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好個哲學一家親》第二章 另一版(單篇)
盛姨的話,像是一種哲學玩具,每一段話,總能反覆玩出興味。這讓哲學不再是艱澀、難懂又深奧的學問,也不是娛樂眾人的低俗玩物;而是經歷時代的洪流,能逐漸「玩」下去的思想玩具。
若問她:「何謂人也?」又會怎麼回應呢?曾有學生讀了《荀子》又讀了《孟子》,反覆讀又反覆思索,也不知歲月已流逝多少,還是想不通,就跑去找盛姨。
只見那學生在研究室來回踱步,情緒有些激動地訴說這半個月來讀《荀子》與《孟子》的困擾,認為他們講的都不大對,只講到某些面向,在實際上還是很難解的問題。
盛姨半沉著眼,一手托腮,聽著他情緒有些激動與混亂地說著散碎的話,沒有像某些老師會不耐煩地講:「你到底要講甚麼呀!」而是靜靜地聽著一通亂七八糟,看似不知講甚麼的話。等到那位學生安靜下來,既難過又唉聲嘆氣的樣子,才緩緩地開口:「講完了?」眼見那學生點了點頭,她又問:「那你認為『何謂人也』?」那學生頓時怔住了,一時半會答不出來!
她起身去拿茶碗,泡了一碗茶,遞給那位學生;他緩了緩並道了聲謝謝,依舊不知所措!她重新坐下,緩緩地說其實「何謂人也?」在中西哲裡都有很多回應,但那都不是答案,只是他們對於這個問題的回應,因此各有脈絡與意趣。所謂人也,既是制度與環境形塑的動物,也是不斷躍升境界的人,更是在荒誕與殘破不堪的漩渦中,繼續清明活著,仍不被吞沒的個體。但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你聽聽就好!
那學生完全傻住了,並問一句:「就這樣?這麼簡單?」盛姨微微一笑地說,你現在在學院裡聽,當然簡單,畢業出去了,就不簡單了。那學生愣了愣,就問還有嗎?盛姨想了想,就說你認為如何不被吞沒?在什麼樣的情境裡,算是吞沒?念了哲學,若你無法糊塗,到時候該怎麼辦呢?
那學生略為思考後,就說一句:「不知道。」
盛姨也開明地笑了笑並說:「那就不知道。」
*
多年後,那位學生已經三十幾歲了,坐在咖啡館邊喝咖啡邊享受休假。忽然想起當年與盛姨的這段話,似乎有些明白了,雖然不完全懂,卻好像有瞭解一點點了,可又說不出一句話。最終,只能長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