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世界是由規則與邏輯構成的。
從跳遠沙坑前的最佳起跳角,到時間分配的最優化模型,一切皆可被推導、分析,直到求得最正確的解答。
我習慣於此,也擅長於此。直到……一個名為「她」的變數出現。她是學校的田徑隊經理。
起初我以為她只是類似進階題的存在:她為何能對所有人類,露出那樣毫無防備的笑容?她擰不開瓶蓋時,那微微皺起的眉頭又為何如此生動?
於是我嘗試觀察並記錄:
1. 她愛吃紅豆麵包。
2. 寫筆記前,會先將文具排列整齊。
3. 思考時,筆尾會輕點下唇三次……我以為只要樣本夠多,就能找到規律。
但當她靠近時,我的心率出現異常波動;在表藝課上,她笑著對我說「加油!」時,我的思緒徹底當機,像運算途中突然除以零。
而當我將跳遠銅牌掛上她纖細頸間時,心中湧現的滿足感,竟遠遠超過自己站在領獎台的那一刻。
理論上我的反應不該如此失控,可事實不吻合任何假設。
直到那次在跑道上,我們因搶道而撞在一起。她回頭慌張道歉,但我只記得肩膀相觸那一瞬的熱度。那不是痛覺,而是某種難以量化的信號,穿透所有理論邊界,我甚至荒謬地認定,這是一種只屬於我的「福利」。
那天之後,我放棄分析。
因為我明白,這不是需要被「解決」的問題,而是一道開放命題。
她的笑、她的步伐、她的一切細節,成了我貧瘠數據庫裡最珍貴的樣本。
我依然保持沉默,卻開始享受她在我身邊製造的一切「干擾」。無論是她不小心滾落到我腳邊的橡皮擦,還是那又一次遞過來,要我幫忙擰開的瓶蓋。
我曾以為,人生的最佳解是孤獨而高效地走向頂點。
現在我仍未知這函數的極限值,但我確信,探索妳,是我一生中最浪漫的運算。
妳,才是我的最佳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