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組合:Apple 要求提高 iPhone 17 產量(拉貨),同時全球 AI/資料中心擴產帶動對伺服器機櫃與系統整合需求增加——雙引擎同時發力。 公司訊號:鴻海已在財報與公開場合強調 AI 伺服器營收快速成長,並將雲端/網路產品視為重要成長引擎,法人因此上修估值與目標價(外資甚至喊到 ~300 元)。 結論快讀:若 Apple 拉貨持續且 AI 伺服器交付順利,Q3 合併營收與營業利益「有機會」超出市場普遍預期;投資人應重點追蹤幾個可量化指標來驗證——下列有清單。
蘋果拉貨+AI 熱潮加持 預計鴻海Q3業績全面超預期!
投資理財內容聲明
留言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25歲努力上班投資鴻海的白領女孩
36會員
382內容數
我從17歲開始出社會打工兼投資股票,到現在25歲當一個白領女孩雖然薪水不高,但是搭配價值投資股票,這段期間的資產也慢慢累積起來!在價值投資的過程中,想分享投資心得跟即時產業的分析給在投資路上迷茫的朋友們~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們,願意給我一點鼓勵話,可以來我的首頁訂閱~
25歲努力上班投資鴻海的白領女孩的其他內容
2025/10/01
最近在科技圈流傳一則消息:OpenAI 的執行長有意密訪台積電與鴻海,引起產業界與投資圈的高度關注。雖然目前這個訪問還未被官方確認,但根據公開資料與產業趨勢,我幫你拆解這件事可能的背景、策略動機、潛在效應與投資風險——讓你比別人先一步看懂這波可能的科技布局。
---
到目前為止,

2025/10/01
最近在科技圈流傳一則消息:OpenAI 的執行長有意密訪台積電與鴻海,引起產業界與投資圈的高度關注。雖然目前這個訪問還未被官方確認,但根據公開資料與產業趨勢,我幫你拆解這件事可能的背景、策略動機、潛在效應與投資風險——讓你比別人先一步看懂這波可能的科技布局。
---
到目前為止,

2025/09/29
黃仁勳把「AI 工廠時代」描述為:從賣晶片走向幫客戶打造從晶片、系統到資料中心整體的生態與能力。這次與 OpenAI 的合作,旨在把大規模算力(起步 10 GW)變成可以被廣泛使用的基礎建設。
我把訪談精煉成 三大規模法則(Scale Laws):算力規模、資料/模型規模、部署/在地化規模。每一條

2025/09/29
黃仁勳把「AI 工廠時代」描述為:從賣晶片走向幫客戶打造從晶片、系統到資料中心整體的生態與能力。這次與 OpenAI 的合作,旨在把大規模算力(起步 10 GW)變成可以被廣泛使用的基礎建設。
我把訪談精煉成 三大規模法則(Scale Laws):算力規模、資料/模型規模、部署/在地化規模。每一條

2025/09/27
Foxtron 的角色:從技術到品牌的承接者
在 MIH 的生態圈裡,Foxtron 是把理論落實到市場的實踐者。它不只是鴻海和裕隆的合資公司,更是鴻海集團在電動車產業的「門面」:
技術承接:MIH 提供平台架構,Foxtron 則負責將平台轉化成實際車型。
合作橋樑:透過與裕隆的合作,結合在

2025/09/27
Foxtron 的角色:從技術到品牌的承接者
在 MIH 的生態圈裡,Foxtron 是把理論落實到市場的實踐者。它不只是鴻海和裕隆的合資公司,更是鴻海集團在電動車產業的「門面」:
技術承接:MIH 提供平台架構,Foxtron 則負責將平台轉化成實際車型。
合作橋樑:透過與裕隆的合作,結合在

你可能也想看













本文探討了鴻海(2317)在AI伺服器及電動車事業部的營運情況,分析了其在雲端產品和關鍵零件的成長潛力,以及財務表現和技術走勢的展望。隨著生成式AI的需求持續上升,鴻海的產業佈局逐漸顯示出強勁的市場潛力和利潤增長機會。本文也提供對於投資者在持股策略上的建議,以應對股價變化。
本文探討了鴻海(2317)在AI伺服器及電動車事業部的營運情況,分析了其在雲端產品和關鍵零件的成長潛力,以及財務表現和技術走勢的展望。隨著生成式AI的需求持續上升,鴻海的產業佈局逐漸顯示出強勁的市場潛力和利潤增長機會。本文也提供對於投資者在持股策略上的建議,以應對股價變化。

鴻海(2317)雲端網路部門預估將成為最大營收貢獻產品,佔整體營收比重45%到50%,超越消費智能產品部門。此趨勢預期將帶來鴻海整年毛利率提升,營利能力大幅增加。

鴻海(2317)雲端網路部門預估將成為最大營收貢獻產品,佔整體營收比重45%到50%,超越消費智能產品部門。此趨勢預期將帶來鴻海整年毛利率提升,營利能力大幅增加。

日經新聞11日報導,供應大量產品、半導體給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輝達(Nvidia)等客戶的台灣主要企業營收續增,主因AI相關需求續旺,加上PC相關需求出現復甦跡象。

日經新聞11日報導,供應大量產品、半導體給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輝達(Nvidia)等客戶的台灣主要企業營收續增,主因AI相關需求續旺,加上PC相關需求出現復甦跡象。

蘋果出貨預期帶動半導體與服務收入、AMD收購推動AI軟硬體發展,市場維持支撐與突破的買盤推動,靜待今日公布美國6月通膨數據與周五的財報發布,金融股先行表現。

蘋果出貨預期帶動半導體與服務收入、AMD收購推動AI軟硬體發展,市場維持支撐與突破的買盤推動,靜待今日公布美國6月通膨數據與周五的財報發布,金融股先行表現。

採用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式 AI,是在前年年底 ChatGPT 推出後開始成為話題的,之後各家大廠紛紛推出多種競品,相信各位也都用過,也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 AI hype。但同一時間,大家也都在問:Apple 在幹嘛?

採用大型語言模型的生成式 AI,是在前年年底 ChatGPT 推出後開始成為話題的,之後各家大廠紛紛推出多種競品,相信各位也都用過,也經歷過去年一整年的 AI hype。但同一時間,大家也都在問:Apple 在幹嘛?

Apple在10日舉行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將最新的「蘋果智慧」(Apple Intelligence)融入包括Siri在內的一系列app,並宣稱將與OpenAI結盟 ,未來將準備與ChatGPT整合,Apple當天股價不漲反跌1.91%,但不少機構分析師對於Apple終將趕上AI浪潮...

Apple在10日舉行的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將最新的「蘋果智慧」(Apple Intelligence)融入包括Siri在內的一系列app,並宣稱將與OpenAI結盟 ,未來將準備與ChatGPT整合,Apple當天股價不漲反跌1.91%,但不少機構分析師對於Apple終將趕上AI浪潮...

智慧型手機科技巨頭蘋果,在月初正式發布了 2024 第一季的財報 (公司內部財務年度則為 2024 Q2),繳出了一份不算亮眼的成績單。雖然營收與獲利都略優於市場預期,但那更偏向原本的預期過低的因素。當然,蘋果股價在財報發布後其實是大漲的,因為蘋果同步發布了一個 1100 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畫...

智慧型手機科技巨頭蘋果,在月初正式發布了 2024 第一季的財報 (公司內部財務年度則為 2024 Q2),繳出了一份不算亮眼的成績單。雖然營收與獲利都略優於市場預期,但那更偏向原本的預期過低的因素。當然,蘋果股價在財報發布後其實是大漲的,因為蘋果同步發布了一個 1100 億美元的股票回購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