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伊德把性欲視為人類行為最根本的動力,認為人類與他人建立關係,是為了滿足自身本能的欲望。
然而,佛洛姆認為,人類並非孤立的存在,而是在關係中形塑自己的。
他認為,這種關係對人類的人格養成具有重大意義。人類需要他人,並不是因為把他人當作滿足欲望的手段,反而是透過這種關係,人們才能成為真正的自己,並成長為完整的人格。因此,人類對人際關係的需求,不只是基於生物性的驅動,而是來自於更深層的心理需求。佛洛伊德認為,精神官能症的起源在於理性(ego,自我)尚不成熟的兒童,無法徹底解決自身性欲(id,本我)與父母權威(super-ego,超我)之間的矛盾。
佛洛伊德將這種衝突稱為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年幼的男孩對自己所遇到的第一位女性(即母親)產生了性欲,於是他與父親進入競爭關係,並受到父親的威脅。自我尚未成熟的孩子無法用適當的方式處理這種衝突所引發的不安,因此就產生了精神官能症。
佛洛姆則認為,孩子們對父母抱有的是強烈的情感連結,而不是性方面的熱情。母親是給予照顧與關愛的人,父親則是給予教導的人。尤其當孩子與母親在情緒、肢體上缺乏深層接觸時,孩子的心智發展會受到嚴重損傷。
也就是說,與母親的親密關係,對孩子來說是最原始的需求。前面提到的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哈利·蘇利文(Harry Stack Sullivan)的實驗也顯示,相較於性欲,其實對「溫暖人際關係」的需求才是人類最原始的需求。
在華盛頓聖伊麗莎白醫院工作時,蘇利文要求醫院專門為自己的病患準備病房,並規定只能由富有同理心的護理師照顧這些病患。在病患受到護理師尊重、不被羞辱的情況下,他們的康復率顯著提高。
哈利·蘇利文對精神分析學的貢獻在於,他揭示了——要實現心理健康的生活,重要的不是原欲,不是對性欲的滿足,而是溫暖的人際關係。
擷取自不安的時候唸唸佛洛姆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