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atacurve 獲 1,500 萬美元融資:AI 訓練資料的新挑戰者登場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嗨我是Mech Muse~

在 AI 的世界裡,大家談演算法、晶片、應用,但其實最難也最關鍵的往往是「資料」。2025 年 10 月,來自 Y Combinator 的新創 Datacurve 宣布完成 1,500 萬美元 A 輪融資,準備挑戰老牌資料巨頭 Scale AI。這不只是單純的融資新聞,而是代表一場新的 AI 資料戰爭 正在開打。

這篇文章會帶你認識:

  • 📌 這則新聞的重點
  • 📌 背後的市場脈絡
  • 📌 大家可能會好奇的補充細節
  • 📌最後給出整理與觀點

讀完之後,你將更清楚未來 AI 產業中「誰能掌握高品質資料,誰就能站上浪頭」。

raw-image

📢Datacurve 的挑戰書

2025 年 10 月 9 日,科技媒體 TechCrunch 報導,Datacurve 成功募資 1,500 萬美元(約新台幣 4.8 億元),投資方包含 Chemistry VC 的 Mark Goldberg,以及來自 DeepMind、Anthropic、OpenAI、Vercel 的員工參與。這是一個信號,顯示產業內部人對於 「高品質訓練資料」 的關注度已經到達新高點。

Datacurve 與傳統資料公司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用了一種 「懸賞制(bounty system)」。工程師或專業人士可以接任務來生產資料,平台再根據任務完成情況發放獎金。至今,Datacurve 已經發放超過 100 萬美元的懸賞。💰 這種模式聽起來很像開放平台的程式競賽,卻是為了打造 AI 的燃料——資料。

但聯合創辦人 Serena Ge 強調:「這不是資料標註工廠,而是像一個消費者產品。」他們想的不是怎麼壓榨人工,而是如何設計一個好用、好玩的平台,讓專業人士真的願意參與。這也是他們的差異化關鍵。🌟

更重要的是,現在 AI 模型需要的資料不只是簡單的「標註圖片」或「文字分類」,而是要能支持 強化學習、複雜互動、模擬環境 的高難度數據。這讓能夠設計複雜任務、管理高品質資料的平台,具備了不可取代的價值。Datacurve 正是在這裡找到切入點。


🕰️ 背後脈絡:AI 資料戰爭的時間線

如果要理解為什麼 Datacurve 在這個時間點受到追捧,我們得先看看 AI 資料產業的演進。以下我用一個敘述性的時間線,帶你梳理背景。

🔹 2010 年代:深度學習興起,模型需要大量標註資料。那時候,資料標註公司開始冒出,重點在「規模」。

🔹 2018–2022:隨著 GPT、Stable Diffusion 等模型出現,需求不只是量,更是「多樣性」。資料集不再只是圖片分類,而是跨語言、跨模態的內容。

🔹 2022:Scale AI 成為這條賽道的領頭羊,拿下大規模融資,幾乎壟斷了大廠的資料外包需求。

🔹 2023–2024:產業進入「後訓練(post-training)」時代。AI 需要更精細的數據,例如強化學習場景、邊界案例、Agent 模擬數據。簡單標註已經不夠。

🔹 2024:Datacurve 在 YC 出現,靠懸賞制模式小規模驗證市場,並拿下種子輪。

🔹 2025:Scale AI 創辦人 Alexandr Wang 轉戰 Meta,留下市場空窗。投資人開始尋找「新挑戰者」,Datacurve 因此成為焦點。

從這條時間線可以看到,資料的角色已經從「外包成本」變成「核心戰略」。而在這個轉折點,能掌握「高難度數據」的公司,就有機會卡位。


🔍 Datacurve 與資料公司的秘密

如果你讀到這裡,可能會好奇:🤔 Datacurve 到底和傳統資料公司有什麼不同?它真的有機會挑戰 Scale AI 嗎?我幫你整理幾個值得注意的細節。

1. 技術重點:資料不只是「標註」

Datacurve 主攻的是 軌跡數據(trace)debug 任務模擬環境。舉例來說,它會要求工程師設計一段程式錯誤,並記錄修改過程,讓 AI 學會「如何 debug」。這樣的資料,比單純的文字標籤要複雜許多。⚙️

