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射出分率心臟衰竭(HFpEF)的診斷與治療新策略
疾病的複雜性與生物學基礎
保留射出分率心臟衰竭(HFpEF)是一個複雜的醫學議題。這個概念在數十年前首次提出時,曾有導師對其真實性持保留意見,將其比作「腎功能正常但腎衰竭」。然而,HFpEF並非新概念,它通常與多種臨床狀況共同存在,包括老化本身、肥胖、久坐的生活方式、代謝症候群和糖尿病等。導致這種情況的核心病理生理機制是慢性炎症狀態和神經荷爾蒙失調。這種失衡引發內皮和代謝功能障礙,最終導致活性氧物種增加。這些變化促使心臟結構和功能發生變異,使其僵硬且彈性降低,並造成器官損傷和肌肉失調。
診斷流程與標準化挑戰
在確診 HFpEF 之前,必須先排除一系列可以模仿心衰竭症狀的疾病,例如浸潤性疾病、先天性心臟病、心包膜疾病或肺高壓等。
診斷的最終確認依賴於客觀證據,包括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以及證明左心室充盈壓力升高的證據,其中也包括利鈉肽濃度。醫師通常會依賴測量左心室質量、左心房容積以及 E/e' 比率等參數進行評估。儘管臨床上存在多種診斷評分系統,例如北美的 H2FPEF 評分(基於體重指數增加、高血壓、心房顫動或充盈壓力增加)和歐洲的 HFA-pEF 算法,但這些診斷工具並未被廣泛採用。此外,這些診斷算法在分類患者時,其結果也未能完全達成一致。
治療基石與藥物突破
治療策略強調必須處理共存的心血管疾病和風險因素,特別是肥胖、高血壓和糖尿病。利尿劑仍是處理充血症狀的基石。對於肥胖患者,指南建議減輕體重和增加運動量,這可以有效改善症狀。
SGLT2 抑制劑的數據對 HFpEF 的治療產生了實質性的影響。主要臨床試驗(如 EMPEROR-Preserved 和 DELIVER)顯示,無論是 Empagliflozin 還是 Dapagliflozin,都能顯著改善複合終點,尤其是大幅減少心衰竭住院和急診就診次數。其中一項試驗甚至顯示,在啟動治療後僅 13 天內,患者的心衰竭住院率就開始顯著降低。基於這些突破性證據,該類藥物已被最新的指南(2023 年)納入治療的標準。
另一類藥物,非類固醇礦物皮質酮受體拮抗劑(MRA),例如 Finerenone,也在研究中顯示出益處。Finerenone 被證明能降低心衰惡化事件以及心血管原因死亡的複合終點,且在身體質量指數(BMI)較高的個體中顯示出特別的療效。
新興療法與未來展望
針對 HFpEF 患者的肥胖和代謝問題,新興藥物也展現了潛力。例如,GLP-1 受體激動劑(如 Semaglutide)已被證實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並減少心衰事件。此外,一種結合 GLP-1/GIP 激動劑的藥物,在一項新試驗中,不僅能減輕體重和改善生活質量,還能顯著改善心衰惡化的綜合結果。
至於常用的基礎治療藥物,如 Beta-阻滯劑和 ACE 抑制劑,由於這些患者通常患有高血壓等共病,故應在患者的長期治療中繼續維持。
未來的研究重點包括 MRA 與 SGLT2i 的組合應用、優化現有療法,以及使用單株抗體阻斷炎症反應的新途徑,這些將為 HFpEF 的病理生理學和治療提供更多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