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獨思

更新 發佈閱讀 11 分鐘

註:《好個哲學一家親》第二章 另一版(單篇)

沐雍熙剛午睡起來,大約下午兩點,拿了茶碗,泡了一碗花茶就坐下了。今天恰好是周六,可以懶懶一整天!在盛姨去世前,曾去他家拜訪,不知是哪一次,反正爸媽跟父母親又出去買菜準備晚餐。我跟盛姨就一起看家,她拿出女兒以前玩的積木給我玩;看我邊堆積木,邊面露無聊的樣子,沒什麼興致,就問:「在想甚麼?」當下一聽,就把剛堆好的積木給打翻了!

盛姨見狀,也不生氣,只是托腮著頭,說了幾句話,很多人一輩子被情緒牽著走,卻不知道為何如此。你很聰明,但我希望你能知道「為何如此」,即便「不知」也不要讓情緒影響人生。

聽罷,就低頭一臉委屈地道歉,並說老聽別人講我很聰明,可我一點也不覺得自己聰明,總感覺自己的聰明是有一個角度的聰明。

「怎麼說?」

就說別人講我聰明,但是在算數學的時候,經常會寫錯某些題目,聽講解很簡單,也認為自己懂了,結果一直算錯,或是在某些題目上,一直卡住;如果真的很聰明,那不是所有題目或科目都難不倒了!

「你有發現問題的癥結嗎?」

「沒有,而且很多地方也會一直犯錯;明明剛剛做對了,但事後檢查卻發現居然是錯的,頓時感覺自己一點也不聰明。」

盛姨聽罷,只是半沉著眼,依舊托腮著頭,接著說所謂的聰明,只是天生必然的快速;所謂的開竅,只是後來偶然的轉折。因此,「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只是前者的延展,而不是後者的通透。

當時年紀很小,一聽完,瞬間懵了,完全不懂盛姨在講甚麼。當下,盛姨只是笑了笑,輕撫著我的頭,接著說情緒發洩是一時的,真正厲害的人是在情緒中,仍能不被牽動並找出癥結,或想辦法解決眼下困境的人。即便不知道癥結在哪裡,也想不出辦法解決,這樣的人也不會被情緒給吞沒,而是學會與之共存——感受而不排斥、厭惡或煩躁。因此,這樣的人即便發洩情緒也不影響他人,結束後仍會收拾乾淨,不給他人添麻煩,這就是不斷躍升境界的人。

剎那間,聽得似懂非懂的,但還是默默收拾滿地散亂的積木。

回神而來,沐雍熙想到盛姨的那一席話,就面露疲憊的趴在桌上,身體狀態像是隨時能睡著,一點也提不起勁。

沐雍熙稍微小睡後,一醒來就打開旁邊的筆電寫下:

如果一個人的形塑很深(先不論正負面),而他不想改變或沒意識到那是個問題,一輩子就這樣了,那又算甚麼呢?如果意識到是個問題,卻根深蒂固到難以改變、改變的過程既痛苦又無力感很深,或是無法改變,又該如何?

忽然間,想起盛姨的那幾句話:「許多事不是你知道、理解了就好;如果明白了,不能接受,也承受不了,到時候又該如何呢?」以及「當你面對無解、無因的一切,你要怎麼辦、怎麼承受、怎麼接納、怎麼擁抱,這一切的殘破與荒誕,然後繼續活下去。」實在無法回答這些看似簡單的問題,但我現在知道自己對過去的一切究竟瞭解多少,即便依舊無法理解所聽到的人與事。或許就像母親(指沐芳宜)所說的:

首先,人是很特殊、很複雜的動物,可以被詮釋卻無法被完全理解——人具有很多面向,只是面向的多或少;不少人多以傳統的價值觀,和帶有「惡」的本性、習性或行性在生活。不論是家人、朋友或同事等,都只能認識到幾個面向的「他」,我們對他人的認識與瞭解也是如此;這都是真實的「他」,只是我們沒辦法看到工作時的樣子、在家裡的模樣等面向。家庭內部的環境與正負面多寡的教養方式,對子女的影響可能很強也很深,也可能很弱又很淺,或不深也不淺。

這段話沒有原先的例子,但母親當時改成了這幾句:「這番話完全對應到外公、外婆與小九的整個人生!但是呢,我更想問的是,若『我是誰?』所牽涉的,不僅是是否被形塑的自我、家庭環境、家庭成員的性格與情緒,也是所有人的價值觀的綜合呈現,那『我是誰』就不單是指一個個體的問題。」沒一會,便嘆息一聲——怎麼母親跟盛姨的話都這麼難呀!瞬間一頭敲在桌面上,苦惱不已!只看到手機上顯示的來電,立即接起來:

