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折疊機 鴻海助攻 在台生產首款新品 明年問世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最近科技圈炸開了鍋:傳聞說 蘋果首款折疊 iPhone 即將問世,更令人興奮的是——該機可能在台灣試產,鴻海將擔任組裝角色,搭配在地軸承供應商助攻。這不僅是一款新品,更可能是供應鏈格局與鴻海戰略轉型的分水嶺。下面我整理出這個題材的「傳聞脈絡、可能落地路徑、對鴻海與台灣產業的意義」與你應該追蹤的指標。


--- 傳聞脈絡與目前可查證事實 從多家媒體與供應鏈報導來看,以下幾點比較具備可信度: 蘋果折疊 iPhone 已完成測試階段,新日興(3376)是軸承供應商,有消息指出將與鴻海合作在台設立合資公司,負責折疊機軸承與部分組裝。 報導稱新日興將於 2025 第四季增設軸承產能,明年第一季拉升產量,第三季開始正式放量出貨。 蘋果正與供應商商談在台設立折疊機測試產線,目的是先在台灣驗證製程與設備參數,再將量產重心移往印度。 仍有報導指出折疊機是否在台試產尚未完全定案,仍存在不確定性。 國際報導也指出,Apple 正在探索在台灣設立 mini Pilot 生產線,作為折疊 iPhone 的先期測試基地。 總的來說,「在台試產 + 鴻海參與」的構想已經被多個消息路徑提及,但還未被蘋果官方或鴻海證實。 --- 為什麼蘋果考慮在台試產折疊機? 這樣的布局,要能成功通過眾多技術與經營挑戰,才有意義。以下是幾個可能動機: 動機 說明 製程驗證與良率調整 折疊手機的結構複雜、軸承對精密度要求極高,先在台灣做試產可做可控範圍的參數調整與試錯。 借助在地供應鏈與工程能量 在台灣有成熟的電子製造業與零組件供應能力(軸承、結構件、表面處理等),可縮短開發與調校時間。 降低風險與分散產能 在印度量產之前,先有一條可控的測試 /示範線,對抗技術、良率、生產風險。 地緣與政策考量 美國—中國科技競爭與供應鏈重分布趨勢下,蘋果可能希望加強非中國地區的核心設計與測試能力。 換句話說,在台試產不一定要當長期量產基地,而是「技術與製程搖籃」的角色。 --- 鴻海的角色與機會 在這個題材中,鴻海可能扮演以下幾個關鍵角色: 1. 主力組裝 / 終端整機製造商 若蘋果決定讓台灣參與試產階段,鴻海是首選組裝夥伴,因其在 iPhone 生產上的歷史與信任。 2. 與新日興合資 / 掛鉤 折疊 iPhone 的關鍵是軸承(Hinge / 軸承結構),報導指出新日興可能與鴻海成立合資公司,在台生產軸承元件,連接到整機組裝流程。 3. 技術調整與良率支援 折疊機製造難點多、良率要求高,鴻海在製造與品質控制經驗上的能力,可能在良率提升、工程反覆中承擔重要角色。 4. 產能擴張 / 複製能力 若試產成功,鴻海可能把這一套流程複製至印度 /東南亞 /其他基地,以支援大量量產。 對鴻海來說,這不只是做手機的一款新品,而是跨入更高技術壁壘整機與結構件製造的一次跳躍。 --- 時程/量產與風險假設 要讓這個題材落地,有幾個時間節點與風險假設: 試產啟動:報導多指蘋果可能於 2025 年底進行試產準備。 正式量產:若一切順利,量產可能從 2026 年中至下半年開始被拋量。 良率壓力:折疊機結構複雜,良率調整可能花時間;若良率低,成本與瑕疵率將拉高。 元件供應壓力:軸承供應、精密結構件、新材料等都是技術門檻高的部件,若元件缺貨或品質不穩,會延遲整體生產與良率穩定度。 政策 /關稅 /地緣風險:若台灣/中國 /印度 間的供應鏈策略因政策變動被打亂,可能影響落地可行性。 --- 意義與潛在影響 對鴻海 若真的參與折疊機組裝/技術開發,對鴻海是三大意義: 技術門檻提升 / 品質轉型:鴻海從傳統智慧型手機代工,跨向更高精密光機電統合機型。 產品組合升級:折疊機如能量產成功,對整體 iPhone 產業鏈參與比重與利潤空間可能會提高。 供應鏈話語權加強:若在試產與技術端具備關鍵角色,可贏得更多設計、協調與研發話語權。 對台灣產業鏈 吸引高精密零件供應商回台(軸承、薄膜、轉軸、結構件等)。 強化台灣在全球手機 /折疊機供應鏈中的地位與能見度。 帶動測試、驗證與良率調整相關產業升級。 對投資人 這是一個潛在的「高風險高報酬」題材: 若參與成功,可能帶來新品溢價、訂單放量與利潤提升。 但若技術落後或良率失敗,也可能只是被市場炒作的空包彈。 重要的是把傳聞轉成可驗證指標:試產動作、供應鏈訂單、中期量產計畫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25歲努力上班投資鴻海的白領女孩
