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愛座/優先席:我與自己的思辨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博愛座,究竟是出自善意的設計,給予需要的人一個優先的位置。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它變成了一把道德枷鎖。雖然後來改名為「優先因此席」,但似乎只是換個稱呼,爭議並沒有消失。

我自己是一個常搭捷運的人,但幾乎不會去坐優先席。可能是因為潛意識裡覺得,那是一個「被放大檢視的地方」。只要一個看起來「正常」的人坐上去,旁人的眼神就會開始攜帶。

我還記得有一次,尖峰捷運上,一位高中生在博愛座睡著了。到車站時,一位台北大哥突然大喊:「年輕人,台北車站到了!」全車的人都看了過去。我當時沒有譴責誰,只是心中浮現一個疑問:那位大哥為什麼這麼重要?真的只是覺得「高中生該讓座」嗎?

後來,關於優先席的新聞我看到了激烈的報導,因為有人爭執大打出手,甚至還發生「三宅一生之踢」這樣的事件。每次,我都在想:這些衝突真的只是一個位子嗎?

在國外出差時,我觀察到不同的狀況。像美國、法國,幾乎沒有優先席,大家都有位就坐、沒位就站,也沒有人特別追誰該不該坐。日本則和台灣有點像,雖然佔據優先席,但大多數人會在時候自動性讓位。那麼,為什麼在台灣總是會這樣的設計卻伴隨著爭議與衝突呢?

慢慢地,我發現自己更在意的,其實不是「優先席要不要存在」,而是背後的問題:

1.是不是我們的製度規範不夠明確?

2.是不是我們的教育裡,缺乏公共道德和同理心的培養?

3.還是我們太依賴「正義魔人」與輿論審判,把事件推向更極端?

如果有一天真的取消了優先席,衝突就會消失嗎?我不太確定。就像其他國家的案例告訴我們,真正的問題往往不在表面,而是更深層的文化與制度。

所以最後,我只能把這次自我的思考辨析。優先主席的存在本身可能不是最大的問題,真正的挑戰在於:我們是否能夠建立一個社會動力,讓人們自然地表現出同理與尊重,而不是被迫進行道德的審判。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姍姍
1會員
11內容數
文字創作者&生活哲學專欄喜歡觀察生活、思考,貫穿文字探索生活哲學與日常感悟。擁有多年影視、文創與規劃經驗,將思考與故事轉化為文字,分享給每個喜歡細緻觀察世界的你。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博愛座的定義、使用困惑、社會期望與現實、個人經歷與反思以及文化差異、社會現象與媒體影響,並強調讓座與否應該回歸到個人善意與態度的選擇,提倡善意自願的行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博愛座的定義、使用困惑、社會期望與現實、個人經歷與反思以及文化差異、社會現象與媒體影響,並強調讓座與否應該回歸到個人善意與態度的選擇,提倡善意自願的行為。
Thumbnail
當你走進美術館,看到一件作品展示了一把實際的椅子、一張椅子的照片,以及一段解釋「椅子」一詞定義的文字時,你會認為這是一件藝術品嗎?還是你會感到困惑,為什麼這樣的展示能被稱為藝術呢?
Thumbnail
當你走進美術館,看到一件作品展示了一把實際的椅子、一張椅子的照片,以及一段解釋「椅子」一詞定義的文字時,你會認為這是一件藝術品嗎?還是你會感到困惑,為什麼這樣的展示能被稱為藝術呢?
Thumbnail
社會設計的背後時常帶有對於特定議題的關懷、渴望的改變,究竟「設計」能夠介入社區或城市創造哪些改變?
Thumbnail
社會設計的背後時常帶有對於特定議題的關懷、渴望的改變,究竟「設計」能夠介入社區或城市創造哪些改變?
Thumbnail
博愛座的原始功用是「優先禮讓老弱婦孺」,無法正確理解上述概念的成因有: 1. 選擇性接受: 只接受「老」是唯一的博愛座可使用者,而不接受弱、婦、孺同為可使用者。選擇性接受的人不受世俗觀念的束縛,未察覺自己認定的規則與一般性的原則不同。 2. 不求甚解,對於抽象概念「弱」的缺乏想像......
Thumbnail
博愛座的原始功用是「優先禮讓老弱婦孺」,無法正確理解上述概念的成因有: 1. 選擇性接受: 只接受「老」是唯一的博愛座可使用者,而不接受弱、婦、孺同為可使用者。選擇性接受的人不受世俗觀念的束縛,未察覺自己認定的規則與一般性的原則不同。 2. 不求甚解,對於抽象概念「弱」的缺乏想像......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Thumbnail
從佈道,保護並宣揚我們理想的傳教模式、在別人的論據看到瑕疵,我們列舉理由來證明別人是錯的,并且打贏這個案子的檢察官模式、爭取游説選民的認同,尋求贏得觀衆支持的政治人物模式,轉換到擁有科學思維的科學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