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發日記D89 『創造性破壞』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親愛的

你今天過得好嗎?

今天想跟你分享的啟發關鍵詞是——創造性破壞

這個詞最早是由奧地利經濟學家 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 提出的,他說:

經濟的本質,不是穩定的重複,而是新事物取代舊事物的

不斷破壞與創造

而今年 2025 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得主之一,法國學者 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 與美國經濟學家 彼得·豪伊特(Peter Howitt),則用嚴謹的數學模型,讓這個看似激進的想法,有了理性可驗的基礎。

他們發現,創新與競爭之間,不是越激烈越好,而是呈現倒U型關係

  • 競爭太弱 → 企業缺乏動力
  • 競爭太強 → 落後者乾脆放棄
  • 競爭適中 → 領先者與追趕者都有創新的意願

而在這個動態之中,新技術、新產業的誕生,勢必要淘汰舊的體系。

這就是所謂的「創造性破壞」。

像是智慧型手機的出現,摧毀了 NOKIA、摩托羅拉等巨頭,卻也催生了整個 App 經濟、行動支付、短影音產業;

電商讓街邊實體店凋零,卻也開創了直播帶貨、倉儲物流、快遞業的爆發性成長。

這一層啟發,是社會發展的痛與成長,常常是一體兩面


那麼第二層啟發,就來談談我們個人。

這些年來,我們每個人都可能經歷過「創造性破壞」的餘波:

  • 某天你原本熟悉的技能突然不再值錢;
  • 某個職業一夜之間被機器人取代;
  • 某種生活方式,被時代快速捨棄。

我們很容易想:怎麼會變得這麼快?該怎麼辦?

阿吉翁與豪伊特提醒我們,重要的不是阻止變化,而是準備好在變化中轉身

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是禁止創新來保護落後,而是:

  • 鼓勵新技術出現;
  • 同時提供轉型的機會;
  • 幫助受影響者重新定位自我。

這樣的想法,也能應用在我們每個人身上:

  • 我們是不是在日常中保有學習的動能?
  • 是否願意結束某段過時的模式,嘗試新的方向?
  • 當身邊環境正在變化,我們是否做好準備去創造新的自己

有時候,放手原本的枝葉,才能長出更新的綠意。

你呢?對於「創造性破壞」有什麼不同的啟發或體會呢?

期待聽聽你的分享。祝願你有個美好的一天!