沐芳若:「你有想問的嗎?」

沐雍熙:「我不用看九姨(指小九沐芳蘭)的日記了,大概知道會是什麼樣的風格,可以拿去燒掉嗎?」

沐芳若聽了有幾分意外,並說:「我們以為你會想看或者留作紀念。」

沐雍熙:「裡面是否都在寫『我如何如何,對方如何如何』以及夾雜著複雜的恨與幼稚、厭惡等情緒內容?」

沐芳若沉默一陣後,就說了句:「你要是受不了,等回來再自己拿去燒掉。」

沐雍熙聽罷,就說在網上查到曹家的失蹤案,只有曹老爺、正房莊夫人、老夫人王氏、大姨太、二姨太、三姨太及這幾房的兒女、女婿、媳婦跟孫子女失蹤,其餘的幾房姨太太、下人、管家、園丁等都沒事。可裡面沒有九姨太一房,網上說因為兒子發瘋、兩個嫁作妾室的女兒也發瘋,最後被人姦殺,因此那一房全被趕出去了。可之後呢?

沐芳若聽罷,就說曹家不只九姨太一房被趕出去。在說親的那天,因為兒子忽然發瘋在屋簷上亂吼亂喊,嚇跑了媒婆,本來的婚事就退掉了。當曹老爺對這件傳遍大街小巷的事,感到很頭疼的時候,又傳來兩戶有錢人家被毒殺的消息——嫁給老頭子做妾的女兒,忽然發瘋並毒殺了全家,以及她們在某條街上,亂走亂喊叫的事;當即將九姨太一房全趕出去,最小的女兒趁機收拾細軟等行囊逃家,從此下落不明。

九姨太沒有謀生的能力,用繩子拴著發瘋的兒子,住在一間廢棄的破廟裡,在街上招攬風塵生意。或許床笫間的技巧很好,還是能賺到一些錢,每當開活的時侯,就把發瘋的兒子栓在附近的樹上。當然,也有事後被嫖客毆打、不付錢就走的情況。這時,九姨太就會變得非常兇悍,把她在曹家對下人和子女的那幾套全用上,並拿出防身的東西,把嫖客砸得頭破血流,連臉都抓花了!當天晚上的時候,就遭到那名嫖客帶一群男人回來,把她綁在柱子上輪姦的事。至於,那瘋兒子早就嚇跑了,她在那時已經感染梅毒了,只是那群男人不知道也沒看見她的身上有異狀。從那之後,似乎是自知命不久矣,帶著兒子想投靠大腳的女兒,也就是你的外婆曹華萱;不僅被拒之門外,任憑她怎麼罵罵咧咧的,就是不肯開門也不回應。最後,她只好帶著兒子找到另一間荒涼的破廟,趁他晚上熟睡時,用經常拴著的繩子,將他勒死並埋葬在附近,隨後就自己上吊了。

我跟二姊(指沐芳宜)之所以知道,是因為九姨太把這些事都寫進一個小本子裡,放在木盒子裡並埋在那間破廟的某處。離那間破廟走路大約快一個半小時的村子裡,有一個姓革的老先生,跟我們回憶說有天他去那間破廟看看,就發現有一具長蛆又腐爛的女屍吊死在裡邊,當時嚇了一跳,想說哪個女的居然會想這破地方上吊,根本不會有人來收屍;湊近一看,手裡還有一張字條,因為不識字,就跑回村裡找了一些人來幫忙。村長看了字條就說,這女子要看到的好心人,把她跟兒子埋在一起,不用棺材也不用草蓆,直接就地埋了。那村長一說完,就嘆了一口氣,村醫看了就說死前已感染了梅毒,或許是貧病交加,所以才在這裡上吊了。

根據那位老先生的帶路,我們在破廟裡四處看看,就發現有一處很隱密的角落,似乎埋著甚麼東西,就徒手挖了出來——一個普通的木盒子,一打開是一本藍色的小本子,上面寫著北洲太臨市西環路曹家的九姨太,除了寫她在煙花巷的名字與一些經歷外,更多是寫被曹家趕出來的事,以及詛咒曹家上下不得好死的一些咒罵。字跡十分娟秀,看來在煙花巷的時候,有下過一番苦功。

