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健康與情緒息息相關 專家提醒:壓力大族群更需留意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

現代人生活步調緊湊,白天工作拼進度、晚上常加班,假日也難以真正放鬆。長期壓力與作息不規律,不僅會影響身體狀態,也與腸道環境息息相關。國泰綜合醫院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黃紀榕博士指出,腸道菌相的平衡與否,會牽動消化功能與日常情緒感受,因此如何維持腸道良好狀態,逐漸成為民眾關注的健康議題。

隨著科學研究與市場需求的發展,益生菌的產品設計已不再單純強調「菌數越多越好」,而是更著重在如何讓菌株在腸道中維持穩定,並與飲食習慣相結合。

隨著科學研究與市場需求的發展,益生菌的產品設計已不再單純強調「菌數越多越好」,而是更著重在如何讓菌株在腸道中維持穩定,並與飲食習慣相結合。

益生菌成為日常保養選項之一

腸道內存在數以兆計的微生物,其中益生菌扮演著維持菌相平衡的重要角色。研究觀察顯示,適度補充益生菌,可作為日常保養的一環,協助維持腸道微生態。對於生活緊湊、飲食不規律的族群,專家也建議透過均衡飲食、多攝取膳食纖維與益生質,來維持腸道菌群的穩定。

「456黃金關鍵」:益生菌設計理念

隨著科學研究與市場需求的發展,益生菌的產品設計已不再單純強調「菌數越多越好」,而是更著重在如何讓菌株在腸道中維持穩定,並與飲食習慣相結合。國泰團隊提出一項稱為「456黃金關鍵」的設計理念,包括:

  • 4重包埋技術:強調菌株在通過嚴苛環境時的穩定性
  • 5種益生菌:依據台灣常見飲食與生活型態篩選並調整比例
  • 6種益生質:提供益菌所需營養來源,支持菌群平衡

這項設計理念反映了益生菌發展的新趨勢,也提供民眾參考,如何挑選更貼近日常需求的保養方式。

保健不該是壓力 而是一種生活習慣

該單位表示,近年推動「預防醫學 × 日常保健」的理念,希望讓健康管理不只是疾病出現後的治療,而是從日常小細節做起。比起追求速效或過度強調效果,建立能持續進行的生活習慣,才是維持身心平衡的長久之道。

專家提醒,現代人常因壓力與作息影響腸道狀態,透過良好作息、均衡飲食與適度補充益生菌,都是常見的日常保養方式之一。隨著更多研究成果與產業投入,像「456黃金關鍵」這樣的設計理念,也讓益生菌的應用朝向更貼近生活、強調平衡的方向發展。

