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公關幫幫忙...請用讀者的角度來寫新聞稿,好嗎?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多數的新聞稿,在發佈網路上、或送達記者收件匣後,便石沉大海,無人閱讀、無人轉發,頂多讓網路世界多了一段雜訊。這些新聞稿內容並非缺乏新聞價值,而是沒有為受眾而寫。企業斥資數百、數千美元購買新聞稿發佈服務,期盼訊息能在媒體間引發熱議,結果卻是令人失望地平淡無奇。

問題的癥結不在於發佈管道,而是在於企業想傳達的內容與讀者真正想閱讀的內容之間有斷層。當企業沉迷於公司術語和宣傳話術時,記者及一般大眾卻在尋找與自身息息相關的故事。解決之道不在於更複雜的發佈策略或寫作技巧,而在於更簡明的思維。當你轉換視角,以讀者的身份思考,一切便會改變。你的新聞稿將不再像廣告,而是成為人們自然想分享的故事。

為何多數新聞稿標題,過不了讀者這一關

隨意翻開企業新聞稿,問題便一目了然:充斥臃腫句式、宣告性而非引人入勝的標題、高管引言聽來咬文嚼字。這不是溝通,而是為早已離場的觀眾上演的企業劇場。

記者每日接收數百份新聞稿。他們在數秒內掃視完標題和第一行內容,瞬間決定哪些值得關注。你的標題如果寫著「業界領先企業解決方案供應商宣布戰略市場擴張計劃…」,人們還沒看完標題就跳過了。讀者不在乎你的戰略計劃,他們關心的是自己或市場將面臨何種改變。

以讀者思維思考時,動筆前必須自問:若這則標題出現在我的社群動態中,我會點開嗎?首段內容會讓我想繼續閱讀,還是只想直接滑過?若競爭對手用自家商標取代我的商標發佈相同的新聞稿內容,有人會察覺差異嗎?這些問題之所以殘酷,正因它們揭露了多數企業溝通已淪為千篇一律的實態。

真實讀者在通勤時快速瀏覽文章,早餐前滑過數十則新聞。他們不想看高大上的企業公告,而是想看到能提升工作效能、洞悉產業動態,或掌握可能影響自身變化的資訊。當新聞稿發佈策略以讀者視角為起點,而非自身宣傳目標時,你便創造了本質不同的內容。你創造的是人們真正願意互動的內容,而非僅是自己想展示的內容。

寫出吸引讀者關注的新聞稿 有這三大要素

剝去企業外衣,每篇引人入勝的新聞稿都具備三大共通要素:相關性、清晰度與人性化。這些並非創意點綴,而是基本要求。若缺失其中任何一項,你精心打造的訊息將在喧囂的媒體環境中淪為一道噪音。

相關性,將新聞與時事關注點連結。當你發佈新產品功能時,讀者不在乎功能本身,而在乎它解決的問題或創造的機遇。金融科技公司不會宣稱「整合區塊鏈架構的API解決方案」,而是闡述「企業如何將國際付款處理時間從數日縮短至數分鐘」,從而節省數千美元匯兌費用。相同產品,截然不同的敘事框架。前者談論的是企業術語,後者聚焦於讀者的挑戰。

清晰度,刪除所有冗餘詞彙。企業文案常將複雜性誤認為是重要細節,用修飾語和術語堆砌句子,直至核心訊息消失。讀者的思維其實很簡單:現在發生了什麼事?這件事為何重要?會有何改變?新聞稿應以國高中青少年能理解的語言來回答這些問題。這並非降低水準,而是尊重受眾的時間與注意力。

人性化,是區分優秀與平庸新聞稿的關鍵。企業由人組成,而人們會對關於他人的故事產生共鳴。引用高管發言時,捕捉其真實語氣,避免過度美化的腔調。加入具體細節讓新聞具象化。別說「醫療保健市場顯著增長」,而應說「我們現正協助50家醫院將患者候診時間平均縮短23分鐘」。數字與具體案例,能將抽象主張轉化為真實存在。

這三項要素協同作用,方能創造真正的互動價值:讓人願意停下滑動的手指,快速理解內容,並感受到獲取了值得知曉的資訊。當你以讀者的視角思考時,自然會優先考量這些要素——因為你深知哪些內容會讓你自己駐足閱讀。新聞稿的傳播效果提升,並非源於觸及更多媒體管道,而是因為這些管道真正渴望分享你的內容。

從企業公告到可分享的故事

把公告轉化為故事的關鍵不在創意,而在結構。故事具備動態性:營造張力、提供解決方案,並讓讀者有所思考。新聞稿通常完全缺乏這些元素——僅陳述事件發生、補充背景、引用發言便草草收場。既無敘事弧線,更缺乏超越職業義務的閱讀動機。

