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9,多良國小, 1953-1999|台東太麻里|最美車站旁的小學|廢校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大家都來多良看火車,打卡這網紅最美火車站,我,一樣,就是看小學。車站上方就是學校,上多良已經要爬著坡道了,一般人都是喘著氣,鮮少有人會想繼續再往上。


學校一開始是金崙國校多良分班,於1953年改為賓茂國校多良分班,直到1960年才獨立,國民教育實施後的1968年正名為多良國小


但是到了1996年學生減少,併入大溪國小成為分校,1999 裁徹,學生轉入大溪國小,正式廢校。

raw-image


現今的校舍已是部落木工教室,為向陽薪傳木工坊,這學校的轉型乃因為2009年的莫拉克颱風,帶了150萬頓的漂流木,造成災難,2010年,在林務局和清華網路基金會合作,把打撈的漂流木留置部落作為文創發展的原料,乃有這個木工坊誕生。

@台東太麻里,多良村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laralk Chung的沙龍
117會員
817內容數
旅行和吃吃的囈語,走走是目的,吃吃是陪語
Claralk Chu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2
由六甲行165縣道北往白河,經過柳營區。 柳營是第一次來(經過),剛看到「柳營」就從記憶提取一些因素。我對某孩說,看到柳營就想到當兵,某孩不知其理。 我解釋說:因為咱那時當兵每週要上莒光日課程,那課程就是在禮堂看電視,挺無聊,人多又沒冷氣,悶得很,唯一讓我覺得可以過得去的就是其中一個單元。
Thumbnail
2025/09/22
由六甲行165縣道北往白河,經過柳營區。 柳營是第一次來(經過),剛看到「柳營」就從記憶提取一些因素。我對某孩說,看到柳營就想到當兵,某孩不知其理。 我解釋說:因為咱那時當兵每週要上莒光日課程,那課程就是在禮堂看電視,挺無聊,人多又沒冷氣,悶得很,唯一讓我覺得可以過得去的就是其中一個單元。
Thumbnail
2025/09/07
過百年的老校,立面的這建築(忠孝樓)就是日據時代(1911)以來的古蹟建築,就是當時「寶公學校」主體建築,可以保存到現在,真是難得。 這建築立面很值得品賞,建築成L型,轉角切圓,雙方柱和雙壁柱撐起扇形二樓陽台,山牆退縮四柱拱門窗,上崁旗竿,配以紅瓦赭紅柱飾,甚是宏偉莊嚴。 門前以「車
Thumbnail
2025/09/07
過百年的老校,立面的這建築(忠孝樓)就是日據時代(1911)以來的古蹟建築,就是當時「寶公學校」主體建築,可以保存到現在,真是難得。 這建築立面很值得品賞,建築成L型,轉角切圓,雙方柱和雙壁柱撐起扇形二樓陽台,山牆退縮四柱拱門窗,上崁旗竿,配以紅瓦赭紅柱飾,甚是宏偉莊嚴。 門前以「車
Thumbnail
2025/09/05
既然拜訪了新校區,舊的校區怎可放過? 隔天標好路線,走149鄉道轉149甲鄉道入東和村,除了要去看東和派出所和東和小外,還要去傳說中的維多利亞私校瞧瞧。 舊校區在新校區往北約5.4公里,里程不遠,但是149鄉道路幅不寬,雖然不是叢嶺小道,但有幾段也是臨著崖邊走,車速不過40。 學校
Thumbnail
2025/09/05
既然拜訪了新校區,舊的校區怎可放過? 隔天標好路線,走149鄉道轉149甲鄉道入東和村,除了要去看東和派出所和東和小外,還要去傳說中的維多利亞私校瞧瞧。 舊校區在新校區往北約5.4公里,里程不遠,但是149鄉道路幅不寬,雖然不是叢嶺小道,但有幾段也是臨著崖邊走,車速不過40。 學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從竹山走151縣道往溪頭,在初鄉村有另外一條路可以北往集集,這是139縣道,初鄉國小就在這三角叉路上。 進入這小村,就是一個寧靜可以形容,路兩旁就是房子夾著茶園,天際線低矮,還摻著高大的檳榔樹,綠意成了這邊的潑墨,我來時天色稍晚,已經瀰漫著淡淡的薄霧,到這十字路口紅綠燈,就給學校打停。 校門
Thumbnail
從竹山走151縣道往溪頭,在初鄉村有另外一條路可以北往集集,這是139縣道,初鄉國小就在這三角叉路上。 進入這小村,就是一個寧靜可以形容,路兩旁就是房子夾著茶園,天際線低矮,還摻著高大的檳榔樹,綠意成了這邊的潑墨,我來時天色稍晚,已經瀰漫著淡淡的薄霧,到這十字路口紅綠燈,就給學校打停。 校門
