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姆《To have or to be》:語言中的存在與擁有 ft.完形 Gestalt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佛洛姆在《To Have or To Be》一書中深入探討了「擁有模式」和「存在模式」之間的區別,並指出我們所選擇的模式也會展現在語言的使用上。這篇文章將探討語言如何反映我們的生活模式,並談及完形治療如何從當事人的語句看出端倪、協助當事人通過改變語言來促進自我覺察和內在整合。

舉例來說

  • 感覺今天中午很適合吃麥當勞。
  • 你們覺得今天午餐吃麥當勞怎麼樣?
  • 我們中午吃麥當勞如何?

這三句意思相同的話,表現出各自的生活風格,大家可以想一下自己或朋友的說話習慣比較像哪一種,又或是:

  • 我有失眠的問題。
  • 我失眠。

不同的用字遣詞,反映人們在生活中傾向的是「存在模式」還是「擁有模式」(詳上篇洛姆佛洛姆《To have or to be》:從擁有模式到存在模式 )。

  • 這道菜不是我喜歡的那種
  • 我覺得這道菜還好
  • 我不喜歡這道菜
  • 這邊幫你做個結帳的動作
  • 這邊幫你結帳

佛洛姆認為,擁有模式的人更傾向於使用名詞化的語言,而存在模式的人則更喜歡使用動詞來表達過程和內在的感受。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這兩種模式的語言使用隨處可見。

  • 我覺得這部電影很無聊。
  • 這部電影讓我感到很無聊。
  • I have an idea…
  • I think…

從詩歌中看擁有模式與存在模式

書中引用了Alfred Tennyson、松尾芭蕉、歌德的詩來分別代表擁有模式、存在模式、與介於兩種模式之間。

詩意的擁有模式、存在模式

詩意的擁有模式、存在模式

擁有模式:Tennyson

raw-image

牆縫中的花朵,我將你拔起
我把你握在手中,根和一切,
小花啊——但如果我能理解
你的本質,根和一切,以及所有的一切,
我就會明白神與人是什麼。

詩中,詩人將花連根拔起,試圖通過擁有花來理解其本質,甚至理解神和人的本質。這表達了一種對控制和佔有的渴望,認為透過物質的擁有可以進一步獲得知識和理解。佛洛姆指出「這種模式忽視了真正的存在和內在的體驗,反而強調外在的擁有和控制」。


存在模式:松尾芭蕉

raw-image


當我仔細觀察時
我看到薺菜花在籬笆旁盛開!


詩人僅僅觀察花的存在,沒有採摘或控制的行為。這反映了對當下經驗和自然美的欣賞,是一種純粹的存在,展現了存在模式是對生命和世界的直接體驗,而不是藉由佔有來理解或控制。


擁有與存在模式:歌德

raw-image

我獨自在森林中漫步, 什麼也不找,

那是我的心境。

在陰影中

我看到一朵小花站立,

明亮如星星,

如美麗的眼睛。

我想摘下它,

但它甜甜地說:

我是為了凋零 才必須被折斷嗎?

我連根將它整個鏟起,

將它帶到漂亮房子旁的花園。

然後我再次將它種下

在一個安靜的地方;

現在它一直在蔓延並開花。


佛洛姆藉最後這首詩指出:即使在試圖擁有的過程中,我們仍然可以尊重和保持存在,達到一種平衡。

這三首詩除了更清晰地表達出擁有模式和存在模式,也是語言展現其生活模式的例子,某種程度上,詩也同樣展現了作者的生活模式。


逃避存在的語言 與 消融力量的語言

上述讓我想到完形治療會透過分析語言,幫助個案發現和改變他們的語言模式,從而促進自我覺察和內在整合。

像是逃避接觸的人會更愛使用“it”,「它」說(it said),來減輕自己與事情的關聯或責任,反之,使用「我」則會讓當事人有更多接觸,以下的例子應該可以表達出那種距離感的差別。

  • I find it difficult to make friends.
  • It’s hard for me to make friends.
  • Making friends is difficult for me.
  • 交朋友是困難的
  • 我很難交到朋友

就我自己的觀察,現在有個更加明顯的趨勢是有些人超愛使用這類「消融力量的語言」:可能、大概、應該、我猜;或是當「不想、沒有意願」的時候使用「我不能」來替代。當然,這些用詞都只是傾向、或一種比例,不是絕對的。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些語言模式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理狀態,讓我們進一步探討這些模式背後的心理機制,以及它們如何在完形治療中被識別和轉變。

