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抵制美貨、抵制美企
懶人包
懶人包放前面,行動派的直接動手!簡單來說,川普關稅目的是「讓美國賺錢」
而其他人只要集體抵制,就能「不讓美國賺錢」
所以請把美企滲透的角落,一一換成替代品
# 替代品往往免費、開源、尊重隱私,沒圖利問題
- 替換軟體、線上服務
 
參見 deGoogle 系列文,教你換掉 Google、Apple、和微軟部分服務
避免篇幅過長,此處僅輕輕提點
文章已教你替換,點連結看優質替代品:
雖從隱私角度出發,但用於抵制完全可行
之所以叫「deGoogle」,是因為 Google 為隱私頭號敵人
隱私路上,也順便替換了部分其他公司服務
# 該系列會一直發下去,換完 Google 換微軟、Meta 等,個資竊賊絕不寬貸
- 就算要繼續用,也請讓他們少賺錢
 
瀏覽器裝 uBlock Origin,阻截追蹤器和廣告
能不訂閱就不訂閱,或至少避免訂閱美企
關稅暴行
專業分工
川某漫天開價的關稅,號稱對等實則貪婪
用貿易差額試算,擺明是「你賺我錢,我要用關稅壁壘抵擋」
問題是許多貿易逆差,來自專業分工的結果
例如台灣代工電子業、越南輸出勞力密集產品、歐洲輸出設計...
iPhone 產業鏈就主要靠代工,蘋果本身沒工廠,只做設計和行銷
# 請美國人生產 iPhone,一支可能要賣破十萬元
美國自己消費高,又不是每筆都被搶、被坑
何況如果是「對等」,為何不合己意就能亂調?
醒醒吧!才不是要公平,只是想勒索、自利
公平性
川普有個藉口,說各國對美關稅不公,所以祭出「對等」關稅反制
問題來了,各國的貿易限制,真的全屬「不公」嗎?
川普也在談判時,希望歐盟放寬食安限制
歐盟當然拒絕了,人民的健康,錢才買不到
# 美企的骯髒足跡,可參見私路系列文章,說偷窺癖都不為過
其他許多零星限制,主要體現「支持綠能與環保」的轉型發展
人家不是喊喊而已,是真的在落實,和台灣亂搞、趁機撈錢的綠能不一樣
台灣漁業也曾因非法、未報告、不受規範 (IUU),差點被歐盟禁止輸入
# 歐盟調查後,把各廠收受補貼的比率扣回來,不配合調查者用最高比率算
對違法行為一視同仁,沒針對誰
可能對川來說,環境、氣候、人民健康都不重要,只用錢衡量一切
所以針對其他因子的罰則、限制,都被當貿易壁壘 (或更簡單,他只是找藉口開刀)
美企被罰的例子很有趣,有點像「偷看同學洗澡」而被處罰
結果他喊「罰我不公平!」,還想勒索一筆
贏家是誰?
抱歉,關稅戰沒贏家,輸多輸少而已
國中經濟就學過,自由貿易會最大化總體利益
若一方設置關稅,則會「擴大自身利益、降低總體利益」
雙方都抬高關稅,反而會「雙輸」,i.e. 兩邊錢都少拿
美國從前就曾濫用關稅,結果各國報復反制,間接導致經濟大蕭條
電影反派,應該很樂見各國關稅對堆,至少我是如此
想避免慘況重演,需國際組織協調
所以才有 WTO (前身 GATT),致力於降低各國關稅、無形貿易障礙
熟悉行為學、心理學的,其實這就是「囚犯困境 (prisoner's dilemma)」
政治學上,常用「鷹派、鴿派」賽局指稱,實質上是同一件事
有三種情況:
- 雙方都鴿派 - 和平相處,共創雙贏
 
