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可以看出劇情的巧思,以及隱藏的含義,但老實說,我不推薦進電影院看這部電影。
如果你是很喜歡邊看邊思考劇情的人,這部的方向沒有那麼難猜,也沒有反轉的劇情;如果你是略懂日式說教社會電影,更是可以簡單看出很多隱藏含義。
但如果你是喜歡「8號出口」這個遊戲,喜歡這系列的簡單中帶著小小恐怖感的設定,喜歡變異來得出奇不意、難以察覺的人,反而會有些失望,因為僅有出現幾著簡單的變異,刁鑽恐怖的都沒有出現,也沒有如同我觀影前猜測的,多個變異會組成一個故事的世界觀,讓所有段落最後組成一個故事。
在劇透前只能說《8號出口》是一個無論哪個方向都沒有滿足我期望的電影,「以恐怖遊戲改編但不恐怖」、「以解謎遊戲改編也沒有解謎」,如果要說是走很有藝術感的路線,單一的場景與運鏡方式,也沒有達到藝術電影的境界,故事改編更是要拿來探討社會議題,也跟特點的「異變」毫無關聯。
總之,我個人是不推的。
以下劇透!含大量腦補的個人解析——————
用推測的想像,幫電影加了不少隱藏含義,不代表是真實劇情呈現(電影都沒有講到)
反覆的日常裡,什麼才算是異常?你能發現不同嗎?
從開頭用西裝穿著的上班族們、制服穿著的學生們,深色調服裝擠滿車廂,來表示日本社會的一致性,用這樣的「正常」,來凸顯白色洋裝帶小孩的媽媽的與眾不同,也讓暴怒路人說出:「大家都(對這樣的不同)很困擾吧?」
而主角(迷路的男人The Lost Man)也是這樣,雖然穿著深色,但和上班族的西裝筆挺又有些不同,是試圖融入這樣的社會,但仍不相同的''異類''。
或許那找不到出口的地下道,就是他的職場、他的生活、他的焦慮。 他不是真的找不到出口,而是被生活困住。
第一次低著頭到第二次、第三次才發現異樣,代表著現代人對周遭的漠不關心,天天走過的路,就算哪天換了招牌也不會注意的吧。
將遊戲8次輪迴的重複性,來代表現在人日復一日的反覆生活,「看見異變」也就代表著在這樣重複的生活中,如果沒有刻意去關注每一個小細節,像是海報、門把,這些不會注意的小事們,出現了不同的時候,你能夠發現嗎?
人生抉擇,你只能選擇前進或是後退
或許整部電影的核心是「選擇」。
主角不斷在地鐵走廊中循環、尋找出口, 那其實象徵著人生中無數的選擇:。
到底是反墮胎還是反生育?為什麼在《8號出口》變成了反效果?
你也被開頭的嬰兒哭聲搞得很煩躁嗎?在電影院用頂級的音響,播放尖銳又持續的嬰兒哭聲,不論是喜歡小孩還是不喜歡小孩的人,都被搞得很煩躁,頭都開始痛了起來。
網路上對這段的解讀出現兩極分歧:
有人認為這是反生育的電影,用刺耳哭聲、路人暴走來警告觀眾「孩子會毀掉生活」
也有人說這是反墮胎的隱喻,讓主角用痛苦的輪迴體驗「拒絕生命」的懲罰
但或許,《8號出口》真正想問的並不是「該不該生」,而是「你準備好成為別人的依靠了嗎?」
劇情中,主角才剛得知前女友懷孕,還在猶豫人生的選擇,畢竟都分手了,一定有他們無法走下去的理由,要為了孩子妥協嗎?妥協的下場會是什麼呢?而且主角只是一個派遣員工,經濟不穩、生活不安,連自己都勉強過活,真的有能力撐起另一條生命嗎?真的養得起孩子嗎?
如果說用海邊那段美好的家庭畫面,來說服主角:這孩子該生!那似乎又太理想化了,
另一種解釋則更具想像:如果是說這整段都是孩子成長的過程呢?從無止盡的哭聲大量轟炸、焦慮到氣喘發作,對生活的小事(尋找異變)疑神疑鬼,但最後會得到一個安靜好孩子,他還可能在關鍵時刻幫助你,就像在問你:「如果這就是人生模擬,你願意撐過那段崩潰的哭鬧期,只為了看見最後那個懂事的孩子嗎?」
嬰兒無法控制哭鬧,可能可以持續鬧一整晚,那份「不可控」就像是責任本身,無論你怎麼想逃避,它都不會停,除非你回到原點。
貝殼的謬論,兩條時間軸的交錯與錯位
接著是讓人又困惑又好奇的部分——貝殼護身符與兩個時間軸是如何重疊。
以小男孩說的:「他是單親家庭,沒有見過爸爸。」為前提,表示未來的小男孩,是沒有看過爸爸的,那海邊那幕「小男孩將貝殼交給爸爸」的場景,究竟發生在哪個時間點?
個人推測有兩種可能:
一、兩條平行世界的交錯?