資料來源:國泰健康管理

資料來源: 健康醫療網 healthnews.com.t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健康醫療網的沙龍
0會員
49內容數
健康醫療網每日提供專業健康知識、醫學新知、用藥安全與照護資訊,涵蓋婦幼、上班族、銀髮等族群,邀專家解析重大疾病、養生保健與營養管理,打造全民最佳健康平台。
2025/09/25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 台灣健保在9月全球血癌宣導月,展現了對血液腫瘤治療的前瞻性。自2025年10月1日起,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正式納入健保給付,涵蓋三大血癌:濾泡性淋巴瘤(FL)、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被套細胞淋巴瘤(MCL)。 馬偕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張明志、中華
Thumbnail
2025/09/25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 台灣健保在9月全球血癌宣導月,展現了對血液腫瘤治療的前瞻性。自2025年10月1日起,新一代口服標靶BTK抑制劑正式納入健保給付,涵蓋三大血癌:濾泡性淋巴瘤(FL)、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被套細胞淋巴瘤(MCL)。 馬偕紀念醫院血液腫瘤科資深主治醫師張明志、中華
Thumbnail
2025/09/25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 長照產業年度活動「長照摘星之旅」今年再度舉辦,成果正式揭曉,今年新增設「星級頂尖科技照護創新獎」及「居家護理協會特別獎」,全面表彰長照領域的創新突破與護理人員的專業付出。現場更以「提、拉、密、舒健康操」為靈感,結合「健康五力」闖關體驗,並邀請「動手動腳嘻哈娘舞團」帶來銀
Thumbnail
2025/09/25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 長照產業年度活動「長照摘星之旅」今年再度舉辦,成果正式揭曉,今年新增設「星級頂尖科技照護創新獎」及「居家護理協會特別獎」,全面表彰長照領域的創新突破與護理人員的專業付出。現場更以「提、拉、密、舒健康操」為靈感,結合「健康五力」闖關體驗,並邀請「動手動腳嘻哈娘舞團」帶來銀
Thumbnail
2025/09/25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18歲的小美(化名)升上大學後與學長陷入熱戀並發生性行為,過程當中都沒有避孕,僅服用事後避孕藥,以為即可達到避孕效果。後來小美月經遲遲沒來,剛開始不以為意,直到因出血加上腹痛難耐送醫,被診斷是子宮外孕,最後緊急手術切除破裂的輸卵管,才保住性命。醫師提醒,這樣的憾事正
Thumbnail
2025/09/25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18歲的小美(化名)升上大學後與學長陷入熱戀並發生性行為,過程當中都沒有避孕,僅服用事後避孕藥,以為即可達到避孕效果。後來小美月經遲遲沒來,剛開始不以為意,直到因出血加上腹痛難耐送醫,被診斷是子宮外孕,最後緊急手術切除破裂的輸卵管,才保住性命。醫師提醒,這樣的憾事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其健康對情緒、免疫系統和認知功能至關重要。壓力會影響腸道健康,導致消化不良和微生物群失衡。通過自我覺察、壓力管理和適當飲食,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提升整體生活質量。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腸道被稱為人體的「第二大腦」,其健康對情緒、免疫系統和認知功能至關重要。壓力會影響腸道健康,導致消化不良和微生物群失衡。通過自我覺察、壓力管理和適當飲食,可以維持腸道健康,提升整體生活質量。
Thumbnail
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平衡會對情緒和整體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腸道和大腦之間有一個複雜的通訊網絡,稱為腸-腦軸,它在調節情緒和影響大腦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腸道細菌的平衡被破壞時,會導致有害物質的產生和炎症,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和情緒調節。例如,有害細菌的過度生長會產生毒素,進入血液並到達大腦,可能導致焦
Thumbnail
腸道微生物群的不平衡會對情緒和整體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腸道和大腦之間有一個複雜的通訊網絡,稱為腸-腦軸,它在調節情緒和影響大腦功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腸道細菌的平衡被破壞時,會導致有害物質的產生和炎症,進而影響大腦功能和情緒調節。例如,有害細菌的過度生長會產生毒素,進入血液並到達大腦,可能導致焦
Thumbnail
由腸道專家兼醫學博士Giulia Enders為主導,與多位流行病學、神經科學、微生物學家共同去分析腸道微生物對飲食習慣、身心疾病的影響,提供建議與改善的方法。
Thumbnail
由腸道專家兼醫學博士Giulia Enders為主導,與多位流行病學、神經科學、微生物學家共同去分析腸道微生物對飲食習慣、身心疾病的影響,提供建議與改善的方法。
Thumbnail
你有常常腹痛、血便、狂跑廁所的困擾嗎? 以為自己只是腸胃不好吃壞肚子嗎?
Thumbnail
你有常常腹痛、血便、狂跑廁所的困擾嗎? 以為自己只是腸胃不好吃壞肚子嗎?
Thumbnail
​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時常在外,想要維持飲食均衡、規律運動和正常作息較為困難。在不知不覺的習慣當中,其實已經慢慢的累積出許多會影響健康的危險因子,等到生病後才意識到需要保養的重要性時,身體狀態卻已經回不到從前。如果能夠提早的防患未然及改變生活方式,將有助於造就更加幸福美滿的未來。 什麼是預
Thumbnail
​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時常在外,想要維持飲食均衡、規律運動和正常作息較為困難。在不知不覺的習慣當中,其實已經慢慢的累積出許多會影響健康的危險因子,等到生病後才意識到需要保養的重要性時,身體狀態卻已經回不到從前。如果能夠提早的防患未然及改變生活方式,將有助於造就更加幸福美滿的未來。 什麼是預
Thumbnail
本文探討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的密切關係,通過具體例子展示了心理狀態對生理健康的影響,並分享了香港心聆舉辦的活動以及心理健康支援服務。文中呼籲人們重視心理健康,並提供對於精神疾病的正確認識。
Thumbnail
本文探討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之間的密切關係,通過具體例子展示了心理狀態對生理健康的影響,並分享了香港心聆舉辦的活動以及心理健康支援服務。文中呼籲人們重視心理健康,並提供對於精神疾病的正確認識。
Thumbnail
生理期時,大腸、肝臟和子宮所表現的情緒和行為,以及可能導致失調的信念。文章提供了針對失調情緒的療癒方式以及痛經的成因和療癒方式,並提供了患者應該知道的真相和需要的信念。
Thumbnail
生理期時,大腸、肝臟和子宮所表現的情緒和行為,以及可能導致失調的信念。文章提供了針對失調情緒的療癒方式以及痛經的成因和療癒方式,並提供了患者應該知道的真相和需要的信念。
Thumbnail
在當今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健康常常被我們忽略,尤其是腸胃道健康,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一環。然而,腸胃道的健康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整體身體狀況,包括消化、吸收以及免疫系統的功能。本文將由輝雄診所帶領大家,深入探討如何維護腸胃道健康,從而有效預防大腸癌、胃癌等疾病。   無痛大腸鏡檢查需要注意
Thumbnail
在當今繁忙的生活節奏中,健康常常被我們忽略,尤其是腸胃道健康,更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視的一環。然而,腸胃道的健康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整體身體狀況,包括消化、吸收以及免疫系統的功能。本文將由輝雄診所帶領大家,深入探討如何維護腸胃道健康,從而有效預防大腸癌、胃癌等疾病。   無痛大腸鏡檢查需要注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