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精選

麟趾山獨攀山友山中突發狀況 AED電擊、LUCAS全程搶救仍不治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記者 陳世河/整理報導 南投麟趾山昨(4)日發生登山意外,一名51歲台中市張姓男子獨自登山挑戰麟趾山,行經鞍部往鹿林山約600公尺處的黑水塘地段時,突然身體不適、胸悶無法行走,隨即以手機向消防單位求援。 南投縣消防局指出,上午11時47分接獲報案後,玉山分隊立即出動救護車、勤務車及警義消共10人上山,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塔塔加管理站與保七總隊第六大隊玉山分隊塔塔加小隊也派員支援。 中午近1時,玉管處人員在山區與張男接觸後不久,他突然失去呼吸心跳。現場救援人員立即實施心肺復甦術(CPR),並啟用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AED)分析後進行電擊,再以自動心肺壓迫裝置(LUCAS)持續操作,隨後以擔架護送下山送醫,惟經搶救仍宣告不治。 據了解,現場AED顯示需電擊,代表患者出現可電擊型心律,可能為心室顫動(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或心室頻脈(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屬緊急心律異常狀況。至於實際發病原因,仍待醫療單位進一步釐清。

醫師呼籲,高山地點救援不易,患者送醫時間容易延誤,山友從事登山活動需隨時留意自己身體狀況,有心血管疾病者更要加倍注意,如有NTG等醫囑藥物,務必隨身攜帶。 麟趾山海拔逾2800公尺,山徑陡峭、氣候多變,消防局提醒山友登山前應充分評估體能與健康狀況,切勿獨攀,並攜帶通訊與定位裝備,以確保安全。 —— CHEN Reports/報台灣 https://vocus.cc/user/@TaiwanPressUnion