Thumbnail
學校在濱海公路台15線旁,對面是這兩年赫赫有名,且議題躍上2021年第20號公投案的大潭電廠和藻礁保護區。 學校其實沒有緊貼大馬路,是一條十餘公尺的巷子上坡後才看到真正校門,不過在北上同邊側牆上有標示學校名銜。巷子一邊是牆,一邊則是竹子。 上坡後,大門呈現「ㄇ字」狀,四柱三進,大門配兩小門的
Thumbnail
學校在濱海公路台15線旁,對面是這兩年赫赫有名,且議題躍上2021年第20號公投案的大潭電廠和藻礁保護區。 學校其實沒有緊貼大馬路,是一條十餘公尺的巷子上坡後才看到真正校門,不過在北上同邊側牆上有標示學校名銜。巷子一邊是牆,一邊則是竹子。 上坡後,大門呈現「ㄇ字」狀,四柱三進,大門配兩小門的
Thumbnail
從角板山下來後,我沒有照著來時走北橫往大溪,而是在學校前這三叉路右轉往北,走台7乙往三峽插角走。 這條台7乙路幅不大,一路更見蜿蜒,路上也有頗多測速桿,不過這樣挺好,除了不時會有重機族竄出壓彎外,這路堪稱山明水秀,風情秀麗。 學校在三叉路口,校門口有個小小圓環,校門呈雙短柱,二丁掛素色底,腰
Thumbnail
從角板山下來後,我沒有照著來時走北橫往大溪,而是在學校前這三叉路右轉往北,走台7乙往三峽插角走。 這條台7乙路幅不大,一路更見蜿蜒,路上也有頗多測速桿,不過這樣挺好,除了不時會有重機族竄出壓彎外,這路堪稱山明水秀,風情秀麗。 學校在三叉路口,校門口有個小小圓環,校門呈雙短柱,二丁掛素色底,腰
Thumbnail
從大豹溪走台7乙接台3回北,這匯入銜接前500米左側就看到學校。這邊是上坡路,一層樓高的駁崁上遠遠就看到數株大王椰子在招搖著,我心底歡喜道: 「又有小學了!」 古樸的水泥框白瓶干的圍牆,一路延伸往前,紅磚校舍漸次在樹稍縫隙間分明起來。再前就看到階梯上的校門,雙柱單進,雙柱上有半圓虹桿,桿上鐵
Thumbnail
從大豹溪走台7乙接台3回北,這匯入銜接前500米左側就看到學校。這邊是上坡路,一層樓高的駁崁上遠遠就看到數株大王椰子在招搖著,我心底歡喜道: 「又有小學了!」 古樸的水泥框白瓶干的圍牆,一路延伸往前,紅磚校舍漸次在樹稍縫隙間分明起來。再前就看到階梯上的校門,雙柱單進,雙柱上有半圓虹桿,桿上鐵
Thumbnail
其實是想去看看古蹟。這學校開門的兩扇門,還有進門的紅瓦建築就是認證的古蹟。 學校雖然在1899就建校,但是這古蹟的校舍要到1934年才全部竣工,算不得百年,但是正門採古典多立克柱式建築就有特色。 從康樂街走來,圍牆後就是高高的大王椰子,真得吾心,十數米後地一個大門出現:雙抱牆四柱三進門,不論
Thumbnail
其實是想去看看古蹟。這學校開門的兩扇門,還有進門的紅瓦建築就是認證的古蹟。 學校雖然在1899就建校,但是這古蹟的校舍要到1934年才全部竣工,算不得百年,但是正門採古典多立克柱式建築就有特色。 從康樂街走來,圍牆後就是高高的大王椰子,真得吾心,十數米後地一個大門出現:雙抱牆四柱三進門,不論
Thumbnail
七堵車站的正後方有個山邊社區,這是一個大約1700戶人家的長興社區,學校就在這邊,正對著車站的後門。 校地2.1公頃,250娃11班的規模,典型的社區小學。校門中短柱、左矮牆右警衛室的雙進口,週邊圍以小葉欖仁、黑板木等綠樹,俯瞰校地呈東西向長條狀,東邊是呈現倒C型校舍,西邊則是操場。 學校北側與
Thumbnail
七堵車站的正後方有個山邊社區,這是一個大約1700戶人家的長興社區,學校就在這邊,正對著車站的後門。 校地2.1公頃,250娃11班的規模,典型的社區小學。校門中短柱、左矮牆右警衛室的雙進口,週邊圍以小葉欖仁、黑板木等綠樹,俯瞰校地呈東西向長條狀,東邊是呈現倒C型校舍,西邊則是操場。 學校北側與
Thumbnail
學校剛過完百年生日,值得慶賀。校園位在103市道和三和路三段口,但是校門卻是在三和路二段173巷裡,這巷子路幅窄,兩輛車會車的寬度,幸好學校側還留有人行道以利娃通學。 這條巷子其實就是「學校巷」,由路口依次是三重國小、光榮國中、光榮國小然後就見底了。兩小學夾著一國中,挺有興味,更有趣的是:在用鳥瞰
Thumbnail
學校剛過完百年生日,值得慶賀。校園位在103市道和三和路三段口,但是校門卻是在三和路二段173巷裡,這巷子路幅窄,兩輛車會車的寬度,幸好學校側還留有人行道以利娃通學。 這條巷子其實就是「學校巷」,由路口依次是三重國小、光榮國中、光榮國小然後就見底了。兩小學夾著一國中,挺有興味,更有趣的是:在用鳥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