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o am I(我是誰)
- 關於我:大家好,我是安妮,一位專注於產品流程設計、規劃、上線、產品行銷與數據分析的產品經理。
- 跨產業的經歷:我曾經走過製造、零售、金融三個領域。這些不同產業的知識,讓我學會如何分解、重組,再活化應用,進而在跨產業的產品設計上得心應手。我享受這種「知識拼裝」的過程,也因此能在不同環境中快速找到發揮的切入點。
- 成果與經驗:過去我曾管理一個超過 30 人的大型軟體開發專案,歷時一年完成上線。最終產品成功為業主帶來超過兩倍的業績成長,這不僅是對團隊的最大肯定,也成為我們持續向前的重要動力。
- 我的工作哲學:我相信,面對問題時,不能只是「看到黑影就開槍」。我習慣用邏輯與架構來拆解每一個冒出的挑戰,先停下來「停、看、聽」,再做決策。這樣的習慣,讓我能在更短時間內做出更快也更穩健的判斷,避免猶豫錯失機會。
Operating Style(我的工作方式)
- 最佳工作方式與節奏:我最有效率的時段是白天,習慣以輕快、不拖延的節奏推進工作。能面對面或線上即時解決的事,我不會只靠文字往返,因為就個人經驗觀察,需求往往需要透過互動挖掘背後的動機與原因。
- 溝通偏好:偏好即時溝通,在白天時段都能隨時接受交流與回饋。下午過後專注力會逐漸下降,因此我會安排處理不需高度思考的行政或庶務工作。
- 會議偏好:重視高效聚焦,會議應有明確結論、行動項目與追蹤時程,最忌無效討論。
- 決策風格:我通常在收集到約 70% 的資訊後便會做出判斷,以避免因過度等待而延誤進度。主要的考量點包含風險評估以及外部壓力(如時程或其他利害關係人要求)。若情況允許,我仍傾向在資訊更完整的狀態下決策,確保後續推進更加順利。
Rules(我的相處規則/關係偏好)
- 常見誤解:我在工作上偏向理性,習慣用邏輯與合理性來審視任務。有時語氣或神情可能帶有質疑感,這其實只是我在思考,並非針對個人。
- 個人界限與底線:希望在討論前,先自行做基本功課並充分理解,再提出問題;底線則是相同的事情盡量不要反覆詢問,每個人都應對自己的工作態度負責。
- 合作的禁忌與加分項:禁忌地雷:已有共識的結論若被翻盤,卻未及時通知,導致團隊重工或方向混亂;加分項目:能隨時分享、同步資訊。跨團隊專案進行時,資訊散亂在所難免,若能即時 align,會大大提升判斷與效率。
- 衝突處理:傾向先一對一溝通,理解各單位的觀點,再回到專案的最終目標,逐步協調。這能避免大家激烈對立,反而讓情緒凌駕於決策之上了。
Keep in touch(合作聯絡方式)
- 聯絡方式: cyl8310@gmail.com
- 合作機會: 我工作上強調邏輯,生活中有奇幻、塔羅、動物溝通等宇宙視角陪我一起探索人生,這如此反差的個性,當然歡迎各種新奇、有趣、冷門的體驗機會。🧚♀️
- 數位開發、產品設計、專案管理等多年工作經驗,待過公司規模 200-5,000+ 人。
- 塔羅占卜、學習、經驗分享。
- 動物溝通經驗分享。
- 可以在部落格或 IG 找到我。📪
後記:
近期購入了雷蒙的《超級個體工作術》線上課程,課程除了影片,還貼心地提供了文字講義,對於追求時間效率的我來說,文字才是消化知識最快的方式。
這門課主要分享的是:在 AI 工具普及且快速迭代的時代,如何放大個體的生產力。而我進一步的理解是,這不僅關乎工作效率,更是讓人長遠獲得更多自由 —— 包含時間的自由、生活的自由,甚至是居住地的自由。
要跨越到那樣的彼岸,中間的橋樑就是持續補齊知識與能力。我是相信不必完全依靠自己摸著石頭過河,而是可以善用網路上的資源、工具與學習管道。活在這個時代,雖讓人感到焦慮不安,但同時也充滿了幸運與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