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建築如何重塑永續世界的趨勢與挑戰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前言:認識「碳中和建築」

「碳中和建築」(Carbon Neutral Building),也常被稱為淨零碳排或零碳建築,是建築行業邁向永續發展的最高目標。它的核心理念,是讓建築物在整個生命週期中,其產生的總碳排放量能透過各種減排與抵銷措施達到平衡,實現淨零排放。

要達成這一目標,遵循的是「先減後抵」的策略:首先要透過極致的節能技術將碳排放降到最低;接著,再利用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光電)或高品質的碳抵銷來抵銷無法消除的剩餘碳排。

這場轉型不只是建築技術的升級,更是將建築業從全球主要的碳排放來源,轉變為應對氣候變遷的核心解決方案。

碳中和建築的關鍵意義與多重優勢

建築業在全球能源消耗中佔比約 40%,並產生全球總量 36% 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這使得建築業的低碳轉型成為實現地球淨零目標的關鍵。

壹、永續與減碳的關鍵意義

  1. 實現國家淨零碳排目標的基石: 隨著歐盟、日本等多國政府紛紛制定 2050 淨零排放目標,建築業的低碳化已成為國家戰略的關鍵一步。
  2. 應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急迫性: 建築物的碳排放主要分為兩類:營運碳排放(使用空調、照明等)和隱含碳排放(材料生產、施工等)。解鎖供應鏈減碳:建築環境中最大的碳挑戰與台灣企業的啟示
  3. 促進建築產業的全面創新與升級: 低碳建築正在全面改變產業生態,它整合了先進的節能技術、交叉層壓木材(CLT)等永續材料,以及智慧化管理系統,推動整個供應鏈的創新。

貳、碳中和建築發展的主要優勢

1. 卓越的減碳效果(環境優勢)

碳中和建築發展直接且顯著地降低了建築物全生命週期的碳排放:

  • 營運階段減碳: 這是建築全生命週期碳排放量的主要部分(約佔四分之三)。相較於傳統建築,碳中和設計能將年度能源消耗減少 50%至 70%,碳排放量可減少 60%至 80%
  • 隱含碳減量: 透過採用低碳工法和環保材料,以應對碳管理焦點轉向材料和工法的趨勢。這包括使用再生鋼材地聚物混凝土(減少傳統混凝土碳排)、交叉層壓木材(CLT)(具有負碳足跡)等創新材料,並藉由結構輕量化減少高耗能建材(如鋼筋和混凝土)的使用量。
  • 能源去碳化: 建築能源必須來自零碳或低碳來源。這包括現場或場外的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光電板,或投資新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系統。

2. 長期且穩定的經濟效益(永續優勢)

雖然低碳建築初期的投資成本可能高出 15-30%,但從整個建築生命週期來看,它被認為是最明智的長期投資選擇:

  • 優異的投資回報率 (ROI): 永續建築在 20 年的使用期間內,總持有成本比傳統建築平均節省 15-30%
  • 成本回收期短: 大多數項目能透過能源節約、維護成本降低等效益,在 8 至 12 年內回收初期額外投資。對於大型辦公建築,內部報酬率(IRR)甚至可超過 15%
  • 運營成本顯著降低: 透過節能設備和系統運用,可大幅降低能源成本。
  • 資產增值潛力: 永續建築因其舒適性和低能耗特點,能提高資產價值。

3. 提升社會福祉與居住品質(社會優勢)

碳中和建築的目標不僅限於數字上的碳平衡,更強調創造一個永續且健康的建築環境:

  • 改善室內環境: 低碳材料通常不含有毒化學物質或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有助於改善室內空氣品質。
  • 提升居住舒適度: 採用如 被動房 (Passivhaus) 等標準,可以確保全年持續提供新風、極佳的舒適度和極低的能耗成本。
  • 水資源節約: 低碳建築的實施可將用水量減少 40%至 60%,許多設計採用雨水回收循環利用。