請讓新聞稿從故事真正的起點展開——即轉變發生的瞬間。若宣布合作夥伴關係,切勿以「A公司與B公司欣然宣布建立戰略合作」開場。應聚焦昨日不可及之事如何於今日實現:「透過消除六位數價格門檻的新合作模式,小型製造商現可運用與《財富》500強企業相同的供應鏈技術。」 如此一來,你已立即確立了利害關係、變革與關聯性。讀者在知曉合作企業名稱前,便明白為何值得關注。

以衝突與解決為敘事主軸:存在何種困境?其重要性何在?何種變革促成當前解決方案?企業公告常迴避問題陳述,只想展現實力。但讀者對問題更感興趣,而這正是故事的魅力所在。當你將新聞定位為解決真實挑戰,自然形成敘事動能。讀者渴望知曉結局,因你已先讓他們關注問題本身。

最後的一個小技巧,是讓結尾著重啟示,而非總結。多數新聞稿末段僅重複開篇陳述,但讀者不需要重複,他們需要啟發。例如,後續發展為何?此舉未來可能帶來什麼契機?對產業引發哪些思考?給予讀者超越當前公告的思考空間,這將使新聞稿從一次性通知轉變為對話起點,成為值得與同事探討或分享至人脈網絡的內容。

當新聞稿以故事形式呈現時,其傳播成效將產生奇妙的轉變。記者會把稿件為資訊來源而非宣傳內容,有可能會在產業深度報導中引用觀點,並於相關議題浮現時主動聯繫貴公司。此效應隨時間累積,使優質新聞稿從單次宣傳轉化為長期關係經營。

你可能會有這些疑問

如何說服高層批准非制式化的新聞稿?

向他們展示數據而非觀點。追蹤傳統企業稿件與讀者導向型稿件的互動指標——點閱率、社群分享次數、回應率等等。多數高層抗拒改變源於慣性,而非排斥成效。當你證明簡潔的讀者導向稿件能獲得更多媒體採納與受眾互動時,商業價值便不言自明。你可以從低風險的公告開始測試,逐步累積實證。

以讀者思維撰寫技術性或B2B新聞稿可行嗎?

絕對可行,在技術領域甚至更為關鍵。B2B讀者仍是重視清晰度與實用性的群體。技術型公司常犯的錯誤是假設受眾渴求複雜內容。你的讀者是忙碌的專業人士,他們需要能協助工作的資訊,這點與消費者群體無異,他們同樣厭倦解讀企業術語。技術精準度與親民的語言並非對立。您完全能清晰闡釋複雜概念,而不犧牲專業性及準確性。

以讀者為中心的新聞稿應有多長?

長度需足以講述故事,簡潔度則要維持讀者注意力。多數新聞稿應控制在400至600字之間。若需更長篇幅,必須具備充分理由——例如多種重大進展、需解說的複雜背景,或真正具新聞價值的規模。簡潔不在於字數限制,而在於尊重每個字詞都應有其存在價值。當你以讀者的視角思考時,自然會刪除所有無價值內容——因為你深知哪些因素會讓你快速瀏覽或停止閱讀。

