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Alanna。
大約一個月前,我分享了我的個人專案 「美股智能投顧」 初版。
那是一個基於 Streamlit + Google Sheets 的小小嘗試,當時收到了許多朋友的鼓勵與回饋。
但在一次 DEMO 後,指導老師的一句話狠狠地點醒了我:
「功能是有了,但離業界標準還有一段距離。」
那一刻,我開始意識到:
如果我真的想成為能與工程師高效溝通、打造穩健產品的數位金融 PM, 我不能只停留在「能用」,而要學會「做得專業」。
於是,我給自己訂下了一個月的衝刺計畫——
要讓這個 AI 投顧從玩具,進化成真正的武器。

第一站:告別試算表擁抱專業級後端 Firebase
初版的資料庫是用 Google Sheets。
方便歸方便,但就像用樂高蓋房子:可愛卻不穩。
我遇到的問題包括:
- 資料查詢速度慢
- 使用者資料難以管理
- 安全性不足
於是我決定全面升級至 Google Firebase。
升級亮點:
- Firebase Authentication:提供安全、標準化的登入註冊系統
- Firebase Firestore:NoSQL 結構、高速查詢、可擴展性極強
- 使用
firebase-admin
SDK,學會後端安全地讀寫資料
這不只是換工具,而是思維轉變的起點。
我開始學會以「業界標準」思考資料儲存與安全性。

第二站:讓 AI 驗證 AI — 雙模型的誕生
老師的第二個提問更犀利:
「你怎麼知道 AI 的建議是可信的?」
我突然意識到——
單一模型的建議,或許帶著偏見。
因此我設計了「多模型交叉驗證機制」。
在原本的 Gemini 2.5 Flash 基礎上,我新增了 Azure OpenAI (GPT-4o mini) 作為第二個顧問。
現在,使用者能自由選擇由哪個「AI 專家」提供投資建議。
這讓整個系統從「AI 助手」升級為具有初步「模型風控」概念的專業平台。

第三站:從一次性建議到持續陪伴
當技術穩定後,我思考產品的「靈魂」。
好的投資工具,不該只是一次建議,而要能「陪伴成長」。
新增兩大功能:
- 我的投資組合
自動擷取最新推薦
透過yfinance API
取得即時股價
計算總報酬率、日漲跌與總價值
使用面積圖視覺化成長曲線 - 市場輿情 AI 摘要分析
抓取使用者投資組合中的股票代碼
利用 NewsAPI 擷取最新英文財經新聞
再由 Gemini AI 扮演「財經分析師」進行摘要與趨勢分析
這個「AI 摘要 AI」的流程,讓應用從被動工具,成為能主動提供市場洞察的智慧夥伴。

最終站:從本地端到雲端的蛻變
在部署階段,我決定不再依賴本地環境,而全面投入雲端原生(Cloud Native)流程。
技術突破:
- Dockerfile:將整個應用容器化
- Google Cloud Build:在雲端自動打包
- Google Cloud Run:以 Serverless 方式部署
- 環境變數控管:金鑰與程式碼完全分離
這一站讓我第一次真正體驗到:
一個專案如何從程式碼,變成能被全世界使用的服務。

重生的成果
現在,這個專案已經煥然一新:
穩定、安全、專業,並具備持續成長的潛力。

這一個月的衝刺,讓我不只是技術更進步,更學會了如何在不同角色間切換:
- 像 PM 一樣思考產品
- 像工程師一樣排除錯誤
- 像創作者一樣,給專案一個故事
結語
這趟旅程讓我再次確信:
「技術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是理解世界的一種溫柔方式。」
未來,我會持續優化這個專案,希望它不只是我的作品,也能成為更多初學者的靈感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