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手術室到晶片工廠,AI 正在改寫權力結構。 高雄醫學大學成立「人工智慧生醫研究院」,啟動南台灣智慧醫療引擎; 美國與中國在晶片供應鏈的拉鋸持續升溫,AI技術競賽走向地緣新冷戰; 而矽谷創投教父 Marc Andreessen 則呼籲:在AI時代,創業家該學馬斯克,用極端專注與技術信仰重塑管理。 這場AI浪潮,既是科技革命,也是領導哲學的重生。
影音版
🔹 高醫大成立「人工智慧生醫研究院」 打造南台灣智慧醫療新引擎

高雄醫學大學於 10 月 10 日至 12 日舉辦「2025 高醫特色跨領域國際研討會」, 並正式宣布成立 人工智慧生醫研究院(AI Biomed Institute)。 董事長陳建志指出,這是高醫首次以 AI 醫學為核心的國際會議, 目標在推動 AI 輔助臨床決策、精準照護與醫學人文融合。 研究院將聚焦 AI 醫療應用、資料庫訓練與跨領域人才培育, 成為南台灣智慧醫療發展的關鍵樞紐。 研討會邀集來自 6 國、84 位講者,探討醫療 AI 的倫理、技術與未來臨床整合。
🔍 知識補充.AI 醫療正從「診斷輔助」走向「臨床決策支援(CDSS)」階段。
.AI 生醫研究需結合高品質資料庫、臨床實證與隱私保護技術。
.南部醫療體系投入AI研發,有助縮短城鄉醫療差距。
.台灣AI醫療政策正朝「資料共用、演算法審查、國際合作」三軸推進。 💬 生活化說法 未來醫生看診時,螢幕上不只是病歷,還有AI給出的「下一步建議」。
🏭 產業鏈角度 AI醫療研究院可帶動台灣醫材廠、數據標註與AI影像分析企業合作, 形成「學研+臨床+產業」的閉環創新鏈。
💰 投資角度 AI醫療為長期趨勢,國際資金正布局AI影像診斷與精準醫療軟體公司。 台灣相關廠商如睿生光電、智擎醫電、雲象科技等具潛力。
🔹 美參院通過AI晶片優先供美法案

中國啟動高通反壟斷調查 美國參議院通過法案,要求 輝達(NVIDIA)、超微(AMD) 等AI晶片商 必須優先供應美國企業後方可出口中國。 此舉意在確保AI國防與戰略領域的技術自主。 業界警告,此政策恐削弱供應鏈彈性與全球創新活力。 同時,中國宣布對 高通(Qualcomm) 展開反壟斷調查, 審查其收購車用晶片公司 Autotalks 案, 使美中AI晶片戰進一步升級。
🔍 知識補充
.AI晶片為國防與高科技產業核心資產,被視為新時代「石油」。
.美國法案實質強化AI出口管制,防止高性能晶片外流。
.中國加強本地半導體獨立研發,扶持華為與中芯國際。
.雙方行動將導致全球晶片價格波動與研發供應鏈再分配。
💬 生活化說法 AI晶片現在不只是科技產品,更是國家戰略武器。
🏭 產業鏈角度 美中對峙將加速「去中化供應鏈」與「區域製造」趨勢。 台灣、南韓、日本成為AI晶片中立製造中心。
💰 投資角度 AI晶片板塊波動加劇,但長期需求不減。 投資人可關注具地緣優勢的晶圓代工與封測公司,如TSMC、ASE、Samsung。
🔹 Marc Andreessen:創業家該學馬斯克

傳統管理已死 矽谷創投巨頭 Marc Andreessen 在 Podcast 中直言, AI 與加密革命正在淘汰傳統企業管理。 他認為新創 CEO 應學習 Elon Musk 式領導: 深入技術、快速決策、極度執行導向,並以願景凝聚團隊。 他強調,AI 時代的領導不在「授權」,而在「參與」—— 領導人需懂得親自理解系統、把控方向與倫理邊界。 雖然這種極端風格風險高,但也最能孕育顛覆式創新。
🔍 知識補充
.Andreessen Horowitz(a16z)是全球最大創投之一,早期投資了Meta與Coinbase。 .馬斯克式領導代表「技術信仰+高壓節奏」,追求極限迭代。
.AI時代的管理正從「KPI導向」轉向「產品導向+願景共創」。
.領導力正進化為「工程師式決策」與「文化驅動式組織」。
💬 生活化說法 新創領導不再是開會分工,而是跟AI一起衝。
🏭 產業鏈角度 AI驅動的組織模式將重塑企業管理產業,如自動化協作工具、遠端決策系統與AI助理管理平台。
💰 投資角度 投資人關注具「AI原生組織」特質的新創公司:快速決策、技術導向、文化可擴散。 工具型平台如Notion AI、Linear、Runway可能成為新創標準配置。
💡 我們的觀察
從醫療研究院的成立,到晶片法案的博弈,再到管理思維的重構, AI 正同時重塑三個層面:知識、生產與權力。 高醫的AI研究院象徵智慧醫療的本地深化, 美中晶片戰揭示科技主權的全球化張力, 而Andreessen的宣言則提醒: AI不僅需要技術革命,更需要領導革命。 這是一個既冷又熱的時代—— 冷在算力與競爭,熱在人性與信仰。
歡迎訂閱我們,掌握最新AI資訊^^也歡迎與我們進行更多合作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