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了流行性感冒盛行的季節,各個學校開始忙碌學生們的疫苗接種注射。
這也是一個 大人相對安心,小孩非常痛心 的時節~
記得自己小時候是超級 超級 超級 害怕打針的孩子,所以家長絕對不會提前告訴我當天要打針,總是到叫號之後,我才知道接下來要面對的是什麼……這樣的情況真的非常可怕,幾乎是夢靨一般的困擾著我。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到現在都還記得~),我的恐懼和恐慌升到了最高點,直接突破4、5歲小小年紀的我心裡所能承受的最大極限,我整個大崩潰,在診所裡尖叫、大哭大鬧,說不打就不打,爸媽如何威逼利誘都無效,他們最喜歡恐嚇我 醫生叔叔會生氣喔!(人家明明很溫柔!)
那天我呈現了下圖的狀態 ↓

打針拉鋸戰開跑
外面候診的大人、小朋友都瞪大雙眼盯著我,爸爸抱著我的身體使勁拉,媽媽和護士小姐則用力想扳開我的手指,全部人都在和我對抗,而我的手指也很拼命,摳門框摳的特別緊,有一度甚至覺得我快要勝出了!
但當我的手指被扳開那一霎那,我有種要 壯烈犧牲、慷慨赴死 的悲壯感,最後當然還是難逃打針的命運……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小小年紀如我,已深深體會荊軻當時準備從容就義的心情~
而有了可愛的寶貝女兒之後,在她還沒開智(聽懂人話)前,當然可以怎麼打就怎麼打,小嬰兒哭兩聲就忘了~
但當她已經長大到知道打針的威力後,我是絕對不想讓她跟我一樣,每次打針都要經歷一段刻骨銘心的煎熬之路。
因此,就開始了我突發靈感之下,告訴她的 有關『打針』的一連串故事~
今天先來介紹『針的種類』:
螞蟻針:測血糖那種,輕輕在手指刺一下的迷你針
蜜蜂針:幼兒到升小學期間的所有較小支劑型的疫苗
老虎針:雖然是小小支,但注射後很痛的疫苗(跟老虎一樣兇猛)
大象針:點滴瓶(看到手背上或手肘窩處插一根長長的針,上面還貼滿膠布,就覺得非同小可)
~以下是各種針類的故事集錦~
從小時候害怕打針開始,我就一直記得 有誰 告訴過我,打針就像 被蜜蜂叮一下 而已,沒有很痛。(長大後內心OS:你最好有被蜜蜂叮到過啦!)
所以當女兒稍大約2、3歲開始害怕打針時,我就跟她說:『這是蜜蜂針喔(小時候被騙歸被騙,變成家長後一樣可以對孩子合理的靈活運用),小小的沒有很大支,你看看有那種大象針(點滴瓶),那個才是比較痛的喔!』
因有帶女兒去過大醫院,看到過其他小朋友打點滴,當下就告訴她那是大象針,她就印象非常深刻。
小小的孩子對 痛的感受程度 還不是很會辨別,痛就是痛,什麼 一點點痛 還是 很痛,對他們來說都是痛。
所以我們需要將『痛』這種感覺『可視覺化』,讓她有具體的東西去比較,她就知道,『啊,跟那~麼大支的大象針比起來,我今天要打的只是蜜蜂針而已,其他小朋友都可以忍耐了,我應該也可以~』
讓小小的孩子自己去比較『看得見的差異』,這樣她就會相對的打從心底比較接受,蜜蜂針比大象針還不可怕,我願意試試看這樣~
(愛比較是人的天性啊~)
從此女兒對打針就不是那麼的抗拒,沒有出現過我以前小時候 丟臉大爆走 的情形,也算是幫她保住了一點顏面🌿
而有些疫苗打完的後座力是很強的,打的時候還好,打完會非常痠痛,所以我一般都會在女兒打完之後,問她有沒有很痛?如果她痛到哭,就會趕快抱抱安慰她:『哇~剛剛那支『老虎針』妳都敢打耶!超級勇敢的!要是媽媽一定也會大哭的~妳已經很棒了!我們去吃冰淇淋吧❤️』(立馬轉移注意力)
到了女兒幼兒園中班時期,有一次不知道要測什麼血液數值,學校有刺手指頭採取小小滴血的檢查,她很早就知道有這個檢查,因此有些害怕。
我就告訴她,那是『螞蟻針』,比蜜蜂針還不可怕,小小的刺一下而已。
我拿起桌上削的較尖的鉛筆,在她手指頭輕壓,讓她感受就是這種感覺,她有了跟蜜蜂針比較的差異和實際的觸覺示範,就變得比較不害怕一些,說會努力勇敢面對~
等當天檢測完接她回家,我問她 螞蟻針痛不痛?
她很開心的跟我說 不怎麼痛,反而老師要幫她擠手指把血擠出來時才很痛。
我立刻補上滿滿的情緒價值,『哇妳好勇敢喔!真的都不痛嗎?妳好厲害!』
然後順便告訴她,媽媽都還沒刺過螞蟻針耶!妳已經比我先收集到好多種針了,真是太厲害了!表情呈現羨慕樣~
(一種把累積打針種類升級成搜集寶可夢的概念)
她就很開心會到處跟人炫耀:『我比媽媽厲害喔!我已經打過好幾種針了喔!』
看著她開心的樣子~
心裡無限感慨,哎呀~我用靈感連結上的育兒版無字天書沒白翻!
💫靈感小提示:
針的種類可以自行幫孩子更改成他喜歡的角色或動物,例如男孩子就是寶可夢、機器人、車車等系列卡通會出現的角色,女孩子就可以是迪士尼系列⋯⋯等~可以靈活運用~
但自己還是覺得 動物 是最好聯想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