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歲上班族健檢驚見糖尿病前期!靠「一個方法」逆轉血糖、重回健康線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

健檢數字亮紅燈,你可能也在「隱形高血糖」名單中

身為第一線的臨床醫師,我經常遇到像李先生(化名)這樣的年輕糖友——年僅 32 歲,外表看來健康有活力,卻在一次例行健檢中收到令人意外的結果:空腹血糖與糖化血色素(HbA1c)雙雙超標,落入糖尿病前期。

當數據透明且即時,改變就不再只是憑感覺或短暫的意志力,而是有根據、有方向的長期行動。

當數據透明且即時,改變就不再只是憑感覺或短暫的意志力,而是有根據、有方向的長期行動。

當我告訴他這代表未來發展為糖尿病及慢性病的風險大幅提升時,他一臉錯愕地說:「我平常也沒有吃很多甜食啊!」但深入詢問生活作息後才發現,他和許多上班族一樣,三餐不定、外食比例高,壓力大時就靠手搖飲或甜點紓壓,加上缺乏規律運動,血糖早已在日積月累中悄悄失控。更大的問題是,他完全不清楚血糖失控的關鍵時刻在哪裡,這正是血糖監測的重要性所在。

然而,傳統指尖血糖測量一天只能測幾次,雖然能抓到當下數值,但無法呈現一天血糖變化的全貌。這意味著餐後短時間內的飆高、夜間血糖下滑,或因壓力、睡眠不足引起的異常波動,都可能被忽略。這些「隱形波動」長期下來會對血管造成傷害,是糖尿病併發症的隱形推手。

raw-image

貼在手臂上的小幫手,讓血糖曲線「現形」

為了幫他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血糖狀態,我建議他嘗試使用連續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這是一種貼在手臂後側的小型感測器,能 24 小時持續監測體內組織間液的葡萄糖濃度,並每隔數分鐘自動記錄數據,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即時顯示完整的血糖曲線。

起初,他只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沒想到幾天後就迫不及待跟我分享自己觀察到的結果。他透過CGM追蹤每天的血糖變化,發現原本認為健康的燕麥奶,其實會讓血糖飆升得又快又高;那碗看似平常的牛肉麵,則可能使他整晚血糖都維持在偏高的區間。

他說:「以前都靠感覺在吃,現在看到數據,才知道有些食物的影響超出想像。」有了更清楚的血糖曲線當參考,他也開始主動調整自己的飲食與作息。像是飯後一定會站起來走動 10 到 15 分鐘;飲料改成無糖或減少飲用次數;餐點更注重蛋白質、蔬菜與全穀類的均衡搭配;每週三固定安排運動課程。這些改變雖然看似微小,但因為在圖表中能立刻看到數據回饋,讓他更有動力持續執行。

raw-image

數據化自我管理,讓改變更有方向感

幾個月後的回診,他的生活習慣已有明顯改善,血糖控制較以往穩定,HbA1c 數值也逐步朝理想範圍前進。這不只是數字上的改善,更代表他在生活方式上的持續轉變。我告訴他:「穩定的血糖曲線,不是偶然的好運,而是你每天累積正確行動的結果。」

對我而言,CGM 不只是監測工具,更是一面「健康鏡子」,讓糖友看見身體真實的反應,幫助他們與自己的健康展開對話。當數據透明且即時,改變就不再只是憑感覺或短暫的意志力,而是有根據、有方向的長期行動。

如今的李先生,雖然依舊忙碌於工作與家庭,但已經學會如何主動掌握血糖的變化。他偶爾會把經驗分享給親友,鼓勵大家不要等到血糖嚴重失控才開始關心,而是及早利用科技工具,配合健康生活方式,走在更穩、更長遠的健康之路上。