這部分要先以小男孩真的是主角的小孩來思考,分為過去的主角以及未來的小男孩。但兩者應該不是同一個世界線的角色,而是兩個平行時空的交錯。
因為如果海邊的小男孩是過去的主角未來的小孩,那他就不會是8號出口中出現的未來的小男孩,因為進入8號出口的未來的小男孩,手上還握有貝殼,並且沒有見過爸爸。
就算過去的主角決定生下孩子,也不會走向海邊一家人的未來,除非時間悖論讓他在過去的8號出口拿到貝殼,也能在未來再次拿到一樣的貝殼。
因此海邊那整段,可能只是一個想像,而非未來的現實。
而且小男孩看到媽媽要跑過去那段,主角是沒有特別反應的,這部分就不知道是兩人眼中看到的不同,還是主角清楚知道那只是異變呢?
二、地獄與輪迴的界線
如果8號出口的迴圈真的是地獄的交界,那麼洪水(海嘯?)席捲的畫面,其實是小男孩更小的時候,爸爸為了拯救他而犧牲自己,導致了未來的小男孩並沒有見過爸爸,但在8號出口見到了過去的爸爸。
也可能洪水海嘯並不代表真正的災難,而是那些我們人生中忽略的回憶、錯過的小事、未竟的關係,堆疊成了雜物,在日復一日的某一天,回憶突然席捲而來,老家裡的玩具、一起走過的招牌廊下,匯流成為記憶與遺憾的洪流。
另一個方向想像的話?
有趣的是和我一起觀看的朋友說,洪水會不會是指羊水,沖走了猶豫著不想要孩子的爸爸,卻留下了孩子,孩子醒來後也順利走出,而一地的殘骸、破碎的記憶,是成長的軌跡。
這樣的推測讓「貝殼」有了新的象徵意義,它是父子之間跨越平行時空的信物,也代表生命的循環。
然而回到現實層面,我仍忍不住吐槽:
聽到警報就是異變,還不趕快往後跑,還站在那邊看,等著被水沖走,我還是無法理解啊!而且男子被沖走的方向,才是正確的「回頭」的方向,所以你把小男孩塞在那裡幹嘛?趕快一起回頭啊!(還是要說生小孩是不能回頭的一條路?)
遺失在時間迴圈的東西不會回來,但傷口會留下
這點也是很有趣的部分,主角遺落的包包,到下一輪的時候就消失了,就像在說那些我們成長過程中,曾經很重要,但終究被逐漸遺忘的人事物,這些身外之物,總有一天會因為時間而「重置」,你卻再也不會想起來。
但小男孩被行走的男人甩開時受傷的臉頰,卻沒有在下一輪「回到原點」而是帶著傷口繼續前進,這個小細節就像是告訴我們:什麼東西都可能被遺忘,但傷口不會忘。
那些你以為會被迴圈重置的情感創傷,其實都會留下痕跡。
傷口會和你走向下一個出口,也成為你無法再「完全回到原點」的證明。
《8號出口》最後主角有找到出口嗎?
就遊戲來說,正確的結局,其實是往上走的,也就是行走的男人最後跑上去的那個畫面,這或許也代表行走的男人,才是找到人生出口的人,而留在不斷重複的輪迴世界的他,只是個沒有靈魂的空殼。
而主角卻沒有走往正確的出口,反而跟原作遊戲相反的往地下走,像是倒帶一般回到開頭場景,也許這才是真實的人生,沒有結局、沒有正確答案, 只有不斷重複的選擇、後悔與掙扎。
可惜了,說到地獄/煉獄,卻沒有用到的「八大地獄」梗
高中女生說到日復一日的日子就像地獄的時候,還以為是要來講日本佛教的「八大地獄」或是但丁《神曲》的八層地獄(不算入口的話)!但可惜並沒有真的說到或是暗示到,只能靠觀眾想像。
這個方向也很好玩,可惜沒有朝這個方向前進。
不帶這樣的想像的話,可能真的只是用8代表莫比烏斯環,並講一下日複一日重複的生活,就像地獄一樣吧!
結語:為什麼我還是不推薦這部電影
雖然可以大量猜解並解析劇情,但我仍不推薦進電影院看的原因,主要還是娛樂性不足,這不是說他要很好笑或是很好玩,是我對這部作品的期待,或許跟導演編劇都不一樣。
在這麼簡單的遊戲改編電影中,加入劇情不是不行,但在《8號出口》加入「到底要不要生個小孩來改變整個人生」的議題,不只讓故事在單一場景內無法發揮,也讓《8號出口》原有的詭異恐怖感降到最低,簡直就像六弄咖啡館用「不弄不行」來當標語一樣,就是哪裡怪怪的。
那就改編劇情來說,行走的男人(大叔)那段,出現的時候我是滿驚喜的,居然講到這個NPC角色的故事!但雖然加了大叔跟高中女生的劇情,還加了一個NPC小男孩,但又沒有那麼完整,需要跟人一起腦力激盪才會讓劇情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