對話:完形治療對語言的處理

語言細節

  1. 逃避責任的語言
    當我們說「他讓我很生氣」時,我們把自己的情感反應歸因於他人,這是一種逃避責任的表達方式。這樣的語言使我們無法真正面對和理解自己的情感。改變為「我感到很生氣,因為……」能夠幫助我們承擔情感責任、促進自我覺察。
    • 消融語言:他讓我覺得很生氣。
    • 完形治療的語言:我感到很生氣,我認為他說的話是不尊重人的。
  2. 內在分裂的語言
    使用「應該」這樣的詞語表達內在的分裂和衝突,這反映了內在的強迫和抗拒。改變語言為「我選擇……」能夠統一內在的不同部分,促進整體性和自我統一性。
    • 消融語言:我應該去健身房,但我總是很懶。
    • 完形治療的語言:我選擇不去健身房,因為我現在更想放鬆。
  3. 模糊自我表達
    使用「你知道」或「人們」這樣的語言模糊了個人的經驗和責任,使得情感表達不夠真實。改變為「我感到……」能夠更加真實地表達自我,增強自我統一性。
    • 消融語言:你知道,當人們被忽視時,他們會覺得很糟糕。
    • 完形治療的語言:當我被忽視時,我感到很糟糕。

心理機制

  1. 責任轉移
    逃避責任的語言使個體將自己的情感和行為歸因於外部因素,這種責任轉移能夠暫時減輕內在的壓力,但長期來看會削弱個體的自我覺察和成長。
  2. 內在分裂
    內在分裂的語言反映了個體內部的矛盾和衝突,這種分裂可讓當事人暫時不正面處理衝突,但也使得他內心的難以平衡、整合。
  3. 自我模糊
    模糊自我表達的語言使迴避或表達自己的感受,也同樣有某種逃避責任、甚至逃避存在的效果,這種模糊使得個體在與他人的互動中缺乏真實性和連接。

範例:完形治療對語言的處理

原始語句:

「你知道,有時候我們真的很難處理這些辦公室的衝突。他讓我很生氣。我應該對他友好一點,但我真的不喜歡他。」

上述語句看起來很日常、很自然,但細究後有不少線索可以核對、開展:

  • 逃避責任:「當你說‘他讓我很生氣’,你似乎把你的情感反應歸因於他人的行為。我們可以嘗試轉變這種表達方式嗎?你可以說‘我感到很生氣,因為……’嗎?」
    >>轉變後:「我感到很生氣,因為他的評論讓我覺得不被尊重。」
  • 內在分裂:「你提到‘應該’對他友好,但你又‘真的不喜歡他’。這裡面似乎有兩個矛盾的部分。你能更具體地描述一下這兩部分的感受嗎?」
    >>轉變後:「一方面,我希望能和同事保持友好關係,因為這對工作的協作很重要。另一方面,我覺得他的行為非常不尊重人,這讓我很難喜歡他。」
  • 模糊自我表達:「你剛才提到‘我們真的很難處理這些辦公室的衝突’,這裡的‘我們’指的是誰?你能用‘我’來表達這段經驗嗎?」
    >>轉變後:「我覺得自己很難處理這些辦公室的衝突,特別是當涉及到情感和個人尊重時。」


統整後的語句:

「我感到很生氣,因為他的評論讓我覺得不被尊重。一方面,我希望能和同事保持友好關係,因為這對工作的協作很重要。另一方面,我覺得他的行為非常不尊重人,這讓我很難喜歡他。我覺得自己很難處理這些衝突,特別是當涉及到情緒和個人尊重時。」

當然這只是為了說明而虛構的例子(請見諒😅),但仔細觀察你一定也會發現那些更活出自我、更對自己真誠的人會比較常使用存在模式、或更有力量的語言。

小結

  • 佛洛姆主張存在模式與擁有模式的人會有不同的語言風格
  • 我認為現在的人也是如此,許多人還多了一個傾向:使用會消融力量的語言
  • 關注自己的語言風格、自我對話時的用詞,有助於自我覺察,也是改變模式的一個小切入點,像是完形治療那樣。