—企鵝不捨小書房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企鵝不捨的沙龍
3會員
116內容數
歡迎來到 企鵝不捨小書房 的線上角落。這裡不僅是一家實體書店,更是一個靜靜等待你駐足的思想棲地。 我們相信,每個人都會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遇上難題——是否該冒險?該妥協嗎?要堅持理想,還是先顧眼前?在這樣的時刻,希望這些文字能成為你的燈塔。
企鵝不捨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10/21
以諾貝爾經濟學獎研究為引,探討「知識」的啟發。美國學者喬爾·莫基爾指出,創新源於命題性知識(原理)與技術性知識(實作)的結合。知識的對話與傳播(如18世紀「文人共和國」),是創新土壤。知識需與實踐連結,警惕理論與實作脫節。應反思學習是否能做、做的是否能連回原理,並鼓勵知識走出書本、融入人群。
Thumbnail
2025/10/21
以諾貝爾經濟學獎研究為引,探討「知識」的啟發。美國學者喬爾·莫基爾指出,創新源於命題性知識(原理)與技術性知識(實作)的結合。知識的對話與傳播(如18世紀「文人共和國」),是創新土壤。知識需與實踐連結,警惕理論與實作脫節。應反思學習是否能做、做的是否能連回原理,並鼓勵知識走出書本、融入人群。
Thumbnail
2025/10/20
以經典的「17 匹駱駝分遺產」謎題為引。智者透過借入一匹駱駝(將總數變為18),成功完成比例分配,並將自己的駱駝收回。啟發一:框架不是規則,而是解題方式。真正的限制往往來自自己設定的邊界,應尋求外部幫助或換個角度思考。啟發二:改變框架也能改變社會。應像智者一樣,創造可行性與圓滿的第三種解方。
Thumbnail
2025/10/20
以經典的「17 匹駱駝分遺產」謎題為引。智者透過借入一匹駱駝(將總數變為18),成功完成比例分配,並將自己的駱駝收回。啟發一:框架不是規則,而是解題方式。真正的限制往往來自自己設定的邊界,應尋求外部幫助或換個角度思考。啟發二:改變框架也能改變社會。應像智者一樣,創造可行性與圓滿的第三種解方。
Thumbnail
2025/10/17
以鋼琴課為引,探討「鼓勵」的哲學。真正的鼓勵是相信對方能成長。引用卡蘿・德韋克「成長型心態」理論,強調鼓勵能種下自我效能感,讓人願意自我修正。有力量的鼓勵需具體支持。應具備誠實觀察、具體回饋和溫和挑戰,而非空泛誇讚。阿爾菲・科恩指出,控制性的誇獎會扼殺學習熱情,最美鼓勵是「我看到你正在努力」。
Thumbnail
2025/10/17
以鋼琴課為引,探討「鼓勵」的哲學。真正的鼓勵是相信對方能成長。引用卡蘿・德韋克「成長型心態」理論,強調鼓勵能種下自我效能感,讓人願意自我修正。有力量的鼓勵需具體支持。應具備誠實觀察、具體回饋和溫和挑戰,而非空泛誇讚。阿爾菲・科恩指出,控制性的誇獎會扼殺學習熱情,最美鼓勵是「我看到你正在努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深入解析與實例探討 以下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來做說明。的確,在AI時代,人類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變得更加關鍵。您的用餐點餐情境,更生動地說明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關聯。 創造性思維:看見問題,提出新解 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能夠產生新穎、獨特且有價值的想法的能力。它涉及到打破常規、連結看似無關的
Thumbnail
深入解析與實例探討 以下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來做說明。的確,在AI時代,人類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變得更加關鍵。您的用餐點餐情境,更生動地說明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關聯。 創造性思維:看見問題,提出新解 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能夠產生新穎、獨特且有價值的想法的能力。它涉及到打破常規、連結看似無關的
Thumbnail
經濟學教授尤里.葛尼奇研究提供有效誘因的設計,並分享品質與數量的衝突,長短期的目標糾結,認同的社會訊號,混合訊號的問題等多重架構。他強調設計誘因時必須考量對象的認知,展示心理帳戶應用效果,以及用誘因促進行為改變的動力。推薦這本書給對誘因設計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經濟學教授尤里.葛尼奇研究提供有效誘因的設計,並分享品質與數量的衝突,長短期的目標糾結,認同的社會訊號,混合訊號的問題等多重架構。他強調設計誘因時必須考量對象的認知,展示心理帳戶應用效果,以及用誘因促進行為改變的動力。推薦這本書給對誘因設計有興趣的讀者。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這是一個關於未來社會趨勢的文章,探討了未來社會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以及社會結構和人性的轉變。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六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第十六週回覆心得與感謝文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對地球現況的批判以及對人類自私的反省,呼籲改變發展模式以維護地球生態和兒童成長環境。地球、環境、生態、人類發展、科技便利、盲目追求享受等,都是文章的核心關鍵詞。
Thumbnail
社會設計的背後時常帶有對於特定議題的關懷、渴望的改變,究竟「設計」能夠介入社區或城市創造哪些改變?
Thumbnail
社會設計的背後時常帶有對於特定議題的關懷、渴望的改變,究竟「設計」能夠介入社區或城市創造哪些改變?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以認知革命、農業革命、科學和工業革命為主軸,探討人類的發展史以及如何形塑了今天的我們。
Thumbnail
當人們最終能夠以清晰的認知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時,他們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類未能成為他們可能成為的人,對世界的濫用也清晰可見。這一啟示使他們尋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革命的原因和人類的不服從也被討論。
Thumbnail
當人們最終能夠以清晰的認知來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世界時,他們發現一個更美好的世界。人類未能成為他們可能成為的人,對世界的濫用也清晰可見。這一啟示使他們尋求一種更美好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體系。革命的原因和人類的不服從也被討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