結語:血糖穩定,健康更靠近

血糖管理是一條漫長的旅程,但科技的進步,讓我們有機會更早發現問題、更快做出正確調整。根據 CGM 提供的即時數據,能幫助糖友擺脫「猜」的生活模式,改為依據科學證據做出選擇。當你看得見,就更能改變,健康也會更靠近。

raw-image
raw-image

資料來源: 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健康醫療網的沙龍
0會員
49內容數
健康醫療網每日提供專業健康知識、醫學新知、用藥安全與照護資訊,涵蓋婦幼、上班族、銀髮等族群,邀專家解析重大疾病、養生保健與營養管理,打造全民最佳健康平台。
2025/09/30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一名42歲小吃店老闆娘,日前因腹痛、冒冷汗誤以為是腸胃不適,直到休克昏厥,被送醫後才發現是「心肌梗塞」,且部分心肌已因嚴重壞死而破裂出血,情況相當危急。經緊急心導管手術並裝設葉克膜與左心室輔助幫浦,治療三個月後才康復出院。醫師強調,心臟功能受損後往往難以完全恢復,嚴重時
Thumbnail
2025/09/30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一名42歲小吃店老闆娘,日前因腹痛、冒冷汗誤以為是腸胃不適,直到休克昏厥,被送醫後才發現是「心肌梗塞」,且部分心肌已因嚴重壞死而破裂出血,情況相當危急。經緊急心導管手術並裝設葉克膜與左心室輔助幫浦,治療三個月後才康復出院。醫師強調,心臟功能受損後往往難以完全恢復,嚴重時
Thumbnail
2025/09/29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 現年39歲女子因罹患紅斑性狼瘡,腎功能衰退須定期洗腎,又雙腳骨折不良於行。洗腎多年面臨多處血管阻塞,卻又不便在腿腳建立透析通路,陷入兩難。2018年,她植入中央靜脈合金人工血管取代原先的透析通路。收治個案的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張睿智副院長今受訪表示,該患者目前使用合金人工血
Thumbnail
2025/09/29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報導 現年39歲女子因罹患紅斑性狼瘡,腎功能衰退須定期洗腎,又雙腳骨折不良於行。洗腎多年面臨多處血管阻塞,卻又不便在腿腳建立透析通路,陷入兩難。2018年,她植入中央靜脈合金人工血管取代原先的透析通路。收治個案的花蓮慈濟醫學中心張睿智副院長今受訪表示,該患者目前使用合金人工血
Thumbnail
2025/09/25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白天工作拼進度、晚上常加班,假日也難以真正放鬆。長期壓力與作息不規律,不僅會影響身體狀態,也與腸道環境息息相關。國泰綜合醫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黃紀榕博士指出,腸道菌相的平衡與否,會牽動消化功能與日常情緒感受,因此如何維持腸道良好狀態,逐漸成為民眾關注的
Thumbnail
2025/09/25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白天工作拼進度、晚上常加班,假日也難以真正放鬆。長期壓力與作息不規律,不僅會影響身體狀態,也與腸道環境息息相關。國泰綜合醫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黃紀榕博士指出,腸道菌相的平衡與否,會牽動消化功能與日常情緒感受,因此如何維持腸道良好狀態,逐漸成為民眾關注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對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根據統計,台灣每四名成人中就有一人處於糖尿病前期,但很多人對此毫無察覺。糖尿病前期的主要特徵是空腹血糖值超標,超過100 mg/dL即被視為糖尿病前期。為了遠離糖尿病,我們需要掌握關鍵數值,控制血糖,逆轉糖尿病的風險。
Thumbnail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對健康的威脅不容忽視。根據統計,台灣每四名成人中就有一人處於糖尿病前期,但很多人對此毫無察覺。糖尿病前期的主要特徵是空腹血糖值超標,超過100 mg/dL即被視為糖尿病前期。為了遠離糖尿病,我們需要掌握關鍵數值,控制血糖,逆轉糖尿病的風險。
