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 年代初,霍華德・舒茲(Howard Schultz)第一次踏進西雅圖派克市場那間不起眼的小店時,空氣裡飄滿烘焙咖啡豆的香氣。
他並不是帶著企業家的傲氣進來,而是像個朝聖者一樣,用心體驗那個文化:手沖、義式濃縮、顧客與店員的閒聊。
一切都在訴說著:「咖啡是生活」。幾年後,當他成為星巴克負責人時,投資人都催他「快把這家小公司推向全國」。但舒茲反其道而行。
他知道,星巴克真正的價值不只是咖啡豆,而是「第三空間」。
一個介於家與工作,讓人放鬆、交流、感到被看見的溫暖角落。
他親自走訪每一家門市,與員工(他稱之為「夥伴」)一起站在櫃檯沖咖啡。
他傾聽顧客的故事:有人每天早上必點一杯卡布奇諾,當作與自己對話的儀式;有人帶著孩子來店裡寫功課。
他記下每個細節:座位的舒適度、音樂的音量、咖啡香氣的散布。
有一位早期員工回憶:
「舒茲不是那種一進來就指揮的人,他會先跟我們聊半小時,問我們覺得顧客最需要什麼。」
這種誠懇與耐心,慢慢贏得員工信任,也形成一種文化:
「我們不只是賣咖啡,我們在創造歸屬感。」
舒茲的親臨現場,正是《臨卦》初九的展現。

星巴克的「第三空間」,容納了無數人的咖啡時光與小確幸。 (漢克設計,AI生成圖)
一開始,先走進人心
「初九,咸臨,貞吉。」
感化式的領導,剛正而且地位正當。守正則吉。
🔹初九:新開始、新領導、新局面,有實力且當位。
🔹咸臨:用感應、人本、同理心去靠近員工與顧客。
🔹貞吉:守住核心價值,結果吉祥而長久。
舒茲深知:品牌不是口號,而是人心。
星巴克的成功,從這杯溫暖的「咸臨咖啡」開始。
🌱
先靠近、再改變
接下來幾年,他才逐步推動變革:拓展義式濃縮飲品線、改善員工福利、建立品牌標準、擴大分店網絡。
這一切看似「慢」,但正因為先「咸臨」、先「守正」,星巴克的擴張才穩健且有靈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