戶覺得方案 B 嘅價值遠遠高於其他兩個,從而更傾向選擇 B。
創造「假」對手: 喺你嘅文案中,可以創造一個「虛擬嘅對手」,讓客戶覺得如果唔選擇你,就會選擇一個「唔好」嘅方案。例如:「仲用緊舊式嘅充電線?我哋嘅產品快 3 倍!」
實用貼士: 相對性原則嘅應用,在於精準嘅參照物。你提供嘅比較對象應該係客戶熟悉嘅,令佢哋能輕鬆理解你嘅價值。
第三大模式:預期落差 (Expectancy Disconfirmation)
人類嘅體驗,來自於「實際」同「預期」之間嘅落差。當實際體驗超出客戶預期時,佢哋會感到驚喜,並對品牌產生正面嘅印象。
商業應用:
適度降低期望: 喺行銷文案中,唔好過度誇大產品嘅功能。適度降低客戶嘅預期,讓佢哋實際收到產品時感到驚喜。
創造「微小」嘅驚喜: 喺客戶購物旅程中,創造一啲微小、意料之外嘅驚喜。例如,喺包裹中附送小禮物、喺客戶生日時發送個性化折扣碼,或者喺服務中提供額外價值。
及時嘅服務: 喺客戶提出問題時,快速、高效地回應同解決。當客戶預期要花好多時間去解決問題,而你只用咗好少時間,佢哋就會感到驚喜。
實用貼士: 預期落差嘅應用,在於持續嘅驚喜。呢啲驚喜唔需要好大,但需要持續且係意料之外嘅。
總結:行為設計,是了解人性的藝術
在商業世界中,行為設計並不是要「操縱」客戶,而是要深入理解人類的決策模式。當你懂得如何利用決策惰性、相對性原則與預期落差這三種模式時,你就可以為你的生意設計一個更順暢、更具吸引力的客戶旅程。
你的任務,是將這些「弱點」轉變為你的機會,並用它們來建立一個讓客戶離不開、無法取代的商業模式。
你準備好為你的生意設計一個更具「人性」的決策旅程了嗎?
—
準備好嘅話,歡迎 join 埋我哋一齊玩!我係 Kevin,連續創業者,呢個係我嘅創業修行筆記📝。每日我會分享我嘅創業心得同埋挑戰,希望可以同大家一齊行,一齊玩,一齊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