所以,別再用企業高層的角度撰寫新聞稿了,開始為讀者而寫,將新聞聚焦於讀者將面臨的改變,而非公司的成就。有效的新聞稿發佈完全取決於創造人們真正願意互動的內容,摒棄企業行話、講述真實故事,並尊重讀者的時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op News的沙龍
7會員
79內容數
Top News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17
株式会社豐田商貿作為該品牌的日本總代理商(※已與韓國AU BRANDZ株式会社簽署總代理合約),將於2025年秋冬季度正式啟動市場營運,並於九月份在 Laforet 原宿(東京都涉谷區)開設日本首家常設店鋪。 「源自英國,穿戴當季之美」的生活風格品牌《Rockfish Weatherwear》
Thumbnail
2025/09/17
株式会社豐田商貿作為該品牌的日本總代理商(※已與韓國AU BRANDZ株式会社簽署總代理合約),將於2025年秋冬季度正式啟動市場營運,並於九月份在 Laforet 原宿(東京都涉谷區)開設日本首家常設店鋪。 「源自英國,穿戴當季之美」的生活風格品牌《Rockfish Weatherwear》
Thumbnail
2025/09/11
憑藉『前所未見』的獨特歌喉,Shimamo 在 TikTok 等社群媒體上引起超人氣關注,社群媒體上的粉絲總數已突破250万人;以Z世代為核心,不僅在日本國內引發熱潮,更在海外擁有超高人氣的唱作歌手「Shimamo」最新數位單曲《LonelyStar》(孤獨之星)將于2025年9月12日(周五)正式
Thumbnail
2025/09/11
憑藉『前所未見』的獨特歌喉,Shimamo 在 TikTok 等社群媒體上引起超人氣關注,社群媒體上的粉絲總數已突破250万人;以Z世代為核心,不僅在日本國內引發熱潮,更在海外擁有超高人氣的唱作歌手「Shimamo」最新數位單曲《LonelyStar》(孤獨之星)將于2025年9月12日(周五)正式
Thumbnail
2025/09/09
「世界計畫日文版五週年感謝祭」將於2025年10月18日(六)、19日(日)在東京花園劇場(東京都)舉辦,並決定同步直播至日本全國及台灣的戲院。
Thumbnail
2025/09/09
「世界計畫日文版五週年感謝祭」將於2025年10月18日(六)、19日(日)在東京花園劇場(東京都)舉辦,並決定同步直播至日本全國及台灣的戲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經營自媒體有兩年多時間,越重視貼文或短影片價值內容,大家滑脆會發現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複製相同文字,然後再發一篇脆文,絕大多數為了吸引流量,讓大家可以短時間內追蹤自己,但對於此行為沒很認同,本篇就來分享2個長期經營自媒體好方法 !
Thumbnail
經營自媒體有兩年多時間,越重視貼文或短影片價值內容,大家滑脆會發現為什麼很多人喜歡複製相同文字,然後再發一篇脆文,絕大多數為了吸引流量,讓大家可以短時間內追蹤自己,但對於此行為沒很認同,本篇就來分享2個長期經營自媒體好方法 !
Thumbnail
有時候回顧我部落格的文章,發現往往自己嘔心瀝血之作點閱數少的可憐... 反而隨意寫、在我眼中跟個版廢文沒兩樣的作品點閱率很高,一直感到很疑惑。我想知道怎樣的文章受讀者喜愛? 搜尋引擎又會推薦給讀者什麼樣子的文章?
Thumbnail
有時候回顧我部落格的文章,發現往往自己嘔心瀝血之作點閱數少的可憐... 反而隨意寫、在我眼中跟個版廢文沒兩樣的作品點閱率很高,一直感到很疑惑。我想知道怎樣的文章受讀者喜愛? 搜尋引擎又會推薦給讀者什麼樣子的文章?
Thumbnail
自媒體創作需要發揮自身長處,重視讀者體驗,並建立品牌信任。除了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外,還需注意多平臺試金和持續學習提升。建議作者重視 SEO 關鍵字,例如「自媒體創作」、「網路內容創作」等。
Thumbnail
自媒體創作需要發揮自身長處,重視讀者體驗,並建立品牌信任。除了提供有價值的內容外,還需注意多平臺試金和持續學習提升。建議作者重視 SEO 關鍵字,例如「自媒體創作」、「網路內容創作」等。
Thumbnail
通常創作者會有『每週一篇高品質文章』還是『每日次等內容』這個困擾 目前社群演算法不會一直推送你的發文給你的追蹤者 以為頻繁發文會洗別人版面,會被洗到的正是想接受到這樣訊息的人 不用太在意別人會被你的發文轟砸 所以 有靈感時,盡快寫下,發文 去人家裡串門子發現新idea,發文 讀一本好書
Thumbnail
通常創作者會有『每週一篇高品質文章』還是『每日次等內容』這個困擾 目前社群演算法不會一直推送你的發文給你的追蹤者 以為頻繁發文會洗別人版面,會被洗到的正是想接受到這樣訊息的人 不用太在意別人會被你的發文轟砸 所以 有靈感時,盡快寫下,發文 去人家裡串門子發現新idea,發文 讀一本好書
Thumbnail
對於文字工作者來說,有合適發揮的平台就試試,尤其是對於日更的創作者來說,可以有更多曝光度的地方都值得努力看看。
Thumbnail
對於文字工作者來說,有合適發揮的平台就試試,尤其是對於日更的創作者來說,可以有更多曝光度的地方都值得努力看看。
Thumbnail
網文冗長枝節有時候是為了稿費不得不為,至於藝術家的冗長枝節,大概是他覺得這樣很藝術吧。 不得不說,每一種類型的文章其實放到市場中,應該都會有一套最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的樣子。所以跳脫了這個框架的文章容易淪為小眾或者賣不好。但這樣的文章真的比較差,或者是作者本身寫的不用心嗎?
Thumbnail
網文冗長枝節有時候是為了稿費不得不為,至於藝術家的冗長枝節,大概是他覺得這樣很藝術吧。 不得不說,每一種類型的文章其實放到市場中,應該都會有一套最符合大多數人的審美的樣子。所以跳脫了這個框架的文章容易淪為小眾或者賣不好。但這樣的文章真的比較差,或者是作者本身寫的不用心嗎?
Thumbnail
像臉書、IG,或是Threads等,這些可以迅速獲得反饋的社群平台,為了快速輸出、交流,所以講重點;和所謂的部落格,像是痞客邦、方格子、UDN等平台,在閱讀或寫作時,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能夠好好吸收、消化、整理內容,這類的平台非常適合長文章。從寫作的角度上來看,我覺得兩者中間差距在「沉澱」。
Thumbnail
像臉書、IG,或是Threads等,這些可以迅速獲得反饋的社群平台,為了快速輸出、交流,所以講重點;和所謂的部落格,像是痞客邦、方格子、UDN等平台,在閱讀或寫作時,不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能夠好好吸收、消化、整理內容,這類的平台非常適合長文章。從寫作的角度上來看,我覺得兩者中間差距在「沉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