兩邊都零關稅,各自最大化利益
雙方生產者都少了關稅成本,消費者也能買到多樣、便宜的商品
- 一鷹派、一鴿派 - 贏者全拿,讓步者輸
 
一邊課爆關稅,另一邊低關稅
高關稅者保護了產品、賺了出口財;低關稅者賠了貿易差額、產業利潤
- 雙方都鷹派 - 針鋒相對,兩敗俱傷
 
兩邊都高關稅,最小化對方利益
雙方生產者多出額外成本、消費者受轉嫁,物價更高昂
重點是沒人賺到,因為你課我關稅、我也課回去
政府捉對搶錢,同時削減彼此產業利潤、人民福祉
只要一方變鷹派,就能搶到對方的錢
另一方為求自保,往往也跟著變鷹派
漸漸鴿派就不見了,只剩一堆鷹派
# 如果環境都鷹派,你還選鴿派,那就是做慈善,除非你能影響其他人、扭轉局勢
WTO 任務之一,便是防止此情況發生
維持全面鴿派,才能促進全世界福祉
姑息有用嗎?
沒用。
姑息或妥協、讓步,俗稱跪舔,日本、台灣、韓國都示範過,照樣被吃死
你可能說:「低於一開始說的啦!」
川普哪次不是先開高價,再讓對方殺
如同商人先溢價銷售,賣兩倍的錢卻只打 75 折
被坑了還沾沾自喜,應該沒人那麼蠢吧!
而且一個強盜搶鄰居 100 萬、搶你 50 萬,難道虧比較少就算贏?
# 何況我們是虧多的那個
你可能又說:「我們比其他國低」
台灣已在談判前,由台積赴美巨額投資,底牌直接送出去
卻談出 20%,高於主要競爭者 (日韓),是要玩個...
# 王牌送交出去所以被坑殺,好像不意外
不存在友好,只存在利益
畢竟只是棋子,沒人真想合作,別被偽善面目騙了
莫忘籌碼送光的下場,人家才沒道德觀
川粉:自私有錯嗎?
沒錯啊!
當然可以短視近利,宣告眼前財寶都是他的
但不是只有你能自私,投資人、貿易夥伴、政治盟友也行
首先,就算不想反擊,難道不該考慮風險嗎?
關稅每天亂喊、濫印美鈔償債、隨時會限制居留或入境...
人們跳船美元、菁英不再視美國為歸宿、資本家分散風險等,同樣無可厚非
況且,川普能為自身利益 (甚至不見得是美國利益)勒索多國
各國關稅報復、拒買美軍武、抵制美貨 (見下文)、拋售美債、與反美方貿易合作,也合情合法合理
你能自私,別人就不行?
反擊手段
能反擊嗎?
絕對可以,也已有先行者
不論是政府無能、有苦難言、或利益交換,民間都可以自主對抗
- 有苦難言:可能有檯面下的交易,如區域安全、情報合作等,美方也許以此要挾
 - 政府無能:嗯,就字面上的意思,現在的政府應該不用解釋 (本文 2025 撰寫)
 
# 溫馨提醒,談判所做的讓步,全都黑箱保密唷!
簽署保密協議,形同黑箱作業,是否賣台無從審視
他國都能公開,唯獨台灣不行呢!
- 利益交換:好吧,因為黑箱談判,所以不知道換了什麼
 
很不爽嗎?
政府做不到的事,我們自己做
其他國家怎麼做?
撇除直接對堆關稅的中國政權,其他國家不論政府跪舔與否,都有草根性抵制
沒錯,就是抵制
而且不只抵制,「找替代品」更重要
當一項物品不可或缺時,找到相似、甚至更好的替代品,才能有效抵制
- 歐盟:歐洲替代品運動 (European alternative)
 
抵制潮如野火燎原,從商家到消費者都燒透
丹麥商場在價格標籤,為本地產品加黑星
民眾認標示就能支持本土產業,同時避免買到美貨
德國逾七成民眾表示,會開始抵制美貨
用德國電商 Otto 取代 Amazon、Arte 代替 Netflix、可口可樂換成 Fritz-Kola...
知名開源雲端平台 Nextcloud,也迎來興隆生意
# 人們不想用 Google、Azure
法國也有人做 app,掃碼出現川普面容,就代表是美貨 - 即可拒買
北歐也不例外,甚至有公司不供應美國艦艇燃油
要知道,旅客人次與觀光財高度正相關
原本會來玩的人不來了,自然少賺很多錢
- 加拿大:對美經濟停電 (Economic Blackout)
 