救援人員到場立刻給與AED、CPR 進行搶救。南投縣消防局提供

救援人員到場立刻給與AED、CPR 進行搶救。南投縣消防局提供

救難人員人力搬運途中使用Lucas搶救但男子最後仍不治。南投縣消防局提供

救難人員人力搬運途中使用Lucas搶救但男子最後仍不治。南投縣消防局提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HEN Reports Taiwan|報台灣
3會員
6內容數
我是記者 CHEN。二十多年在第一線追真相,現在,我選擇自己報台灣。這裡沒有置入、沒有劇本,只有記者的良心與台灣的聲音。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4年是充滿變化和勇於突破自我的一年。從衝日本爬山到轉換兩份工作,竟然忽然就挑戰玉山主峰!分享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爬玉山的方式、三天兩夜的行程規劃、行前準備清單,準備好後,就可以出發啦!
Thumbnail
2024年是充滿變化和勇於突破自我的一年。從衝日本爬山到轉換兩份工作,竟然忽然就挑戰玉山主峰!分享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爬玉山的方式、三天兩夜的行程規劃、行前準備清單,準備好後,就可以出發啦!
Thumbnail
第一次登富士山是2016年,那是我在日本的第一座山。 那時我對於爬山完全毫無經驗,只是出自勇於嘗試的心情,穿著一般的運動鞋帶著不齊全的裝備無知的出發了。整趟旅程結束,我整整在床上躺了兩天,腳指頭長滿水泡及瘀青,小腿大腿肌肉痠痛,動一下就哀哀叫,下半身完全動彈不得。後來因緣際會我踏入了登山戶外的產業
Thumbnail
第一次登富士山是2016年,那是我在日本的第一座山。 那時我對於爬山完全毫無經驗,只是出自勇於嘗試的心情,穿著一般的運動鞋帶著不齊全的裝備無知的出發了。整趟旅程結束,我整整在床上躺了兩天,腳指頭長滿水泡及瘀青,小腿大腿肌肉痠痛,動一下就哀哀叫,下半身完全動彈不得。後來因緣際會我踏入了登山戶外的產業
Thumbnail
這兩張照片,都是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一個是技術路線,一個是非技術路線,你看得出差別嗎? 除了左邊充滿岩石,右邊有很多雪可以走以外,最重要的是,兩個都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機會,都有風險與心理上的難度。 對台灣人而言,這是「攀岩」和「爬山」的不同。
Thumbnail
這兩張照片,都是世界第七高峰道拉吉里,一個是技術路線,一個是非技術路線,你看得出差別嗎? 除了左邊充滿岩石,右邊有很多雪可以走以外,最重要的是,兩個都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機會,都有風險與心理上的難度。 對台灣人而言,這是「攀岩」和「爬山」的不同。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Thumbnail
登山是一項各種年齡都能夠進行的運動,從小朋友到大大朋友,也算是門檻很低的一項運動,更有很大部分的人會將登山作為維持健康的規律性運動,除了鍛鍊到下肢,心肺功能也是同步加強。 台灣是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 台灣的地形有著很多的高山,海拔3000公尺以上有258座
Thumbnail
登山是一項各種年齡都能夠進行的運動,從小朋友到大大朋友,也算是門檻很低的一項運動,更有很大部分的人會將登山作為維持健康的規律性運動,除了鍛鍊到下肢,心肺功能也是同步加強。 台灣是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 台灣的地形有著很多的高山,海拔3000公尺以上有258座
Thumbnail
「為什麼要登山?」     英國著名的登山家馬諾里攀登聖母峰後,記者們問他這個問題。他回答:「因為山在那裡!」     這句傳誦世界的名言,相信台灣大多數家長是不認同的,若是孩子以這個不像答案的答案回答父母的質疑,一定會被罵,認為這是狡辯,是藉口。     除了反對孩子登山,我們也禁止他們接近
Thumbnail
「為什麼要登山?」     英國著名的登山家馬諾里攀登聖母峰後,記者們問他這個問題。他回答:「因為山在那裡!」     這句傳誦世界的名言,相信台灣大多數家長是不認同的,若是孩子以這個不像答案的答案回答父母的質疑,一定會被罵,認為這是狡辯,是藉口。     除了反對孩子登山,我們也禁止他們接近
Thumbnail
8月10日登山到下山 2月輕鬆爬,坡度也越來越陡,翻山越嶺爬過第1個山峰,5月初也正好在這歇腳,欣賞山巒美景吃野味。傳送門1 休息好了,整裝完畢繼續往下一個山頭前進,第2個山峰更陡峭,6月中旬,越過山頭,不慎沒踩穩腳步,滑落了一段。傳送門2 7月底,這次沒有落腳處,得趕緊趕路,想不到第3鋒如此
Thumbnail
8月10日登山到下山 2月輕鬆爬,坡度也越來越陡,翻山越嶺爬過第1個山峰,5月初也正好在這歇腳,欣賞山巒美景吃野味。傳送門1 休息好了,整裝完畢繼續往下一個山頭前進,第2個山峰更陡峭,6月中旬,越過山頭,不慎沒踩穩腳步,滑落了一段。傳送門2 7月底,這次沒有落腳處,得趕緊趕路,想不到第3鋒如此
Thumbnail
山林開放的核心精神,是政府不再以風險為由限制人民入山,將風險判斷的責任交由登山者自負。因此,登山風險評估就成為這個世代登山者必須具備的能力。蓋「人民對國家並無享有登山零風險的請求權」,期望每位山友在上山之前,都能確實做好風險評估,去爬自己「能」爬的山,而不是去爬「想」爬的山。
Thumbnail
山林開放的核心精神,是政府不再以風險為由限制人民入山,將風險判斷的責任交由登山者自負。因此,登山風險評估就成為這個世代登山者必須具備的能力。蓋「人民對國家並無享有登山零風險的請求權」,期望每位山友在上山之前,都能確實做好風險評估,去爬自己「能」爬的山,而不是去爬「想」爬的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