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執筆此文時,美國白宮宣布政府關門,國民黨六位黨主席候選人則將在今晚由聯合報和TVBS共同舉辦的電視辯論會上開展辯論。美國政府關門,川普反而喊讚,要趁機開除意識形態不同的官員;台灣若無法產生強有力的在野黨、持續被執政黨踩在腳底,美國現在令人瞠目結舌的亂象,恐是台灣明後年的模樣。
美國政府停擺並非第一次,川普開除意識形態不同者也不是新聞,九月底,川普又在社群平台貼圖,手指著聯準會主席鮑爾說「你被開除了」。即使聯準會已迫於川普壓力在九月降息一碼,川普依然不滿足、主張更大幅度的降息,完全不顧瘋狂降息將導致通貨膨脹、增加人民生活壓力。
這種人在白宮宴請富豪都來不及,怎麼會把民主黨拿來協商的窮人健保資金當一回事?尤其代表民主黨去協商的舒默是川普手下敗將,今年三月就是舒默在最後一刻轉而支持共和黨提案,將政府運作資金延長至九月。
舒默低聲下氣的風格,早就引發黨內分歧,民主黨好感度在八月又跌到空前新低,只剩兩成多,連自己黨員都跑了,黨內領導群再不改朝換代,川普王朝可高枕無憂。
台灣的國民黨狀況有好很多嗎?根據「美麗島電子報」八月民調,國民黨好感度為三黨第一,但只有三成多,與執政的民進黨誤差在百分之四以內,仍處在若不「藍白合」就岌岌可危的狀態。所以,國民黨選新主席,究竟該選意識形態?或選擇「戰將」呢?
筆者不預測哪派黨主席候選人「更善戰」,或否定哪派年高德劭、資歷完整,然而,大罷免後,民間期盼國民黨轉型的聲浪相當大。國民黨選舉,不僅是黨內的事;猶如美國在野黨癱在地上,也不光是黨員的災難。
或許我們可從美國前副總統賀錦麗的新書中得到啟發:
第一,書中對於民主黨當時將連任與否交由老邁的拜登自行決定,有相當批評,然而那已是敗軍之將的事後諸葛;
第二,她原本競選搭檔是前運輸部長布塔朱吉,但礙於布塔朱吉的同志身分,退求其次選了知名度低的華茲。民主黨支持平權的論述當然沒錯,但賀錦麗看到美國社會種種偏見,想必有楚霸王過不了江的感嘆。
九月底《遠見》發布最新「台灣民心動向調查」,除了高達七成多民意希望優先處理經濟和物價問題;關於民進黨主導的七、八月兩波大罷免皆未過關,三成多的人認為主因是「希望社會穩定」、兩成多認為「缺乏正當性」、僅有一成多是想「表達對執政黨不滿」,這個「對執政黨不滿」能否轉化為「對在野黨滿意」?在美國,答案是否定的;在台灣,這次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就是關鍵。
國民黨已經歷多次總統大選敗選,眼下這兩年是能否與民進黨抗衡的最後機會,此次黨主席選舉無論是「穩健vs.改革」或「意識路線vs.實戰」的對決,萬一選錯人,美國民主黨就是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