國際與臺灣的淨零碳排建築典範

全球各地湧現了許多指標性的碳中和建築案例,這些建築在能源效率、隱含碳減量和再生能源利用方面設定了新的標竿。

1. 國際與亞洲的淨零碳排與低碳建築典範

  • The Edge (荷蘭阿姆斯特丹): 於 2016 年獲得認證為全球最綠色辦公大樓。該建築整合了智慧照明、太陽能板,以及地熱供暖及冷氣系統。
  • 上海世博會零碳館 (中國上海): 這是中國第一棟零二氧化碳公共展示性建築。在 2010 年的營運期間,成功減少了 609 噸的碳排放量。其設計利用了太陽能發電(光伏板)和風帽(無動力風驅動熱回收裝置)實現通風。
  • 萬科建築研究基地展示中心 (中國東莞): 位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採用被動式節能的典範設計,透過「雙模式運行」適應氣候,在溫和時使用自然通風。
  • 中科院光伏產業化研究中心 (中國昆山): 建築頂部構建了 1.6 MW 的太陽能屋頂(曾為中國第二大光伏屋頂),並利用地源熱泵供應冷熱源。
  • 名城變電所 (日本名古屋): 採用地下型變電所,結構採平板系統設計以減少混凝土使用量,並利用雨水回收進行水景循環利用。

2. 英國永續住宅與基礎建設案例

英國在推動低碳建築方面有許多創新,例如:

  • Renewable House(再生能源屋): 採用非食用性植物、木桿及麻桿等原料做成的牆壁及地板,搭配木樑,實現低碳目標。
  • 倫敦奧林匹克公園基礎設施: Velodrome(自行車館)設計上大幅減少了碳足跡,近 100% 採用自然通風,並透過雨水收集系統將用水量減少 70%以上;Aquatics Centre(水上運動中心)使用了高回收含量的混凝土基礎。

3. 臺灣的發展案例

  • 高雄市 Z 社會住宅 (臺灣高雄): 在臺灣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的低碳(低蘊含碳)建築評估手冊(LEBR)草案中,被列為範例,達到了 「1+ 超低碳等級」。其蘊含碳指標 ECI 為 404.5[kgCO2​e/m2],減碳率(CFR)為 20.51%。

此外,極端節能的 被動房標準(Passivhaus),特別是 「Plus 優級」和「Premium 特級」,代表了超低能耗和零碳能源利用的結合,是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技術路徑。

