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到大,這個世界教會我要壓抑情緒、感受才能討人喜歡?日子久了,或許人們覺得我隨和好相處,但我卻愈來愈不喜歡這樣的自己…
撰文 / 珈宇
最近有一則短影音名叫「兩隻小貓吃魚吃出人生哲理」,影片中兩隻貓在爭搶一條魚,一隻貓咬住了魚頭死死不放,還不斷發出悶哼的聲音恐嚇著,而另外一隻貓已經從魚尾巴開吃。網友們下標說:「要把時間花在做事上,而非情緒上!」
雖然沒有看到後續,卻是很寫實地提醒著我們:「不要被情緒牽著走,這樣做事情才有效率。」這不也是從小到大的我們一直被教導的嗎?於是,我也帶著這樣的信念,跟著這時代的趨勢,漸漸長大了!
壓抑情緒才討喜? 但我卻愈來愈不喜歡我自己
被客戶壓榨時,我壓抑著情緒,持續追著業績。被父母情緒勒索時,我壓抑著情緒,繼續做討他們喜歡的事。與另一半在情感上受傷時,我壓抑著情緒,努力好好溝通;若再溝通不來,就直接分開。歷經幾次這樣的循環,累積了許多情感挫敗的經驗,不禁讓我開始疑惑:「咦?我看起來好像很正常,為什麼感情總是無法開花結果?是我有問題嗎?我是不是越來越不了解自己了?」也正是這個疑惑,帶領我開啟了「九型人格」系列課程。
課程中,老師帶領我們先探討「童年」。從小到大,我就是一個「討好型人格」(People Pleaser)。為了讓更多人喜歡自己,我順從這個世界的教導,學會壓抑情緒,對待自己就像捏黏土一樣——搓、揉、壓、擀、捏,努力變成這個世界喜歡的樣子。日子久了,我漸漸開始討厭「原本的自己」,不喜歡被情緒牽絆,也不喜歡那樣的自己。
有「情緒」不是壞事 包容「它」也是自己的一部份
「情緒很重要!要愛他,不要寵他;要教他,不要怕他。」老師這一番話點醒了我。原來我一直害怕情緒,也一直討厭那個高敏的自己。對,我承認了!原本的我就是這樣——高敏感、也較容易有情緒。
當我願意承認並看清自己之後,老師在後續課程中說:「你自己就是本來的型,不需要刻意改變。」這段話很安慰我,因為我本來的樣子就是美好的,不需要再被搓、揉、捏或改變。
高敏感,沒關係 能堅定守護自己的人,只有你自己
現在的我,當遇到事情產生情緒時,會想:「原來這就是我!原來我這麼敏感,但——這就是我啊!沒關係~」我不再責備自己,而是能好好愛護自己,更真實地承認、接納自己。因爲最能好好對待、愛護自己的人,其實就是你自己。
原來真正的成熟,是慢慢理解自己的模樣並學會與之共處,學會自在、不自我批判的看著情緒自由飛舞,知道它需要出口,然後再慢慢安撫,收拾、放下它,學會溫柔的對待自己的脆弱,我可以,你也可以,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這樣把自己輕輕捧在手掌心上,呵護、疼惜!
歡迎追蹤+ 拾愛日常Facebook 粉絲專頁、LINE社群、IG,好文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