加拿大比較特殊,因川普蔑視主權,造成更大反動聲浪
# 就像對岸威脅進犯,自然激起台灣民眾反彈
商家、消費者呼籲,用國貨取代美貨
「加拿大製造」、「買加拿大產品」蔚為風行
業者為商品貼楓葉標籤,代表產地加拿大
甚至做 app 辨認產品中,加拿大來源佔多少
民間也有人寫應用程式,可掃碼確認公司註冊地
政府直營的酒商,更下架美酒
川普心腹馬斯克的特斯拉,同樣遭買家抵制、政府撤銷補貼
從前熱絡的旅遊亦面臨降溫,加拿大人表示「四年後再見」
# 當然,前提是四年後總統換人
- 印度:印度製造
 
身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自然是極大市場
除了取消對美軍購、購俄能源外,印度政府帶頭推動國產,也呼籲人民抵制美貨
- ...
 
其他就不一一提了,浪潮過大,不勝枚舉
台灣呢?
被美帝吃盡豆腐,民間罵歸罵,卻未見反動潮
其實能做的不少,而且很容易開始
至於方法...
那還用問,拒買美貨、抵制美企最速效
抵制美貨、美企
- 最重要的 - 軟體服務大替換
 
固著在 Meta、Google、或其他主流美企者,是主要肥羊
明明有一堆免費開源選項,為何要自願當盤子?
除非你是數位暴露狂,否則那些行徑本不該容忍
替換方式可見篇首懶人包,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 手機不買 iPhone、Pixel
 
三星、ASUS、夏普、Xperia (沒錯,Sony 還活著)、Jolla、Fairphone...
可以的話順便刷機,把 Android 也換掉
- 去超市時,選台灣水果、避開美國蘋果
 - 大豆認清產地,改選加拿大或他國產品
 - 挑肉品時,避免美豬美牛,本土、澳洲、西班牙來源都更好
 
別忘了,那不只是美豬美牛,還可能是萊豬萊牛
- 愛看文藝片、劇情片者,不妨考慮歐洲、台灣、新馬、或日本電影
 
特效片比較困難,好萊塢技術能力技壓群雄,除非完全不看
# 如你有不同想法,歡迎糾正、補充
抵制有效嗎?
鐵定有,別看輕自己
首先,美股、GDP 主要靠前幾個科技巨頭在撐,抵制容易 (標的明顯)
其次,貪婪美企隱私保障不如人、收費像殺豬盤,僅倚仗市占率、不當行銷維持地位
只要抵制人數夠多,他們要不改變商業模式、要不失去競爭力
且用戶少了,訂閱費、廣告收入都會下滑
就算一時半刻難以完全擺脫,仍可降低依賴、減少美企獲利
你可能說,台灣市場很小,對他們有影響嗎?
影響可大了,台灣人從前可是死忠的,集體抵制必能見效
光 Google 的 NotebookLM,台灣就是世界前十大市場,勿妄自菲薄
要想想,台灣人口才多少,卻能佔 Top 10 用戶量
若出走潮夠大,殺傷性不容小覷
萬一擁護者蓄意支持?
不怕護航仔,因美企本已壟斷,無法「追加使用」(你本來就在用)
例如對大眾而言,你每天都用 Google 搜尋,甚至根本沒聽過其他搜尋引擎
請問你要怎麼「故意選用 Google」?
你每一筆搜尋,本來就都是用 Google,沒得選哪!
# 想換掉的,請看篇首懶人包
因此頂多不出兵,無法倒戈
至於替代品,也不怕反抵制
原因相同,美企壟斷市場,護航仔頂多「不出走」,卻無法「從替代品出走」
# 別說本就沒在用替代品,多數人恐怕根本不知道、甚至沒想過有替代品
例如你從未聽過 F-Droid,遑論使用
那自然無法「換掉」F-Droid,頂多不入坑
平時壟斷、綑綁行銷是優勢,抵制浪潮下反而會變劣勢
何況即使所有人都不換,你一個人換、他們就少賺一個人的錢
很懶得換怎麼辦?
抱歉,如果連簡單的選擇都做不到,就請乖乖吃悶棍
被打都知道要報警,被搶卻雙手奉上,那就別抱怨賣台問題、關稅不公囉!
# 除非你有更好的做法,洗耳恭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