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
《年賺18%的複利式存股》是由前券商從業者「喬哥」撰寫,主打「小資族也能靠選股 + 技術分析,每年穩穩賺進 6~20% 報酬」。書中以四季財報為週期,提供標準化選股流程與進出場邏輯,宣稱一年只要操作 1~3 次,便可輕鬆累積股利與價差,打造屬於自己的「複利金雞母」。
在 ETF 式存股報酬偏低、傳統存股難有資本利得的現況下,這本書確實提供了一種相對積極、卻仍保有紀律的操作思維。對剛起步的小資族來說,彷彿點亮一盞「不當韭菜」的投資明燈。
但,問題也來了──我們真的能「年年18%」?還是只是合理包裝下的樂觀期待?
■ 心得
我會想寫這本書評,是因為看到序言裡,陳重銘老師又拿出他媽媽那萬年一張的台積電,引發我看完這本書。書中強調的是以年為單位、透過季報選股+技術分析進出場的操作邏輯,以不領息的方式節稅並取得報酬。 這讓我特別想從兩個角度,來談談這本書的關鍵觀念與潛在盲點:
❶ 不要沈迷於高殖利率。
這幾年「存高股息ETF」幾乎成為全民運動,0056、00878 甚至變成很多人的投資起點。但必須提醒的是,高殖利率往往代表企業成長動能已趨平緩。換句話說,配息配得高,可能不是企業多麼大方,而是它們已經找不到更好的投資標的,才選擇把盈餘還給股東。這當然不是說這些標的不值得買,而是你在買入的當下就應該理解:它的成長性有限,是拿來穩定配息,不是要幫你衝資本利得。 故作者期待每次在配息前賣出並希望是最高點其實潛藏風險,也就帶出後一個問題。
❷ 選股大膽,但市場無常。
我很欣賞作者喬哥在書中願意直接點名他認為「適合存、值得操作」的標的,這對讀者來說是誠意十足。但也正因如此,更應該對照現實檢視邏輯的盲點。
書中許多股票在如今驗算下都無法達到他所宣稱的年化 18%。 反而是書中他在 2022 年出版時認為:「500 元的台積電不適合作為存股標的。」到了 2025 年的今天,台積電早已站上 1435 元,以三年來看,這在 250% 的報酬之上,遠遠超過書中主張的年化 18%。這不是說他判斷錯誤,而是提醒我們:市場永遠比我們的預測更有彈性,追求高股息而錯過成長股的機會成本也是一種風險。
作者宣稱:「剛起步的朋友,要加快本金累積,不能用傳統式存股,而是要用傳統式存股的基礎,複利的架構,打造自己的未來。」(你要不要聽聽你自己在說什麼)
我反倒認為正是因為剛起步所以更應該紮實保守。只談年賺 18% 不談風險、擔心單押股票無法高速獲利,卻又等不及 ETF 的累積更容易提前退場。 雖然我不推薦此書內容,但蠻推薦諸位以此為鏡,審慎評估投資的目的。
我的理財筆記
關於我的理財書籍介紹,可以參考下列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