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隱匿《腦洞與星空》一書延續既自嘲又溫柔的筆調,散文行筆,言及生命所失所愛,令人感到莞爾又親切。
以「作業系統不相容」為比喻來描述自己與常人的差異,這個比喻本身就充滿了現代感與幽默感。最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對於「不能修改」的堅持。當她提到《寫詩的人》中對詩人身分的質疑,以及《搬家》中誤以為找到人生終點的天真,展現出對過往自我的尊重與包容。
這種不願意用現在的眼光去「修正」過去的態度,反映出對時間流逝和自我成長的深刻理解。每個階段的自己都有其存在的價值與意義,即使現在看來幼稚或錯誤,但那就是當時最真實的狀態。
書名從《貓眼星雲》到《保證無效》,最終定為《腦洞與星空》,這個演變過程饒富趣味。「保證無效」四個字的發現過程令人會心,在這個講求效率與成果的世界裡,文字工作者的確常常處於「明知不可為而為」的狀態,但正是這種「無用」的堅持,才創造出真正有價值的作品。
作者毫不掩飾地描述自己的各種「腦洞」,從手工藝到數學,從英文聽力到路痴,再到進位障礙,這些在常人眼中可能是缺陷的特質,在作者筆下卻成了獨特的個人標記。特別是那個差點讓貓咪禁食二十小時的故事,既好笑又驚險,展現了作者的真誠與可愛。
文章結尾「用命去換任何文字」這句話特別有力量。作者將創作視為生命的交換,這種對文字的敬畏與執著令人敬佩。她的「腦洞」不是缺陷,而是觀察世界的獨特視角,正如她所說,這些洞洞多到成為了一片星空,在悲劇中帶著喜感與美感。
《寫詩的人》這篇文章更加深化了對作者個性的理解。作者對「詩人」封號的抗拒,展現出一種難得的謙遜與自省。她寧可自稱「寫詩的人」,因為「詩人」這個稱謂承載了太多社會期待與刻板印象,無論是被神化為「空靈飄渺、背後長著純白翅膀」的形象,或是被嘲諷為「詩來了,嘔吐還會遠嗎?」的對象,都讓作者感到不自在。
隱匿選擇以「寫詩的人」自稱,不僅回歸創作本質,也回到文學的發源地——詩。畢竟經歷人間風風雨雨之後,能擁抱家貓回到生命的原點,讀詩寫詩,是最幸福也是深夜最安靜幽微的星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