2. 商業模式:懸賞制 ≠ 外包

它不是雇用大批低薪標註工,而是吸引有專業背景的人,靠平台任務來補充收入。這裡的關鍵在於「體驗設計」:如何讓專業人士覺得這件事值得投入。

3. 成長狀況:已有營收驗證

根據公開資訊,Datacurve 在 2024 年就已經創造了大約 290 萬美元營收,團隊規模不到 20 人。這顯示它不只是概念,而是真的找到客戶願意付費的模式。📈

4. 挑戰:規模化的難題

不過,這種模式能不能大規模複製,仍然是一個大問號。當貢獻者數量暴增,平台如何確保資料品質?如何避免作弊?如何設計獎金機制讓人持續參與?這些都還是未知數。

所以,Datacurve 的確有新鮮感與差異化,但要挑戰 Scale AI,還需要克服很大的執行難度。


✅ 總結觀點:資料才是 AI 的真正戰場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這筆融資代表什麼?我認為它透露了三個訊號:

  1. AI 競爭進入資料階段:演算法與硬體差距逐漸縮小,接下來比的就是誰有更好的資料。
  2. 高品質資料比大規模更值錢:從量取勝的時代已經過去,能提供「高難度、可推進模型能力的資料」才是王道。
  3. 平台化是未來:不管是懸賞制還是社群制,能吸引專業人士長期參與的平台,才可能在這場比賽中勝出。

Datacurve 的挑戰才剛開始,它可能不會馬上取代 Scale AI,但它的模式很可能啟發更多公司跟進。對於 AI 生態來說,這是一場才剛開打的 資料革命。🔥


