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我們說到媽媽手冊,領完手冊後第一個要面對的事情,就是抽血檢查。每間醫聊院所都會列出一項項的自費檢查,到底有什麼不一樣,又有哪些不一樣呢?這次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這些一開始就要面對的檢查。
第一大類,健保有給付的項目
這個就是常會提到的基本抽血、第一次抽血檢查、健保產檢提供的基本項目。主要有全血液檢測(包含血紅素、紅血球、白血球、血球大小等)、血型、及傳染病檢測(B型肝炎、愛滋病、梅毒)。大多數醫院會在第一次產檢或是第二次產檢做這項檢查,同時考慮加做後面提到的自費項目。
第二大類,唐氏症篩檢、或是染色數目的檢測
這項檢查在某些國家不一定會是必選項目,但在台灣,幾乎每位醫師、每對父母都會在意唐氏症寶寶這件事,所以在台灣幾乎是必選自費檢查(但某些地方政府有補助)。我們依準確度來分:
- 羊膜穿刺
確認診斷工具,等同於100%,但帶有一些流產的風險,時間大約落在16到18週。在台灣34歲以上媽媽有補助。
- 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查
近代出現的篩檢工具,準確度達99%,僅少數情況不適用。若不細分檢查方式,僅依照項目多寡還有1.單三項常見染色體檢測、2.二十三對染色體數目檢測、3.染色體數目加微小片段缺失疾病檢測。某些縣市針對市民有補助。多數檢驗實驗室建議10週後可測,有些醫師偏向12週左右測。
- 第一孕期唐氏症篩檢
常用且性價比不錯的篩檢方法,準確度可達90%,但有技術門檻,必須有認證過的醫師或技術員進行頸部透明帶的測量及判斷鼻骨有無,加上抽血及相關病史等綜合評估,可以得到染色體異常的風險值,若風險值在1/270以上,就達到建議做羊膜穿刺的條件。一樣某些縣市有市民補助,檢測時間在11到14週之間。
- 第二孕期唐氏症篩檢
或稱為母血唐氏症篩檢,針對媽媽體內血清檢驗數值計算唐氏症風險,依據檢驗項目還可分為二指標、三指標、四指標,最準確的是四指標,可達80%左右,還是略輸於其他檢測。一樣有市民補助,檢測週數約在15到20週左右。
以上項目擇一進行即可,但凡遇到高風險,羊膜穿測就是最後提供正確診斷的方式。
帶因疾病檢測
以目前最多提到的檢測,就是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和X染色體脆折症(FXS)。當然還是有其他的項目,像是聽損基因、地中海貧血、肌肉失養症等等,種類極多。更多者甚至有類似訊聯孕知因等。這類檢查因為是測媽媽或甚至爸爸的帶因狀況,因此並無週數的差別,但最重要的是發生率是否高到需要檢測,以及這些疾病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建議經過諮詢及考量自身條件後,再行決定,畢竟價格不菲。
風險管理
最為熟知的就是早期子癲前症篩檢了。目的在篩檢出懷孕中後期可能會出現子癲前症,或者是容易發生胎兒生長遲滯的媽媽,在這邊我們就不談太多發生原因和機制,只是要說篩出來的這些媽媽,如果能及早開始使用阿斯匹靈,則有助於預防後續併發症的發生。
總結分類大概是這幾項檢查,這裡不包含後續會遇到的超音波和糖水測試。大家可以就自身的狀況先參考了解,詳細情況和最後選擇可以再和醫院診所的產科衛教師或醫師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