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新聞寫:85萬訂閱「超直白」清空頻道,據轉述,超直白不想再繼續做他不喜歡的性學,我完全沒有看過超直白的YOUTUBE影片,但人家也很厲害,在自己不喜歡的領域裡,可以擁有85萬粉絲訂閱,那在自己喜歡的領域,會發生甚麼大事呢?
同樣的,也有一位超字輩的超認真少年,也具備89萬訂閱數,前幾天獲得金鐘獎,你會不會更想模仿?其實兩位都具有80幾萬的粉絲群,我就算再怎麼努力也望其項背,早就看不到車尾燈了,但我還是比較喜歡的,是最自己想做的,流量是可以從商業考量下所做出來的產品,如上述的超直白就是一個例子,只要他未來轉型專攻自己擅長的領域,照樣還是有產品代言。
為什麼我會這麼說?觀看我的文章一天不到五人,跟我百天前相比,至少每天少了十人的觀看量(只是5人跟15人的差別),所以我在百日閉關的期間,我除了學擇日,也學商業流量密碼,我只是覺得為什麼我喜歡的事,在流量轉換下,勢必要改變自己的作風,這樣才能符合商業期待,光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是沒有用的。



