用AI畫圖很好玩

用AI畫圖很好玩


avatar-img
6會員
11內容數
哲學、心理、諮商、社會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閱讀生活大師的著作,學會理解它們所言的真正涵義,在「你想如何生活」這個問題上形成自己的信念。(佛諾姆) 存在的藝術是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佛諾姆在繼愛的藝術和聆聽的藝術後所撰寫的第三部曲。佛諾姆在探討精神分析之後,在存在的藝術一書中繪製了一套引導人邁向存在的步驟。他認為社會分析和個人分析是密不可
Thumbnail
一個人必須有批判性,才能看見表象背後的事物。(佛諾姆) 佛諾姆在一九五六年完成愛的藝術,呼籲人們會到自身人格的重塑,完整自我,成為一個有創造力取向的人,積極打磨自己愛人的能力。具有社會學家、心理治療及精神分析專家等多重身分的佛諾姆,更在他精神分析的專業領域,強化關於愛的實踐的深化。聆聽的藝術就紀錄
Thumbnail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小我模式和存在模式,及其如幻的智慧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通過融入存在模式,我們能夠超越小我的限制,回到當下的純粹經驗,體驗內心平靜和幸福感。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存在型生活模式和儀式感之間的聯繫,並從心理學、社會學和文化研究的角度討論了儀式感的多重功能。同時,文章也闡述了存在型生活模式與工具型生活模式的對立以及異化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佛洛姆的心理學如何與現代社會對話,幫助我們解開人類心理的謎團,重新認識自我。從他的批判對現代社會的觀察,到對個體心理問題的釐清,佛洛姆的著作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沒有能力自發行動、表達一己真正的感受和想法,結果必須對別人和自己呈現虛擬的自我,這正是自卑感和虛弱感的根源」                                                                                              
Thumbnail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在與神對話中,有講到所謂的「是 -> 做 -> 有」的模型。 最早看到的時候,覺得怎麼這麼的切中核心,而且在與神對話系列中,會常常出現。 大部分人都是需要「有」什麼,然後需要去「做」什麼,然後才會「是」什麼。但是應該是要顛倒過來的。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閱讀生活大師的著作,學會理解它們所言的真正涵義,在「你想如何生活」這個問題上形成自己的信念。(佛諾姆) 存在的藝術是人本主義精神分析心理學家佛諾姆在繼愛的藝術和聆聽的藝術後所撰寫的第三部曲。佛諾姆在探討精神分析之後,在存在的藝術一書中繪製了一套引導人邁向存在的步驟。他認為社會分析和個人分析是密不可
Thumbnail
一個人必須有批判性,才能看見表象背後的事物。(佛諾姆) 佛諾姆在一九五六年完成愛的藝術,呼籲人們會到自身人格的重塑,完整自我,成為一個有創造力取向的人,積極打磨自己愛人的能力。具有社會學家、心理治療及精神分析專家等多重身分的佛諾姆,更在他精神分析的專業領域,強化關於愛的實踐的深化。聆聽的藝術就紀錄
Thumbnail
◪《愛的藝術》姐妹篇/佛洛姆從社會、宗教、文化直視人性的辨證 因為被列入名人推薦行列中,得做點什麼,以下是我的推薦內容~ 其實這是 1964 年出版的,時間上來說不能稱為新書,算是重版出來。雖然距今已經八十多年,但我覺得他的觀點放現代脈絡也是毫無違和感。 在今年三月起時我辦了六次《愛的
Thumbnail
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小我模式和存在模式,及其如幻的智慧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通過融入存在模式,我們能夠超越小我的限制,回到當下的純粹經驗,體驗內心平靜和幸福感。
Thumbnail
身處於二維的世界。我們經常用是非、對錯、好壞、美醜來定義生活中許許多多的人、事、物。 是我們深處於這個世界的共通語言及維持社會正義、道德標準的方式。 讓我們能明白對方所要傳達、表達的意思、理念。但真的重要嗎?有標準答案嗎?都來自我們自己如何看待及解讀吧!是一種意識形態、本能的反應,不一定得要照單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存在型生活模式和儀式感之間的聯繫,並從心理學、社會學和文化研究的角度討論了儀式感的多重功能。同時,文章也闡述了存在型生活模式與工具型生活模式的對立以及異化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佛洛姆的心理學如何與現代社會對話,幫助我們解開人類心理的謎團,重新認識自我。從他的批判對現代社會的觀察,到對個體心理問題的釐清,佛洛姆的著作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沒有能力自發行動、表達一己真正的感受和想法,結果必須對別人和自己呈現虛擬的自我,這正是自卑感和虛弱感的根源」                                                                                              
Thumbnail
存在主義的傳統是在「人類存在的限制和悲劇性」和「人類生命中的機會和可能性」之間尋求平衡。
在與神對話中,有講到所謂的「是 -> 做 -> 有」的模型。 最早看到的時候,覺得怎麼這麼的切中核心,而且在與神對話系列中,會常常出現。 大部分人都是需要「有」什麼,然後需要去「做」什麼,然後才會「是」什麼。但是應該是要顛倒過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