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P 是一個開放標準,用來把 AI 應用(例如 ChatGPT、Claude、各種代理或 IDE 助手)安全且一致地連接到外部系統與資料來源。你可以把它想成「給 AI 工具用的 HTTP」:同一套協定,連到檔案、資料庫、API、內部系統,並以標準化的方式提供「情境(context)」給模型使用.
為什麼重要
- 統一介面:不必為每個工具各寫一套客製整合,降低整合成本.
- 安全與治理:採一致的存取方式與權限設定,適合企業環境.
- 更強的「上下文」:以結構化、即時的資料餵給模型,讓回答更準確、可重現.
核心概念與架構
- MCP Server:包裝某個外部系統(例如資料庫、Figma、Stripe、內部 API),對外以 MCP 端點暴露功能與資料.
- MCP Client:AI 應用端(例如 IDE、代理框架、聊天助手)連上多個 MCP 伺服器,統一呼叫工具、查詢資料與訂閱事件.
- 標準能力:工具呼叫、資源讀取、結構化 schema、事件串流等,讓模型在受控環境中「看資料、叫工具、收事件」.
典型工作流程(簡化)
- 用戶在 AI 助手下指令
- MCP Client 依需求連到對應 MCP Server
- 透過標準協定取得資料或呼叫動作
- 將結構化結果提供給模型推理,再把可解釋的輸出回給用戶.
常見應用情境
- 開發者工作流:在 IDE 內搜尋程式碼、查 CI/CD 狀態、讀服務日誌、打內部 API,全走 MCP.
- 資料助理:連資料庫、檔案庫、CRM,讓模型以受控方式查詢與匯總.
- 設計到上線:從 Figma 拉設計規格、到支付或營運系統呼叫標準動作(如建立付款意圖).
生態與支援
- 官方網站與規格、SDK、範例與 Inspector 工具.
- 微軟 Visual Studio 已 GA 支援 MCP,用 .mcp.json 直接連本地或遠端 MCP 伺服器,融入 Copilot Chat 工作流.
- 社群教材:Hugging Face 有免費 MCP 課程,從概念到實作.
如何開始
- 想「使用」:選一個支援 MCP 的用戶端(例如 IDE 或代理框架),在設定檔中加入你要連的 MCP 伺服器位址與金鑰.
- 想「開發」:照官方教學用 SDK 寫一個 MCP Server,把你家的 API 或資料庫包一層標準端點,再提供給團隊的 MCP Client 連用.
- 想系統學習:參考 Hugging Face 的 MCP 課程與實作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