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蹲在修車廠的角落,看著師傅們忙進忙出。
他們抬起車、拆輪、打開底盤護板,眼神專注,像在進行一場某種不需要語言的儀式。即使不太說話,互看一眼、比個手勢,就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
他們沒有查電腦,也沒有翻手冊, 就順著經驗,邊檢查邊判斷, 不慌不忙地,一層層把問題找出來。螺絲鬆開、油管拆下,那一連串動作乾脆俐落,氣動扳手的聲音「嗒嗒嗒」地響著, 空氣裡混著油味、金屬粉與夏天的悶熱。
我看著那些手——厚實、沾著油的手——一邊轉、一邊聽、一邊感覺。 那不是書上學來的動作, 更像是一種「身體在思考」。
不是炫技,而是「已經成為日常的精準」。那個瞬間,你可能會突然明白:專業,不是懂很多理論,而是能讓事物恢復正常。
那是一種熟練的節奏,而我在旁邊看得出神。
一台車,是怎麼組起來的?
車在工廠裡誕生時,一切都像被精密演算過。
機械手臂焊接、噴漆、鎖螺絲, 每個角度、每個力道都被設定好;從引擎到底盤,每個零件都在標準環境裡被安裝到位;電腦會校正軟體、測試各項功能。
那是一個乾淨、準確、近乎完美的世界。
但等車子上了路,那份完美就慢慢被時間改寫:真正的考驗,是在工廠之外開始的。
工廠組裝 ≠ 維修拆裝
我後來才發現,車子在工廠裡是機器人生出來的,可是一到了修車廠,卻得靠人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拆。這兩件事,看起來相似,其實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工廠的組裝線追求「一致性」——
乾淨、精準、節奏固定。每一顆螺絲的角度都一樣,每一步都有程式控制。
但修車不是。
當車子離開工廠、經過日曬雨淋、油汙鏽蝕之後,它就成了一個有個性的生命。每一次拆裝,狀況都不一樣。
有時螺絲卡死、有時塑膠卡榫脆化, 要用力、要加熱、要「感覺它能不能鬆」。
那不是照SOP就能完成的事,那是靠經驗、靠手感、靠直覺的判斷。
工廠造的是車,修車師傅懂的是生命
維修的本質是「診斷」,不是「組裝」。
工廠的世界是標準化的,修車場的世界則是變數。每輛進場的車都不一樣, 有的卡住螺絲、有的線路老化、有的零件改裝過。
修車師傅的工作像在破案。
他得聽聲音、看震動、摸熱度、聞味道。有時只是轉個角度,就能判斷出是哪個零件鬆了。 那不是理論能教的,是時間換來的「手的記憶」。
他們知道哪顆螺絲不能硬轉,哪個接頭要先鬆哪一邊才不會卡死。這些細節沒有寫在手冊裡, 卻是讓車恢復正常的關鍵。
我常常覺得,修車師傅有點像醫生。
組裝是照流程,但維修是「找問題」。他們得先聽「病徵」: 是聲音怪?抖動?還是亮起那個橘色的警示燈?
我見過他們的推理過程——
拿手電筒照、用手摸、再聽那個聲音的位置。沒有電腦,也沒有報錯碼, 就靠一種內建在身體裡的邏輯。
當他皺眉、再放鬆,輕輕說出「是這裡」的時候, 那個瞬間比任何儀器都讓人安心。
修車,其實是一門醫學
你說,AI能掃描影像、分析報表、生成程式。
但它能分辨那一聲輕微的「咕嚕」嗎? 能聞出柴油和機油的差別嗎?
哲學家波蘭尼(Polanyi)說過:
「我們所理解的多於我們所能說的」
修車師傅就是那句話的最好例子。他們的知識不是寫在螢幕上,而藏在身體裡。那是一種默會知識,一種靠經驗累積的本能。
從「確定」到「不確定」
我常想,我的工作和他們的工作差別太大了。
我們這些白領,坐在乾淨的辦公室,處理的是檔案、簡報、數字與情緒。一整天結束後, 常常分不清自己到底「做完了什麼」。
而他們的工作,是具體的。
漏油修好了、聲音消失了、引擎順了—— 結果清楚、成就感可見。
這種確定性,真的很棒。
AI能取代的與不能取代的
這幾年我常想:AI是不是也能學會修車?
畢竟它能影像辨識、能計算、能模擬故障。但當我看著林大哥伸手摸著管線、用鼻子聞出柴油味、然後點頭說「是回油管」,我就知道——AI 還差得遠。
機器可以學習結構,卻學不會「感覺」。
它能複製流程,卻無法在意外中即興反應。而那正是修車師傅的專業所在。
因為這些工作依賴感官、判斷與現場應變。
AI能分析數據,卻無法伸手去摸那顆螺絲的阻力。它能模擬聲波,但還聽不懂哪一種震動代表「快壞了」。
工廠裡的機器追求精準,而修車師傅追求理解。
手工智慧,是科技的另一面
我後來發現,那是一種「手的智慧」。
他們的知識不是存在於螢幕、也不是存在於文件, 而是存在於手指的力道、耳朵的頻率、心裡那份篤定。
我們的工作越來越虛擬,一旦網路斷了、電腦壞了,好像什麼都不剩。但他們的智慧留在身體裡,那是一種真正的技藝,也是一種人格。
汽車工廠展現的是人類的工程能力,修車師傅展現的,則是人類的感知能力。他們靠手、靠耳、靠經驗維繫著那條細微的平衡。
我的小車車能繼續跑,不是因為AI的演算法,而是因為那雙懂得它脾氣的手。
原來如此——工廠造的是車, 修車師傅修的是我們與機械之間的信任。 而那份手感、那份直覺, 正是AI最學不會的技術。
專業,不只是一份職業
我想,這世界終究還是需要那些願意蹲下來、聽一聽機械聲音、摸一摸油痕、 然後說出「是這裡」的人。
他們讓我重新理解了什麼叫「專業」——不是頭銜,也不是技術, 而是一種對工作的敬意, 一種讓東西重新運作、讓世界繼續轉的溫柔。
我真的好喜歡我的車車,也好喜歡我的修車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