九姨太被趕出來的時候,是一九四七年的五月,同年的七月上吊的,革老先生回憶說,他們用木板做了兩個棺材,把那女子跟兒子重新安葬在離破廟十分鐘的地方,因為不知道姓名就寫無名氏。後來,不知過了多久,我們整個調查完後,有回去重新立碑,寫上九姨太被賣入煙花巷之前的名字,以及那個兒子真正的姓名。

沐雍熙聽罷,就問外公是怎麼被關進去的?這點母親在昨晚沒有提到。

沐芳若聽了,就說流程雖然那樣訂立,但新法家政府有鑑於納粹時期、中國文革以及極權政府的清洗計畫等荒誕的事,因此推出了〈特殊案例法〉專門針對極端、多重或集體等複雜的犯行。當時,只要提出明確證據,就可以加速法官的宣判,甚至會多加一條:「極端危險犯」。這會讓單純證明精神狀況的情境再快一些,事後若要翻案的機率,大約百分之四十五,若要被放出來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但這是有非常明確的證據,比如醫生的通報或開立的證明、照片、影像的證據等等,才可以成立的。

我們在調查的期間,發現母親把那棟四層的別墅,裝滿了監聽與監控的設備,宛如一座隱形監獄。小九從小到大,在結婚之前的一舉一動都在母親的監控中,裡面還有你的外公、外婆各自帶情人、秘書、情夫回來上床的影像,其中有幾次是被年幼的小九目睹過,沒一會就被女傭給抱走的畫面。實在無法想像這樣的他怎麼度過童年的,如果父母各自在外有情人與情夫,在家感情也很好,或許小九還不會那麼古怪,可惜並不是!

此外,還有小九幾次被外公猥褻的影片,外婆明知如此卻沒有管過。另外,自有記憶起,小九就經常被你的外婆連吼帶罵的回應與教導的大量影片——這樣的模式幾乎塞滿了她的日常生活!霎那間,可以明白她為何變得這麼怪了,既有小聰明,又像個小孩子那樣幼稚、天真和某部分的無知。但這些無法合理化她後來的極端爆發與暴力。

沐雍熙戴著耳機,趴在桌上,說了句:「怎麼越來越無解了?」

沐芳若無奈地嘆息一聲:「人生本就『無解』。」

「那棟監視之屋,後來怎麼了?」

她想了想,就說雖然在環瀛國的土地跟房子是政府租賃給人民的,這種曾是犯罪現場的獨棟別墅,繼承的屋主可以選擇出租及轉售租賃權、將租賃權交還給全民房屋局,他們在當地的辦公處會派專員來處理;或者繼承的屋主可以向當地的房屋局辦公處,申請將房屋夷平改建成公園、停車場等公共用途。所以,我跟二姊相互商量後,就申請改建成公園及停車場,原本的租賃權會回歸給國家,而我們正好一身輕。

這種改建成公共區域的申請,除了會看申請的地區與實際的街區外,獨棟的房子、透天厝或一居到三居(沒有閣樓的樓中樓),或是沒有連成一排的別墅、房子跟房子之間沒有防火巷和走道再隔一間的房子;這一類的申請,在房屋局的專員實際看過後,通過的機率非常高,而且不到三個禮拜,就會收到一封租賃權已歸還給國家的通知信。如果是大樓或公寓、連排的別墅、兩間獨棟的別墅之間,靠得很近都不符合條件。