Thumbnail
糖尿病可能會影響根管治療、抽神經的效果? 你知道嗎?  當你走在大街上,跟你擦身而過的10位陌生人中,就有1位有糖尿病。 根據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22)文獻指出: 2021年的數據中,全世界有超過五億人患有糖尿病,現在世界上超過10.5%的 20-79 歲成年
Thumbnail
糖尿病可能會影響根管治療、抽神經的效果? 你知道嗎?  當你走在大街上,跟你擦身而過的10位陌生人中,就有1位有糖尿病。 根據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22)文獻指出: 2021年的數據中,全世界有超過五億人患有糖尿病,現在世界上超過10.5%的 20-79 歲成年
Thumbnail
記得追蹤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時時提醒你關於健康的點點滴滴,累積健康就靠郭師妙營養師!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記得追蹤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時時提醒你關於健康的點點滴滴,累積健康就靠郭師妙營養師! ⬇️⬇️⬇️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Thumbnail
從個人經驗出發,分享了近期因年紀增長、不良飲食習慣等因素導致肝脂肪中高度和血糖偏高的過程。透過控糖後九天內的反應進行了無糖飲食的嘗試,並分享了一系列飲食策略和所遵循的原則。 上面這是AI寫的,雖然有一點點落差但比我原本的好。用。
Thumbnail
從個人經驗出發,分享了近期因年紀增長、不良飲食習慣等因素導致肝脂肪中高度和血糖偏高的過程。透過控糖後九天內的反應進行了無糖飲食的嘗試,並分享了一系列飲食策略和所遵循的原則。 上面這是AI寫的,雖然有一點點落差但比我原本的好。用。
Thumbnail
這麼認真,為什麼血糖還是高居不下? 個案似乎並沒有像是「我真是個乖學生」 比較像假裝沒聽到忽略過去 不太對勁!
Thumbnail
這麼認真,為什麼血糖還是高居不下? 個案似乎並沒有像是「我真是個乖學生」 比較像假裝沒聽到忽略過去 不太對勁!
Thumbnail
「糖胖症」就是「肥胖」加上「糖尿病」! 李洮俊醫師指出,合併糖尿病及肥胖,也就是「糖胖症」的患者,在血糖控制上更為不易,未來出現各種併發症,例如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等器官病變,或合併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等的風險也比較高。
Thumbnail
「糖胖症」就是「肥胖」加上「糖尿病」! 李洮俊醫師指出,合併糖尿病及肥胖,也就是「糖胖症」的患者,在血糖控制上更為不易,未來出現各種併發症,例如眼睛病變、神經病變、腎臟病變等器官病變,或合併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等的風險也比較高。
Thumbnail
糖尿病在國人裡面是非常大宗的其中之一疾病,而隨著飲食習慣及甜食等耐受性,影響的你的血糖,通常都是不舒服或員工健檢的時候看到抽血血糖值,才會知道你是糖尿病,這也是國人健康未注意之問題。
Thumbnail
糖尿病在國人裡面是非常大宗的其中之一疾病,而隨著飲食習慣及甜食等耐受性,影響的你的血糖,通常都是不舒服或員工健檢的時候看到抽血血糖值,才會知道你是糖尿病,這也是國人健康未注意之問題。
Thumbnail
2016年年底,意外地驗出我有糖尿病,經過第2次的驗血後,確診,開藥給我。我走出醫院時,沒有否認,也沒有懊惱,責怪自己哪裏沒做好……等。   一、我想到的是,血中的糖沒被使用,排掉了, →我的付出沒被人家取用,浪費了。   那就趕快堵住,不讓我的能量白白流出,減少對別人的服務。   二
Thumbnail
2016年年底,意外地驗出我有糖尿病,經過第2次的驗血後,確診,開藥給我。我走出醫院時,沒有否認,也沒有懊惱,責怪自己哪裏沒做好……等。   一、我想到的是,血中的糖沒被使用,排掉了, →我的付出沒被人家取用,浪費了。   那就趕快堵住,不讓我的能量白白流出,減少對別人的服務。   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