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太陽很毒,鐵皮屋頂像一個蒸籠。
我蹲在車旁,看著師父揮著手裡的扳手,擦掉額頭的汗。
風扇呼呼吹得比說話的聲音還大,油味混著橡膠味在空氣裡飄。就是在這樣的地方,我第一次知道什麼叫「職人」。那個詞原本只是印在他們藍色工作服上的兩個字,但那不是職稱,而是一種態度。

沒有冷氣、沒有華麗的招牌,只有一群把汗水變成節奏的人。這裡的每一聲敲擊,都是專業的語言。
車燈白內障的眼科聖手
耀特是一間在蘆洲的保修廠,專修Mondeo,也照顧福特的整個車系。大部分的時候,整間屋裡都是Mondeo,偶爾幾台Focus,但我也曾看過雙B的車開進來。
把柴油Mondeo賣給我的朋友說過,老闆Allen,在車友圈是人稱「A冷」的眼科聖手。因為,他專門處理「車燈的白內障」。
所謂車燈白內障,就像人的眼睛會隨時間變得混濁、失去透明度, 車燈外殼,也會因為長期日曬、風吹、雨淋而氧化霧化,逐漸泛黃、霧化、失去透光性,變得模糊。
這時候,車燈雖然還亮,卻照不遠,因為焦點散了,光變鈍了。
聽起來,有一點像是「眼睛老花」,這時候,車燈雖然還亮,卻照不遠,因為焦點散了,光也變鈍了。
真正厲害的職人,能不更換整組燈具,而是把車燈細細拆下來,打磨、拋光(噢噢聽說很難拆)……之類的,讓燈罩重新透亮——就像幫車子「做白內障手術」!
這不是修車,這是醫術。

看我炯炯有神!
鐵皮屋裡的專業節奏
一走進去,就能聽見金屬敲擊的聲音、氣動扳手的氣流聲。
寬闊的空間裡,有一種節奏:拆、擦、鎖、確認,每個動作都俐落又穩。
修車的場地畢竟沒有空調,即使開著大大的電扇,但拆東拆西、上上下下,往往不用多久,他們整個背就已經濕透了。
忙起來的時候,常常就默默過了用餐時間。
或許是因為手頭的工作做到一半,不好中斷; 或許是太專注了,一不留神時間就過了;也或許,只是不想讓在場的車主久等。
這樣的工作不只是體力的考驗,更是耐力與耐心的試煉。
他們在一動一靜之間,就能察覺哪裡需要調整;回過神的功夫,車子就修好了。那是一種默契的合作,也是一種無與倫比的專注。
我後來想,那樣的專注,不是訓練出來的,而是尊重自己的工作。

裡面有個有冷氣的休息室。
修的不只是車
有一次,我的水管突然漏水。
水箱都空了,情況不妙,只好臨時開去耀特。
那天是週六,場子裡車很多、聲音也大。一走進去,林大哥只抬頭看了我一眼,只是笑了一下:「等等幫妳看一下。」就這樣,沒有多的客套,也沒有驚訝。
即使後來,車子一台一台開進來,但他們仍舊不慌不忙地,也沒讓我回頭再來,只是暫放下手邊的工作,掀開引擎蓋檢查。
我站在旁邊,看著他們忙得停不下手,汗一滴一滴地落下,但手裡的動作仍然穩定、有節奏。忙碌卻冷靜,一切像是呼吸。
我心想,那份熟練不是冷漠,而是一種默契,也是一種信任。他們修的不只是車,而是那個讓機械重新恢復節奏的世界。
在專業裡的暖意
我曾經為了一些小問題跑了好幾趟。有時是輪框不明的摩擦發熱,有時是電線束漏水,有時只是煞車聲太大。
他們從來沒有不耐煩,反而會問:「上次那個情況還好嗎?」
那種被記得的感覺,讓人心裡暖了一下。
前幾天晚上,我臨時跑去公司旁邊的連鎖汽車用品店裝行車記錄器(要是再不裝,我爸就要上手了——但我真的不想讓他弄……)。
那個施工區亮亮的、聲音嘈雜,車和車之間距離很近,師傅把車開進去後,居然沒有拉手煞。等我發現時,也已經準備要把車開走了。我整個人嚇了一跳,也有點生氣。
因為這意味著,在施工的過程中,車子都是在沒拉手煞車的情況下停在升降機上啊!
那一瞬間,我就想起耀特。在那裡,每一顆螺絲都會被確實鎖好,停車拉手煞是基本動作,根本不可能放著。
而一旁的的朋友恰好也在這時開口說:這種事情在耀特就不可能發生。
還記得有一次,原廠通知我某個零件需要更換,建議盡快處理。那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後來我照例去耀特檢查,技師看了看,只說:「這個不用換,狀況很好,繼續用吧。」
那一刻我有點安靜下來,心裡忍不住「挖賽!這麼誠實的專業也太稀有了(這樣可以嗎?)」那種「不急著賺你錢」的判斷,比任何保固都更讓人信任。
我學到的尊重
我在耀特待過好多個午後。
有時等料、有時只是看他們修別人的車。他們手上有各種因為工作留下的戰績。可那雙手,也撐起了我對「專業」這件事的新定義。
禮貌與尊重,總是會被考驗。
那天是週六,場子裡忙得像打仗。
我坐在角落等料時,看見一台小車開進來,車子徑直開到最前面的四輪定位台前。駕駛連車都沒下,窗戶搖下來,從裡面伸出一隻手,上面拿著一盒燈具。
駕駛沒有下車也沒有轉頭,甚至一句話也沒有主動開口說。
在看到這個畫面的當下,我還以為他是來「送料」的。但師傅接過那盒燈,沒有皺眉,只是問他希望怎麼裝?語氣平靜得像什麼事都沒發生。
那畫面我記得很清楚。
不是因為那個客人太沒禮貌,而是因為師傅的專注,他好像有一個屬於工作的世界,那個世界裡有秩序、有節奏,不需要靠大聲或權勢去維持。
他們的專業,來自於對工作的尊重, 而那種尊重,也會延伸到對每一個人的態度。
我想,這就是職人吧。他們是技師,是專家,是車車的大師。
花錢不代表高人一等, 誰都沒有資格因為「付錢」就失去禮貌。

鐵皮屋下的專業與汗水,是城市最被忽略的光。
只不過,這樣的事在哪裡都一樣。
在職場裡,有人把公司交給他的權力,誤以為是自己的能力;以為自己能指揮誰、批評誰, 就代表「比別人厲害」。
而在修車廠裡,也有人以為——花錢的人就是老大。
每次看到那樣的場面,我都會覺得好氣。
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那些專業、安靜、誠懇的師傅們。他們在高溫下工作、滿手油污, 卻仍然以最穩的手、最好的態度去回應世界。
我常想,如果有一天我們每個人都能像他們那樣,在自己的位置上,保持那份尊重與穩定, 這世界應該會比現在更可愛一點。

這個用車子的座椅當成休息是的沙發,也是很可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