碳中和建築是建築業對未來氣候責任的承諾。它不僅是環保的需要,更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儘管挑戰重重,但隨著技術創新、法規完善和產業鏈合作的深化,我們正穩步邁向一個更永續、更健康的淨零建築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Dolce far niente.
2會員
41內容數
「Dolce far niente.」 無所事事的美好,指的是不刻意追求目標,享受當下的生活與寧靜。  嗨大家好,我是Eva。這裡是記錄著我的生活,從學習永續領域,日常的閱讀心得,到旅行的點滴。 希望以平易近人的筆觸,與大家共享我眼中的世界。
Dolce far niente.的其他內容
2025/10/08
微型物流中心(Microhubs)是解決城市「最後一哩路」配送困境的關鍵基礎設施。它透過縮短配送距離、促成零排放模式轉換,顯著減少碳排與城市擁塞,提升宜居性。然而,高昂的房地產成本與跨業者協作挑戰,仍是推動此永續模式的關鍵考驗。
2025/10/08
微型物流中心(Microhubs)是解決城市「最後一哩路」配送困境的關鍵基礎設施。它透過縮短配送距離、促成零排放模式轉換,顯著減少碳排與城市擁塞,提升宜居性。然而,高昂的房地產成本與跨業者協作挑戰,仍是推動此永續模式的關鍵考驗。
2025/09/30
隨著全球對 ESG和循環經濟的重視,逆向物流已從傳統的成本中心轉變為企業創造永續價值和競爭優勢的關鍵策略。本文將闡述逆向物流的核心價值、分享國際領先企業如 GXO、Amazon 在退貨管理、翻新再造及封閉迴路上的實踐案例,並探討台灣企業可如何借鏡這些趨勢,將環境責任轉化為商業超額收益。
2025/09/30
隨著全球對 ESG和循環經濟的重視,逆向物流已從傳統的成本中心轉變為企業創造永續價值和競爭優勢的關鍵策略。本文將闡述逆向物流的核心價值、分享國際領先企業如 GXO、Amazon 在退貨管理、翻新再造及封閉迴路上的實踐案例,並探討台灣企業可如何借鏡這些趨勢,將環境責任轉化為商業超額收益。
2025/09/22
供應鏈減碳是建築永續關鍵,台灣企業若推動EPD、低碳採購並攜手供應商,能提前卡位國際競爭力。
2025/09/22
供應鏈減碳是建築永續關鍵,台灣企業若推動EPD、低碳採購並攜手供應商,能提前卡位國際競爭力。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臺灣碳費及碳交易制度,以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臺灣已於氣候法中宣示於民國139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且自由貿易協定對接的問題。本文為你總結了碳費、碳交易制度及碳匯與碳權的關聯,幫助你更瞭解碳排放管理及交易相關知識。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討論企業如何實現低碳轉型,包括策略制定、技術採用和管理措施。分享一些成功案例,展示低碳轉型對企業的長遠利益。 聯絡方式 Email:cammie2469.tg@gmail.com 歡迎低碳產品來訊合作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過去人類不斷追求高經濟成長率,高度仰賴大量製造來創造獲利,而消費者也習慣用完即丟,但這樣的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為地球創造大量的廢棄物。 為了減少碳排放量,企業紛紛揚棄高汙染模式,轉型循環經濟。世界經濟論壇更是預估,循環經濟將在2030年前帶來4.5兆美元產值,蘊含著龐大的商機。 「高碳排
Thumbnail
永續議題相關的淨零排放和淨零轉型目標,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本篇文章解析了為何目標設定在2030年及2050年以及臺灣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的五大路徑、四大策略和兩大基礎。
Thumbnail
永續議題相關的淨零排放和淨零轉型目標,是為了應對氣候變遷的影響。本篇文章解析了為何目標設定在2030年及2050年以及臺灣在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的五大路徑、四大策略和兩大基礎。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 森林的綠碳、海洋的藍碳和土壤的黃碳,是自然碳匯的三種顏色,成為全球減碳的重要手段,也帶來商機。 - 美國、日本、台灣等國家紛紛宣示「2050淨零」目標,引領環保永續風潮,使「自然碳匯」成為熱門議題。 - 三色碳包括陸地樹木(綠碳)、土壤(黃碳)、海洋紅樹林與海草床(藍碳),是企業必須了解的關
Thumbnail
淨零碳排(Net Zero Carbon Emissions)是指在特定時間內,一個個體、組織、或社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等於或少於其吸收、移除或抵銷這些氣體的量。本文簡要介紹淨零碳排的概念、重要氣候變遷議題以及相關沿革發展。
Thumbnail
淨零碳排(Net Zero Carbon Emissions)是指在特定時間內,一個個體、組織、或社會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等於或少於其吸收、移除或抵銷這些氣體的量。本文簡要介紹淨零碳排的概念、重要氣候變遷議題以及相關沿革發展。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淨零排放已成為許多組織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瞭解碳足跡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將介紹碳足跡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方法,並探討碳足跡計算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重要性。此外,我還將分享一些碳足跡計算的工具、挑戰和最佳實踐,以及為什麼碳足跡計算對中小企業來說也很重要。 1. 碳
Thumbnail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的加劇,淨零排放已成為許多組織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瞭解碳足跡的計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本文中,我將介紹碳足跡的基本概念和計算方法,並探討碳足跡計算在實現淨零排放中的重要性。此外,我還將分享一些碳足跡計算的工具、挑戰和最佳實踐,以及為什麼碳足跡計算對中小企業來說也很重要。 1. 碳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