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家看起來價格應該不便宜的日本料理店,不管了!反正一定有味噌湯可以點,其他餐點都可以視而不見。寒冷讓我急著隨便點了些餐,但味噌湯是一定要有的。

瓦倫西亞城中僅此一家的台灣料理店「大福」的招牌滷肉飯便當
一直以來我是個自認為沒什麼亞洲胃症狀的旅人,幾次到歐洲國家,都挺適應當地食物,旅途中並沒有發生突然一定要吃到米飯或亞洲菜的時刻。
但是我的自信在抵達瓦倫西亞的第二天就被突如其來的秋天小雨淋得消失無蹤。據說一年有300天晴空的瓦倫西亞,就這樣耍了我一把。
入秋後的冷風加上水霧般的雨勢,僅著短袖T恤和一件薄外套的我,走在朦朧的街頭覓食時,像極了剛上岸的落水狗。全身起著雞皮疙瘩和顫抖,此時的我無法隨便走進一家歐洲料理的餐廳,因為它們的菜單上不會出現暖烘烘的熱湯。
站在名牌精品店林立的鬧區,突然眼角閃過寫著毛筆字的招牌,雖然寫的是英文字母,但我相信那裡就是可以拯救我挽回體溫的唯一場所。此時,我才發覺,我的亞洲胃會在氣溫低於18度時發作,得要穿上熱湯這件大衣才能克制。
那是一家看起來價格應該不便宜的日本料理店,不管了!反正一定有味噌湯可以點,其他餐點都可以視而不見。寒冷讓我急著隨便點了些餐,但味噌湯是一定要有的。
當冒著蒸氣白煙的味噌湯出現在眼前時,呼嚕嚕地趕緊吞了幾口。胃暖了,我才回神認真地看一下菜單上的價錢。唉!不管了啦,總比被凍死在人們口中的陽光勝地──瓦倫西亞來得好吧。
雖然我已經來到即便餐餐外食,荷包也都還能負荷的年齡,但是窮鬼病沒得醫。一住進宿舍,當天立即往附近的便宜大超市採購自炊的食材。自己煮,也只能煮出台灣家常菜,此時的亞洲胃是被迫吸收養分的器官而已。
坦白說,煮菜完全不是我擅長的領域,但是為了省錢,人在國外總能激發出各種潛能。例如,即便煮得有夠難吃,也還是能吃得津津有味的潛能。
在宿舍,我煮過咖哩、滷豬肉、義大利麵、水餃和炒飯等等,美味是其次,能填飽肚子為優先。
但遇上寒冷的夜晚,亞洲胃會控制大腦不要自己煮飯,身體自動會踏出門尋找亞洲料理餐廳。
瓦倫西亞的中國城區裡有間名叫「大福」的台灣料理餐廳,也是瓦倫西亞中唯一的一家,營業時間到下午兩點而已,而且假日還不營業。中國同學們沒有來過台灣吃過台灣菜,但每個都非常推薦,但也給予警語。
「不要太常去,不然會變得總是想吃那一家。」
因為他們的這句話,當我的亞洲胃又開始渴望熱湯時,會去日本料理店、泰國料理店、中華餐廳,就是遲遲不踏進「大福」。
直到我快要離開瓦倫西亞的前幾天,才特地去吃他們的招牌滷肉飯便當。
便當配菜多,滷蛋滷透心,整體充滿濃濃的台灣便當味。這種一入口就會讓人想念家鄉的魔法,對於要長期居留在此的台灣人來說,確實是種令人動搖的誘惑。
不過,也多虧了這餐,一次滿足了口腹與心靈的需求。在接下來一個月的旅程中,即便天氣再冷,我的亞洲胃也未曾再發作了。

在第二天的寒冷中拯救我的日本料理

西班牙的冷凍肉絲炒飯,這是吃起來最有亞洲風的口味。

瓦倫西亞城內最正統的日本拉麵,讓西班牙人也會乖乖排隊的名店。

華人商店買的手工韭菜水餃

很貴的泰國料理,但那天冷得要命,我需要熱湯。

亞洲超市裡的台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