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第一次來到 AlleyPin 時,作為唯一的設計師,我不得不將「商業策略」融入產品規劃中。從無到有的探索過程極其艱難,多次功能設計的失敗使我意識到,我需要更多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由於產品面向B2B市場,商業策略的考量也相應更加複雜。即便擁有設計其他B2B產品的經驗,我也曾在一次產品功能設計中跌倒,因為我並不真正了解使用我產品的用戶。
AlleyPin 的產品需求十分特定,例如: 診所櫃檯如何快速聯絡病人並確認他們抵達。以往我會依據個人經驗來推測和預設操作行為,但我後來發現,只有親自到診所實地訪談與觀察,才能真正理解用戶的需求和使用方式。
後來我開始大量研究各種不同的競品,並透過用戶訪談親自到現場了解診所
也從中終於瞭解了使用我的用戶希望的產品是
學習曲線低、操作越簡單越好、一目瞭然的資訊
到現在,我花了很長時間才了解實際操作時的「策略思考」是什麼樣的。
當設計師時,我們經常沉浸於自己的專業技能中,而忘記了商業目標。我們熱愛創意、研究以及創作帶來的快感。但是,沒有商業的存在,設計也無法存在。
-Mia Blume
這聽起來可能有些奇怪,但掌握商業策略並不一定會使你成為更好的設計師,因為:
當我面對這樣的挑戰時,感到非常不安。這些挑戰往往與我對策略的理解背道而馳。
策略是指將你的商業行為與公司的整體商業目標保持一致。它不僅涉及了解你的用戶,還涉及了解商業環境和市場,並利用這三者來定義產品目標及其實現的最佳時機。這包括產生許多穩定且有利可圖的產品思路,以及能夠觀察到其他產品並判斷其成功概率。
Microsoft Teams 超越 Slack 的表現就是良好業務策略的一個例子。 MS Teams 依靠與其他 Microsoft 產品的整合、強大的銷售和行銷資源,並在企業市場建立了影響力。儘管 Slack 排在第一位,擁有更友善的使用者介面以及充滿活力的社群和開發者生態系統,但 MS Teams 憑藉良好的策略在市場上擊敗了他們。微軟意識到「夠好」的設計足以獲勝。良好的使用者體驗本身還不夠。
糟糕的公司策略的一個例子是InVision 未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設計軟體市場很容易進入,而且競爭相當激烈。 InVision 最初是與 Sketch 一起使用的原型設計工具,但它們從未成為 Sketch 和 Figma 等設計師的整體生態系統。他們缺乏專注,進一步讓他們落後了(還有人記得 InVision Studio 或 Craft 嗎?)。 InVision 沒有意識到他們的競爭對手在做什麼,當他們意識到時,他們也無法足夠快地執行以防止他們的垮台。
在前幾年有個產品功能,從設計到規劃都做了好久,我跟產品經理推斷了好多個使用其境,做了很複雜的邏輯功能。結果到真的上線的時候,發現開發的時間太長以外,業務帶回來的回饋還是根本沒有什麼客戶在使用,這對我還有團隊來說是個很大的打擊。
所以近年我們一直在嘗試,在開發的前期就用原型測試來更貼近用戶。
並把完整的 User Story列為必要的開發文件,在規劃文件的同時也會不斷對照公司的商業目標,不再為了短期的開發忽略前期的商業策略規劃。而這些流程的改變,都確實改善了許多過往會發生的錯誤。
當我們討論策略時,我們也是在探索如何將我們的的產品服務與公司的大目標緊密結合。這個過程不僅關注創造功能性產品,更是關於創造能持續解決問題、滿足市場需求並推動業務成長的方案。簡單得來說,良好的策略能精確把握機會,無論是提升用戶體驗、增加盈利還是創造市场差異化。對產品設計師來說,將策略思維視為核心能力,可以幫助他們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穩步前行,並實現個人或是團隊的成長。
策略不僅是達成商業目標的橋樑,也是打造好產品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