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當前面臨通膨預期上升與就業市場降溫的雙重挑戰,使聯準會(Fed)政策選擇陷入兩難。根據紐約聯準銀行(NY Fed)9 月調查,消費者對未來一年通膨預期從 8 月的 3.2% 升至 3.4%,其中年收入低於 5 萬美元及教育程度較低的群體感受到的價格壓力最大;五年期通膨預期也微升至 3%。儘管通膨預期上揚,就業市場信心卻持續惡化,受訪者認為未來 12 個月內失業的平均機率從 14.5% 升至 14.9%,顯示勞動市場顯著降溫。由於政府關門,官方數據缺位,市場轉向民間推估,例如凱雷(Carlyle)模型指出 9 月新增就業僅約 1.7 萬人。Fed 上月已降息 1 碼(25 個基點),但因核心通膨率仍比 2% 目標高出約 1 個百分點,使決策者在壓低通膨與支撐就業間難以平衡。同時,美國政府持續停擺的財政風險亦迫在眉睫,白宮估算每週約削減經濟產出 150 億美元,導致 GDP 每週下降約 0.1 個百分點。
在此總經背景下,全球市場出現顯著分化。受美國政府停擺、財政赤字擴大等因素激發的避險情緒,推動黃金價格持續飆升,紐約期貨一度突破每盎司 4000 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高盛將 2026 年金價估值上調至 4900 美元。資深投資人如達里歐(Ray Dalio)建議將黃金比重提高至約 15% 以對沖風險,前 GIC 投資長 Jaensubhakij 更警告 Fed 可能再度祭出量化寬鬆(QE),將為金價提供支撐。然而,美銀策略師提醒,近期漲勢多為投機性買盤,回調風險已升高。
科技與半導體產業則持續受 AI 狂熱驅動,那斯達克 100 指數自低點已飆升 46%,但花旗警告獲利了結風險極高。AI 算力供應鏈出現重大變革:超微(AMD)與 OpenAI 達成戰略合作,OpenAI 承諾採購最多 6 吉瓦(GW) 算力的 AMD GPU,潛在價值高達 900 億美元。此合作採**「股權換採購」模式,AMD 發行認股權證予 OpenAI(最多 1.6 億股,行使條件與 AMD 股價最高達 600 美元等掛鉤),為 OpenAI 解決資本壓力,並為 AMD 鎖定長期訂單,但也面臨巨大的供應鏈執行風險。在記憶體市場,摩根士丹利因 DRAM 價格動能持續超出預期(DDR5 現貨價上漲約 15%),將美光評級上調至「優於大盤」。AI 伺服器需求強勁,戴爾科技上修未來四年年營收成長率至 7% 至 9%,但其 AI 伺服器業務營運利潤率僅約中個位數**,連同甲骨文雲端業務毛利率僅約 14% 的情況,都凸顯高資本支出帶來的獲利挑戰。
在其他產業動態方面,特斯拉(Tesla)為應對美國電動車稅收抵免終止,推出「平價電動車」Model Y 標準版(39,990 美元)與 Model 3 標準版(36,999 美元),以降價策略守住市占。小米 17 系列新機熱銷,開賣 5 天銷量突破 100 萬支,展現中國國產手機高端化的里程碑。空中巴士 A320 系列累積交付量達 12260 架,正式超越波音 737。而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則在全球重整下,在美國主要製造基地裁員,反映公司在銷售成長放緩後,面臨削減成本的壓力。
在區域經濟方面,巴西受美國關稅影響,9 月對美出口額銳減 20.3%,凸顯貿易摩擦的實質衝擊。寮國因沉重公共債務與本幣貶值近半,被迫轉向加密貨幣挖礦以消耗過剩電力,試圖擺脫債務陷阱,但此舉引發生態與社會爭議。日本新首相候選人高市早苗將面臨高債務(佔 GDP 260%)挑戰,傾向延續**「安倍經濟學」**,可能加劇日元貶值,且須應對川普對關稅協議中 5500 億美元「簽約獎金」的要求。同時,法國政局危機導致歐元兌美元跌破 1.17 美元,市場看跌情緒升溫。在地緣政治方面,美國眾議院報告指出盟國管制存在漏洞,中國去年購買近 380 億美元半導體設備,較 2022 年增加 66%,顯示出口管制政策效果有限。中東方面,以色列與哈瑪斯在埃及進行的新一輪停火談判因雙方核心訴求(以色列:消滅哈瑪斯;哈瑪斯:生存)完全對立,仍難達成永久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