✨ 如果你喜歡這類 AI 新創、生態觀察 的深度分析,記得追蹤 Mech Muse。未來我會繼續帶來更多「從新聞出發,看到產業趨勢」的內容。也歡迎在留言區告訴我,你最想了解的 AI 主題是什麼!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ech muse 智慧新知
27會員
432內容數
因為喜歡分享科技新知,所以創立這個部落格,目前主要分享人型機器人,偶爾分享一些AI、小型核能的最新趨勢,讓你即時掌握最新消息。
Mech muse 智慧新知的其他內容
2025/10/10
這篇文章會帶你快速了解歐盟最新推出的 「Apply AI」計畫,它不只是政策喊話,而是實際投入 11 億歐元,要把 AI 應用到醫療、製造、能源、汽車等十個產業。讀完後,你能掌握這項計畫的脈絡、時間線、落地重點,以及它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
Thumbnail
2025/10/10
這篇文章會帶你快速了解歐盟最新推出的 「Apply AI」計畫,它不只是政策喊話,而是實際投入 11 億歐元,要把 AI 應用到醫療、製造、能源、汽車等十個產業。讀完後,你能掌握這項計畫的脈絡、時間線、落地重點,以及它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
Thumbnail
2025/10/09
這篇文章帶你一次看懂 NVIDIA 與 Fujitsu 在日本的 AI × 機器人合作:你會了解新聞重點、背後的社會與技術背景、AI 代理與機器人的實際應用細節,以及這場合作對未來產業與台灣的啟示。讀完能快速掌握趨勢,預見未來 5 年的發展方向。
2025/10/09
這篇文章帶你一次看懂 NVIDIA 與 Fujitsu 在日本的 AI × 機器人合作:你會了解新聞重點、背後的社會與技術背景、AI 代理與機器人的實際應用細節,以及這場合作對未來產業與台灣的啟示。讀完能快速掌握趨勢,預見未來 5 年的發展方向。
2025/10/09
這篇文章帶你快速掌握 Google 最新推出的 Gemini Enterprise,了解它與以往 Workspace AI 的差異、發展時間線、功能與定價細節,以及企業導入時的機會與挑戰。讀完後,你能清楚判斷:Gemini Enterprise 值不值得成為你公司下一步的 AI 投資 🚀
Thumbnail
2025/10/09
這篇文章帶你快速掌握 Google 最新推出的 Gemini Enterprise,了解它與以往 Workspace AI 的差異、發展時間線、功能與定價細節,以及企業導入時的機會與挑戰。讀完後,你能清楚判斷:Gemini Enterprise 值不值得成為你公司下一步的 AI 投資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很常會看到 Scale AI 的消息,粗淺知道他們是在做資料標記(Data Labeling,或稱數據標記)。近來也有討論說資料會先用完,還是算力。剛好趁著這個機會深入了解 Scale AI 在做些什麼,他們如何解決資料標記的問題,以及在這領域中還有哪些玩家。 這期來聊聊 S
Thumbnail
Hi 我是 VK~ 很常會看到 Scale AI 的消息,粗淺知道他們是在做資料標記(Data Labeling,或稱數據標記)。近來也有討論說資料會先用完,還是算力。剛好趁著這個機會深入了解 Scale AI 在做些什麼,他們如何解決資料標記的問題,以及在這領域中還有哪些玩家。 這期來聊聊 S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數位時代,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數據處理需求。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企業紛紛建立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利用大量數據進行訓練,讓模型能夠理解並生成自然語言,從而實現人機協作,優化業務流程並提升客戶體驗。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變化的數位時代,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數據處理需求。為了應對這些挑戰,企業紛紛建立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利用大量數據進行訓練,讓模型能夠理解並生成自然語言,從而實現人機協作,優化業務流程並提升客戶體驗。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技術時代,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和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已成為推動業務創新和增長的重要力量。從改善客戶服務到優化運營流程,AI和ML的應用範圍日益廣泛,為企業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機會。企業又可如何利用AI和ML提升業務呢?
Thumbnail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技術時代,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和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已成為推動業務創新和增長的重要力量。從改善客戶服務到優化運營流程,AI和ML的應用範圍日益廣泛,為企業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機會。企業又可如何利用AI和ML提升業務呢?
Thumbnail
本文要探討AI的任務與實戰場景。AI技術已深入生活各層面,從違約預測到都市交通管理。AI任務主要有三類:數值型資料處理、自然語言處理(NLP)和電腦影像辨識。時間序列資料和強化學習方法(如AlphaGo)也引起廣泛關注。AI演算法和方法因應不同學派和技術發展而多樣化,了解這些基礎有助選擇適合研究方向
Thumbnail
本文要探討AI的任務與實戰場景。AI技術已深入生活各層面,從違約預測到都市交通管理。AI任務主要有三類:數值型資料處理、自然語言處理(NLP)和電腦影像辨識。時間序列資料和強化學習方法(如AlphaGo)也引起廣泛關注。AI演算法和方法因應不同學派和技術發展而多樣化,了解這些基礎有助選擇適合研究方向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機構投資者對軟體產業的投資考量,包括 AI 和 Cloud 及其與資安的關聯,以及軟體產業前景的分析和短期投資策略。另外提到 Andy Grove 的《十倍速時代》一書,闡述了 IT 技術轉變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並建議 3 個月回顧一次這個主題。
Thumbnail
本文討論了機構投資者對軟體產業的投資考量,包括 AI 和 Cloud 及其與資安的關聯,以及軟體產業前景的分析和短期投資策略。另外提到 Andy Grove 的《十倍速時代》一書,闡述了 IT 技術轉變對產業結構的影響,並建議 3 個月回顧一次這個主題。
Thumbnail
本文談及資料科學的領域與分工。首先是建造一個AI的研發流程,資料收集到 AI 模型訓練的過程,AI經歷這一切流程被創造出來並產生價值;再來本文也提及在這個領域中的各種腳色、資料工程師、數據庫工程師、資料科學家和資料分析師的各種介紹。並且強調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談及資料科學的領域與分工。首先是建造一個AI的研發流程,資料收集到 AI 模型訓練的過程,AI經歷這一切流程被創造出來並產生價值;再來本文也提及在這個領域中的各種腳色、資料工程師、數據庫工程師、資料科學家和資料分析師的各種介紹。並且強調跨領域合作的重要性。
Thumbnail
除現有已知的 AI 硬體建構廠商外,本篇並列出作者對於下一波 AI 應用興起時之潛力企業觀察清單,包含網路服務、網路安全、行業運用方案解決業者、與 AI 軟體開發商等。
Thumbnail
除現有已知的 AI 硬體建構廠商外,本篇並列出作者對於下一波 AI 應用興起時之潛力企業觀察清單,包含網路服務、網路安全、行業運用方案解決業者、與 AI 軟體開發商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