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功夫的思考
作者:老衲
關於「功夫」這兩個字
很多人的定義不同
李小龍把「功夫」兩個字裝進去劍橋英文字典中
不過小龍前輩對於功夫的定義
顯而易見
與傳統武師是不同的
當然現代也有革命性的拳師
認為不應該叫「功夫」
而應該叫「修為」
老衲個人以為
以上這兩種對於功夫的定義
都是錯的
至少不是原來古傳中對於功夫的定義
功夫
在老一輩人口中
它就是功夫
勉為其難可以說是一種氣
或者一種念的感覺
雖然這概念很抽象
不過實際有碰過的話
會知道那非常扎實與實際
有一個直觀的感受
你若與有功夫的人一搭上手
會感覺對方即使不用力
也能感受到對方的底層或者背後的力量非常大
但實際上
這個「有功夫的人」
可能連最基本的重訓都沒有做過
那股力量
老衲以為就是功夫
功夫這東西
不是肌肉
所以基本上不受年齡限制
有些武師七十多歲,甚至八九十歲
身上的功夫都非常強
而且越老越強
可能那些老拳師走路都有些不穩了
可是內氣、內功卻仍能一節一節的往上去練
可能是一種臟腑間的密度吧?
要用現代語言描述
真的非常困難
權且稱之為「功夫」
沒碰過甚麼叫功夫的人
碰上練功夫的人
會覺得莫名其妙
可能也只能說出一些
「對方力量很大」之類的摸不著頭腦的描述
不過如果自己身上有功夫的人
碰上對方也是有功夫的
那馬上就能知道彼此高低
其實真正的傳武高手
一見面搭搭手
雖然不是真打
但
想搭的就是聽聽看對方的功夫到哪
這在彼此都有功夫的人身上
是非常明顯的
老衲的學生中有功夫的人很多
很多人第一次上課
一當面看見老衲本尊
看俺面如冠玉
不過二十出頭的年紀
很多人在開始的時候都很錯愕與不服
不過一搭手
幾乎所有人都立刻改變想法
(少數呆子,打不醒的,俺也沒辦法。)
為什麼呢?
因為文字或話語可以騙人
身上的功夫可騙不了人
老衲出來教拳
靠的可不是師承輩份
也不是老氣橫秋、倚老賣老
年紀小又如何?
靠的就是身上的功夫而已
當然「功夫」這樣東西
跟念能力一樣也有質性
有的人剛
有的人柔
有的人棉若無骨
有的人霹靂渾元
但這些形容詞
都是要碰上才知道
光看外型拳腳操作
是看不出來的
附帶一提
真正有功夫的人
功散了
人也差不多得走了
不練功
最多只是退功
不會散功
現代所謂那些大談特談散功的人
基本上都是沒練出功夫的人的想像
功夫
不是肌肉
基本上不太受年齡限制
任何年齡都可以開始訓練
當然
很多拳法都能練出功夫
老衲的心意六合拳
自然也是一種選擇
目前
老衲的心意六合拳
在台北、台中都有開課
歡迎喜歡練功的朋友
一起揮汗練功
#老衲作品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