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天的天氣預報說只有「短暫陣雨」,我卻在下班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場持續不斷的小雨。天空灰濛濛,地上的積水閃著微光,空氣裡有一股淡淡的泥土氣息。我沒有帶傘,第一反應是想趕快找個地方躲雨,但走著走著,心情忽然有點變化——我不如就這樣慢慢走,看看這場雨能帶給我什麼。
我把手機收進包裡,鬆開原本快步的節奏,讓雨滴打在頭髮和外套上。那一刻,街道的聲音變得很不同:車子駛過時壓過積水的「刷」聲,雨點落在樹葉上的「滴答」聲,還有遠方咖啡廳傳來的輕音樂。我感覺自己像走進一個被雨聲包裹的世界。雨讓時間慢下來
平時我走這條路只需要十分鐘,腦袋裡全是待辦事項:要回哪封訊息、要做哪件事。但這一次,我居然花了快二十多分鐘走完同樣的路。
雨水逼我慢下腳步,也逼我放慢心情。我才發現,當你願意慢下來時,城市有許多細節會跑出來:牆角冒出的小草、屋簷下躲雨的小貓、便利商店門口等外送的人彼此交換一個會心的笑。這些畫面平常一定都在,只是我匆忙時根本不曾注意。
耐心是一種肌肉
走在雨裡,我開始想起自己過去總覺得「快才有效率」。但其實很多事情是需要「浸泡」的,就像泡茶要等熱水滲透茶葉,文字要等情緒沉澱,甚至感情也要時間醞釀。
雨天散步教我:耐心不是被動的等,而是一種有意識的「慢」。它讓你看見過程本身的風景,而不是只盯著終點。那一刻,我居然有點感謝這場雨,逼我練習了這個功課。
靜下來的禮物
當我不再急著躲雨,不再急著結束這段路,反而開始聽到自己的呼吸,也聽到一些平時蓋過的聲音——腦子裡的雜訊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柔軟的感覺。我甚至在途中停下腳步,看著路旁的小水窪裡映出天空的灰藍色,覺得那畫面有點詩意。
其實生活裡有很多「雨天時刻」:計畫被打亂、進度不如預期、或遭遇突如其來的低潮。我們總想快點衝出去、快點恢復晴天,卻忘了,雨天也有它存在的意義。它讓我們練習接納、放慢、甚至只是安靜地與自己待在同一個空間。
給讀者的小練習
下次遇到雨天,不妨試試:
- 如果安全,放慢你的步伐,不急著打傘或躲雨
- 刻意觀察周遭的聲音、氣味和畫面
- 問問自己:我最近有什麼也需要「慢下來」的事情嗎?
這個練習不只適用於下雨天,也適用於我們生活裡的各種「等待時刻」。
雨天散步那天,我帶回家的不只是溼答答的鞋子,還有一份新的體會:耐心與寧靜原來可以在最普通的場景裡被練出來。我不再把雨天當成打亂節奏的壞消息,而是當作一個邀請——邀請我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心態,重新看待生活。
當我們能在雨天裡學會不急不躁,也許就能在生活的暴風雨裡,多一點穩定與柔軟。
如果這篇文章也讓你想到屬於你的生活片刻,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故事,
也許你的經驗正好能啟發另一個需要溫暖的人。
💌 喜歡這樣的文字,歡迎訂閱、贊助或分享給朋友,讓我能持續寫下更多日常小觀察,也陪伴你在生活裡找到療癒的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