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有沒有這種感覺:越被注意,越覺得孤單?
在每一次點擊與沉默之間,我們都少了一點自己。
有時候我覺得,我們變得越來越擅長「被看見」。拍下一杯咖啡、一段風景、一行字、一個心情。 然後在螢幕亮起的那一刻,等待誰按下那顆紅色的心。
可奇怪的是,每一次被回應、被點擊、被收藏,
我都覺得自己少了一點什麼。 好像「被看見」的那個我,只剩下輪廓, 而真正想說話的自己,反而在螢幕裡慢慢模糊。
有時候我會想,也許我們並不是真的想被看見,
而是怕被遺忘。
於是,我們一次又一次更新、發文、上傳,
用可被辨識的方式告訴世界:「我還在。」
只是演算法太聰明了,它知道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愛心、
也知道什麼樣的沉默能讓人焦慮。 它餵給我們看似被理解的感覺, 卻悄悄拿走我們真實的語氣。
我知道,我們都習慣這樣了。
習慣用微笑的表情掩飾不被理解的語句, 習慣在無限的滑動中假裝還有溫度。
也許這就是我們的時代吧——
每個人都被看見,每個人都在消失。 而那個真正的自己,只能在關掉螢幕的那幾秒裡, 偷偷回來。
也許這就是我們的命吧。
被看見的瞬間,也是消失的開始。 我們以為是在對世界說話,其實只是對演算法傾訴。 而螢幕那端的回應,不是理解,是回音。
就像蘇軾的〈前赤壁賦〉那種「自我對話式孤寂」:
他吹洞簫,你滑手機;
他看月亮,你看藍光。
形式不同,靈魂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