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還記得在做媽媽教室的投影片時,看到產檢的目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大的幾個字:減少孕婦的不安感。沒錯!為什麼我們要安排產檢呢?目的當然就是要讓準父母們能夠跟著學有專精的婦產科醫師們,隨著孕期看著寶寶步步成長。一方面觀察著寶寶是否有照著時間規律的長大,出現該有的徵象和超音波特徵;另一方面看著孕婦是否有走在懷孕正常的變化上,深怕有哪一個異常表現沒有觀察到,進而錯過了矯正和介入的最佳時機。
但這個280天的旅程,究竟應該從何時算起呢?
大部分的媽媽可能會認為就從驗孕棒驗到那天開始算,但並不是這樣。妊娠的週數其實應該是從驗孕棒出現陽性前的最後一次月經的第1天算起,也就是醫療上常說的LMP(last menstrual period)。
而我們再經由最後一次月經的第1天往後算280天後,得到懷孕滿40週的那一天,就是所謂的預產期了,即為EDC(espected date of confinement)。但有些媽媽不是這麼簡單容易可以用最後一次月經的第1天算出預產期,需要再經過週數校正。那是因為絕大部分的婦女月經週期是28天左右,排卵日也幾乎就是月經的第14天,以這樣的情況就比較好估算;然而有些時候事情不像我們想像如此順利,有些人的月經週期就是不規律,亦或是這次的週期排卵日就因其他緣故慢了,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就會以胎兒大小重新校正預產期喔!
雖然名為預產期,預計生產的那一天,不過只要經過校正或確認,這個日子就會像是我們的生日一樣,不會變了,也不會因為寶寶的大小而調整。它存在的目的,是告訴所有的醫療人員:這個寶寶、這次懷孕目前已經走到哪個階段了,而相對應的,我們應該要安排什麼樣的檢查,該做什麼樣的衛教。以國健局的安排,目前健保提供14次的產檢以及基本的檢查,更詳細的內容將會在後續的文章中告訴大家。
一旦踏上這280天的旅程,接著就是尋找戰友的時候了,而產科醫師其實就是媽媽們這280天旅程的嚮導,期許能減少媽媽們在整個孕期中的不安與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