37會員
395內容數
我從17歲開始出社會打工兼投資股票,到現在25歲當一個白領女孩雖然薪水不高,但是搭配價值投資股票,這段期間的資產也慢慢累積起來!在價值投資的過程中,想分享投資心得跟即時產業的分析給在投資路上迷茫的朋友們~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們,願意給我一點鼓勵話,可以來我的首頁訂閱~
2025/10/02
催化組合:Apple 要求提高 iPhone 17 產量(拉貨),同時全球 AI/資料中心擴產帶動對伺服器機櫃與系統整合需求增加——雙引擎同時發力。 公司訊號:鴻海已在財報與公開場合強調 AI 伺服器營收快速成長,並將雲端/網路產品視為重要成長引擎,法人因此上修估值與目標價(外資甚至喊到 ~300
Thumbnail
2025/10/02
催化組合:Apple 要求提高 iPhone 17 產量(拉貨),同時全球 AI/資料中心擴產帶動對伺服器機櫃與系統整合需求增加——雙引擎同時發力。 公司訊號:鴻海已在財報與公開場合強調 AI 伺服器營收快速成長,並將雲端/網路產品視為重要成長引擎,法人因此上修估值與目標價(外資甚至喊到 ~300
Thumbnail
2025/10/01
最近在科技圈流傳一則消息:OpenAI 的執行長有意密訪台積電與鴻海,引起產業界與投資圈的高度關注。雖然目前這個訪問還未被官方確認,但根據公開資料與產業趨勢,我幫你拆解這件事可能的背景、策略動機、潛在效應與投資風險——讓你比別人先一步看懂這波可能的科技布局。 --- 到目前為止,
Thumbnail
2025/10/01
最近在科技圈流傳一則消息:OpenAI 的執行長有意密訪台積電與鴻海,引起產業界與投資圈的高度關注。雖然目前這個訪問還未被官方確認,但根據公開資料與產業趨勢,我幫你拆解這件事可能的背景、策略動機、潛在效應與投資風險——讓你比別人先一步看懂這波可能的科技布局。 --- 到目前為止,
Thumbnail
2025/09/29
黃仁勳把「AI 工廠時代」描述為:從賣晶片走向幫客戶打造從晶片、系統到資料中心整體的生態與能力。這次與 OpenAI 的合作,旨在把大規模算力(起步 10 GW)變成可以被廣泛使用的基礎建設。 我把訪談精煉成 三大規模法則(Scale Laws):算力規模、資料/模型規模、部署/在地化規模。每一條
Thumbnail
2025/09/29
黃仁勳把「AI 工廠時代」描述為:從賣晶片走向幫客戶打造從晶片、系統到資料中心整體的生態與能力。這次與 OpenAI 的合作,旨在把大規模算力(起步 10 GW)變成可以被廣泛使用的基礎建設。 我把訪談精煉成 三大規模法則(Scale Laws):算力規模、資料/模型規模、部署/在地化規模。每一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蘋果公司(Apple)4月將在美國零售店推出重大改革「Presto within Apple」(Apple內的Presto), 讓零售店員工使用類似平板的裝置「隔空更新」包裝盒內的手機, 如此一來手機在未拆封下,也能具備最新的作業系統。 蘋果新專利 外媒《Patentlyapple》
Thumbnail
蘋果公司(Apple)4月將在美國零售店推出重大改革「Presto within Apple」(Apple內的Presto), 讓零售店員工使用類似平板的裝置「隔空更新」包裝盒內的手機, 如此一來手機在未拆封下,也能具備最新的作業系統。 蘋果新專利 外媒《Patentlyapple》
Thumbnail
蘋果近日獲得一項與iPhone電池技術相關的新專利,將有助於提升手機的續航性能, 訴求可在不增加機身體積與重量的前提下,就能塞進更大容量的電池,被外媒視為是一大突破性的創新技術。 據外媒Gizchina 報導指出,該技術被命名為「Battery Cells with Tabs at Righ