「這樣一舉三得,但還是好無解。」

聽罷,笑了笑說:「像盛姨說的:『那就不知道』吧,但這樣的改建,確實不錯!」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琴曼潛的沙龍
0會員
51內容數
隨性思考並創作的小說
琴曼潛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7
註:《好個哲學一家親》第二章 另一版(單篇) 沐芳宜跟五個兄弟和芳烈(沐芳若的字),搬進沐家在北方的三居。那時祖父母剛嚥氣沒多久,因為接二連三的事,沒多久他們就被父母親給趕出來了,沒辦法好好哀悼。剛把大包小包的行李搬進三居,各自選好房間後,將自己的行李搬到房間。
2025/09/27
註:《好個哲學一家親》第二章 另一版(單篇) 沐芳宜跟五個兄弟和芳烈(沐芳若的字),搬進沐家在北方的三居。那時祖父母剛嚥氣沒多久,因為接二連三的事,沒多久他們就被父母親給趕出來了,沒辦法好好哀悼。剛把大包小包的行李搬進三居,各自選好房間後,將自己的行李搬到房間。
2025/09/25
註:《好個哲學一家親》第二章(另一版之單篇) 盛姨的話像是一種哲學玩具,每一段話,總能反覆玩並反覆玩出興味;這讓哲學不再是艱澀、難懂又深奧的學問,也不是娛樂眾人的低俗玩物,而是經歷時代的洪流,能逐漸「玩」下去的思想玩具。 可若問她:「何謂人也?」又會怎麼回應呢?
2025/09/25
註:《好個哲學一家親》第二章(另一版之單篇) 盛姨的話像是一種哲學玩具,每一段話,總能反覆玩並反覆玩出興味;這讓哲學不再是艱澀、難懂又深奧的學問,也不是娛樂眾人的低俗玩物,而是經歷時代的洪流,能逐漸「玩」下去的思想玩具。 可若問她:「何謂人也?」又會怎麼回應呢?
2025/09/21
早在一九八零年,環瀛國的市面上開始出現以工廠機器製作的棉製無袖改良旗袍,版型不變,面料變少也變薄,幾乎沒有繡紋;多是素面或機器染料等圖案居多,價格比傳統旗袍便宜很多,更能快速的大量製作。
2025/09/21
早在一九八零年,環瀛國的市面上開始出現以工廠機器製作的棉製無袖改良旗袍,版型不變,面料變少也變薄,幾乎沒有繡紋;多是素面或機器染料等圖案居多,價格比傳統旗袍便宜很多,更能快速的大量製作。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由夢境結束後 順延而湧出的那些
Thumbnail
由夢境結束後 順延而湧出的那些
Thumbnail
智者常說,為他人著想,就是為自己著想。多替別人想一分,就是替自己留後路。也許會有一些人不太理解這話的意思,可能是因為每天所思所想都以自己為主,甚少站在別人角度,你我他分得很清楚,沒有灰色地帶,因此礙難體會「捨是得」 、「退是進」的意思。 有一個女人,經歷父親驟世,家中剩下老媽媽,老媽媽一時走不
Thumbnail
智者常說,為他人著想,就是為自己著想。多替別人想一分,就是替自己留後路。也許會有一些人不太理解這話的意思,可能是因為每天所思所想都以自己為主,甚少站在別人角度,你我他分得很清楚,沒有灰色地帶,因此礙難體會「捨是得」 、「退是進」的意思。 有一個女人,經歷父親驟世,家中剩下老媽媽,老媽媽一時走不
Thumbnail
(摘錄) 當父母的誰不是自以為是用珍惜的心路種下緣分的,只是子女未必當下都能解讀吧,甚至常出現亂碼,理解錯了,以致於塵封幾十年,甚或半個世紀。 #游乾桂 #愛的幸福存摺
Thumbnail
(摘錄) 當父母的誰不是自以為是用珍惜的心路種下緣分的,只是子女未必當下都能解讀吧,甚至常出現亂碼,理解錯了,以致於塵封幾十年,甚或半個世紀。 #游乾桂 #愛的幸福存摺
Thumbnail
親愛的孩子,因為某些考量,所以這幾年只有帶你去掃墓,而沒有帶弟弟妹妹們去,恐怕讓你有被抓苦力的感覺。我只是覺得你也到了該思考一下,關於人的一生,生與死這兩件大事:從哪裡來,要去何處,這兩個問題。關於慎終追遠,也許只是燒金紙、壓墓紙的儀式(咦!今年沒有人剝蛋?)
Thumbnail
親愛的孩子,因為某些考量,所以這幾年只有帶你去掃墓,而沒有帶弟弟妹妹們去,恐怕讓你有被抓苦力的感覺。我只是覺得你也到了該思考一下,關於人的一生,生與死這兩件大事:從哪裡來,要去何處,這兩個問題。關於慎終追遠,也許只是燒金紙、壓墓紙的儀式(咦!今年沒有人剝蛋?)
Thumbnail
#命玄文章 #真人真事 #清明特供品 #道喵秋人—成天討摸摸⋯煩! 《差點忘記po了!》 前情提要: 璐妮家族兩年內,2人變植物人、6條人命。 經媽祖提點知曉是祖墳有問題,我們一路披荊斬棘來到了在荒山野嶺的舊墳,也見到了始作俑者——大奶奶。 一番激鬥之下,眼見大奶奶打算採取同歸於
Thumbnail
#命玄文章 #真人真事 #清明特供品 #道喵秋人—成天討摸摸⋯煩! 《差點忘記po了!》 前情提要: 璐妮家族兩年內,2人變植物人、6條人命。 經媽祖提點知曉是祖墳有問題,我們一路披荊斬棘來到了在荒山野嶺的舊墳,也見到了始作俑者——大奶奶。 一番激鬥之下,眼見大奶奶打算採取同歸於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