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行行程裡,看見自己不再一樣的反應
一、從蝴蝶酥開始的討論
原本只是簡單的安排。朋友建議帝苑的蝴蝶酥比曲奇四重奏好吃,價格差不多、又離飯店近。於是我想著,既然如此,那就安排一下,把它加進行程。沒想到,當我把想法告訴妹妹時,她立刻噼哩啪啦說出一整天的計畫:
先去某個景點、再趕去尖沙咀拍照、接著還要去灣仔……最後才有空去拿蝴蝶酥。
聽著聽著,我心裡浮出一股熟悉卻不太舒服的感覺:
「為什麼好像整天都被塞滿了?」
「為什麼這趟旅行,好像沒有我的位置?」
那一刻,我意識到自己被觸動的是「被控制」的感覺。
二、選擇退後,而不是衝突
過去的我,可能會直接不耐煩、臉色不好看,甚至跟她頂回去。
但這一次,我停下來了。
我先後退一步,去看清楚自己心裡的感覺:
不是因為行程本身,而是因為「沒有被聽見」。
真正不舒服的,是「自己不被尊重」的感覺
三、用新的方式表達
於是,我回到妹妹身邊,試著更溫和地說:
「我知道你幫忙安排了很多行程,但我有一個小小的請求,能不能也加一些我想去的地方?」
妹妹愣了一下,隨即回應:「可以呀!那你自己要找看看要去哪裡啊。」
我解釋:「我比較隨性,可能不是現在就查好,而是當下想起來才會決定。但這趟旅行,不只是你的,也是我們一起的。」
她點頭答應了。
四、看見自己的成長
事情的結果比我想像的順利。
但更重要的是,我看到自己不再被舊模式綁架。
我沒有用情緒去抵抗,也沒有悶著不說,而是練習在退後思考後,用溝通取代對抗。
這一刻,我很開心:
因為我看見了自己真的在改變。
舊的「控制 vs 被控制」信念,正在被新的習慣慢慢取代。
五、旅行之外的提醒
其實,這段對話已經不只是旅行行程的討論。
它更像是生活給我的一堂課:
我們能不能在被觸動的時候,先停一下、回頭看清楚真正的感受,再去做新的選擇?
有時候,成長並不是外在的「事情變好了」,而是內在的「我變得不一樣了」。
六、幸福的另一個角度
就在我靜下來整理的時候,腦海裡忽然出現一個聲音:
「你不覺得很幸福嗎?有人幫你把行程安排好,你什麼都不用煩惱,只要享受就好。」
我愣了一下,卻也笑了。
原來,除了「被控制」的不舒服,我也能選擇看見「被照顧」的幸福。
這趟旅行,最後帶給我的,不只是風景或美食,而是一份提醒:
幸福,往往就藏在我們選擇怎麼看事情的角度裡。
💭 想知道我怎麼從「被誤會、被掌控」的關係裡,學會溫柔地放手嗎?
🎥 看這支影片 👉《被質疑那一刻,我快哭了》
有時候,真正的愛,是給彼此一點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