Thumbnail
蘋果近日獲得一項與iPhone電池技術相關的新專利,將有助於提升手機的續航性能, 訴求可在不增加機身體積與重量的前提下,就能塞進更大容量的電池,被外媒視為是一大突破性的創新技術。 據外媒Gizchina 報導指出,該技術被命名為「Battery Cells with Tabs at Righ
Thumbnail
很多人買了2、3萬元的新手機,都會為愛機貼上保護貼或裝上保護殼, 避免碰撞出現刮痕碎裂。近日有消息傳出,蘋果已經斥資數十億, 將明(2025)年推出的iPhone 17螢幕做一層超硬AR層鍍膜, 提升耐刮能力,屆時可能不必再使用保護貼了。 不再需要保護貼? 熔入奈米級陶瓷晶體宣稱硬
Thumbnail
很多人買了2、3萬元的新手機,都會為愛機貼上保護貼或裝上保護殼, 避免碰撞出現刮痕碎裂。近日有消息傳出,蘋果已經斥資數十億, 將明(2025)年推出的iPhone 17螢幕做一層超硬AR層鍍膜, 提升耐刮能力,屆時可能不必再使用保護貼了。 不再需要保護貼? 熔入奈米級陶瓷晶體宣稱硬
Thumbnail
蘋果近日獲得一項與iPhone電池技術相關的新專利,將有助於提升手機的續航性能, 訴求可在不增加機身體積與重量的前提下,就能塞進更大容量的電池,被外媒視為是一大突破性的創新技術。 據外媒Gizchina 報導指出,該技術被命名為「Battery Cells with Tabs at Righ
Thumbnail
蘋果近日獲得一項與iPhone電池技術相關的新專利,將有助於提升手機的續航性能, 訴求可在不增加機身體積與重量的前提下,就能塞進更大容量的電池,被外媒視為是一大突破性的創新技術。 據外媒Gizchina 報導指出,該技術被命名為「Battery Cells with Tabs at Righ
Thumbnail
賈伯斯在當初是堅決反對製造手機的,但後來卻領導著蘋果推出了 iPhone。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蘋果如何持續創新和改變,在極其競爭的科技產業中立足。透過擴大能力圈和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蘋果不斷引領市場走向。
Thumbnail
賈伯斯在當初是堅決反對製造手機的,但後來卻領導著蘋果推出了 iPhone。這篇文章深入探討蘋果如何持續創新和改變,在極其競爭的科技產業中立足。透過擴大能力圈和建立強大的生態系統,蘋果不斷引領市場走向。
Thumbnail
蘋果電腦公司每次發表新產品都會引起大眾目光,關注焦點不只聚焦在新產品上,新產品發布會邀請函、新廣告內容也會引起熱議,引領科技產品行銷潮流走向。 不過,5月初蘋果CEO庫克在社群網站X介紹iPad Pro新產品的一則推文,卻意外踢到鐵板,引起巨大爭議。 事件引燃點居然是庫克推文中的廣告影片! 影
Thumbnail
蘋果電腦公司每次發表新產品都會引起大眾目光,關注焦點不只聚焦在新產品上,新產品發布會邀請函、新廣告內容也會引起熱議,引領科技產品行銷潮流走向。 不過,5月初蘋果CEO庫克在社群網站X介紹iPad Pro新產品的一則推文,卻意外踢到鐵板,引起巨大爭議。 事件引燃點居然是庫克推文中的廣告影片! 影
Thumbnail
蘋果引領硬體技術潮流,並擁有嚴格的品牌力、成本控管和供應鏈技術。
Thumbnail
蘋果引領硬體技術潮流,並擁有嚴格的品牌力、成本控管和供應鏈技術。
Thumbnail
2023年全球AI成為熱門話題,Google、Samsung等手機品牌相繼推出了他們的「AI手機」。作為手機巨頭之一的蘋果,當然不會放棄這塊大餅。傳言和蘋果執行長庫克本人的言論都指向2024年將是蘋果將推出AI產品,預計iOS 18將帶來重大更新。
Thumbnail
2023年全球AI成為熱門話題,Google、Samsung等手機品牌相繼推出了他們的「AI手機」。作為手機巨頭之一的蘋果,當然不會放棄這塊大餅。傳言和蘋果執行長庫克本人的言論都指向2024年將是蘋果將推出AI產品,預計iOS 18將帶來重大更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